童年的麥收

童年的麥收

如今的田間地頭再也見不到父老鄉親彎腰割麥子、捆麥子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的機械化。可是我每當見到最親切的麥穗,總是會不由得想起童年法人記憶。

那時候還沒有農業機械一說,麥子成熟了還得靠鐮刀來割麥子,收麥前家家戶戶都在磨鐮刀,“嚓嚓嚓”的聲音很有節奏,對我們小孩來說很難聽,但對於的人們來說就是豐收的聲音。那是父親弓著身子,不時的往磨刀石上灑點水,磨一會兒就用手指在連刀口上試試刀鋒,一點也不害怕把手指劃破。我問父親為什麼為什麼要磨那麼長時間啊,父親告訴我,磨刀不費砍柴工,把鐮刀磨鋒利,收麥子的時候才會更省力。

童年的麥收


割完麥子,還得把麥子拉到麥場上,有牲口的用牲口,沒有的就得用人力,麥場在一週前就弄好了,那時候用水把地澆頭,然後附上一層麥衍,然後幾個人牽著牛拉的石磙,一圈一圈的碾壓,直到地平為止。各家拉回的麥子堆在麥場上,就像一座座小山。晚上還要在麥場裡看著防止小偷,夜晚躺在麥垛上,望著天上的星星,一會兒就能睡著。

童年的麥收

打麥時,要挑選中午最炎熱的時間段,用牲口拉著石磙一遍又一遍的碾壓,期間一遍又一遍的翻滾,直至金黃色的麥粒脫殼。再熱再累,也擋不住豐收的腳步,這可能就是粒粒皆辛苦最好的詮釋吧。

童年的麥收

麥子打下來後還要揚一揚,趁有風的時候,用木掀揚起麥粒迎風拋向空中,藉助風的力量出去麥糠麥皮,揚淨曬乾後裝入編織袋裡,再把沒有麥粒的秸稈堆起來,麥收也就結束了。

童年的麥收

悠悠歲月,一晃二十多年多去了,這收麥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如今成百上千畝的小麥,一天或一夜之間就收完了,田間地頭再也見不到父老鄉親彎腰割麥子、捆麥子的場景,可是我每當見到最親切的麥穗,總是會不由得想起童年的記憶。

童年的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