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有泥」不該是被公交拒載的理由

貴州省德江縣一老人因鞋底粘有泥土,被公交車司機要求擦乾淨後乘坐下一趟車的視頻在微信群瘋傳,經當地運政部門核實此事屬實,目前涉事駕駛員已被責令解聘。(2018年06月06日澎湃新聞)

視頻中,一名60多歲的老人手上拿著一雙鞋子、打著赤腳、揹著背篼走上了公交車。而這段不足10秒鐘的視頻可謂在網友中炸開了鍋,對公交車司機紛紛進行譴責,“這樣對待老人很寒心”“太過分了”“狗眼看人低” “司機要求把鞋弄乾淨並拒載,確實是故意刁難人” “鞋上能有多少泥呢?我看是司機懶得清理車廂衛生吧”“不能以乾淨為由踐踏人的尊嚴和基本權力”。其實,老人被公交拒載,至少在法理和道義上司機不佔理,“老人鞋底有泥”怎麼也不能成為被公交拒載的理由。

當然,也有網友為涉事司機打抱不平,認為“腳上有泥巴,弄乾淨了再上車,那不是起碼的公共道德嗎?”“公交司機有義務保持車廂整潔,阻止乘客汙染車廂就是在履行這種義務。”實際上,這樣的理由顯得很牽強。從法律層面看,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託運人的通常、合理的要求,而公交司機的拒載行為,已違反了法律規定的強制締約義務,違反了城市公共客運管理相關規定,也損壞了公交行業形象,造成了不良負面影響。從這一點而言,涉事司機被公司解聘,一點也不冤。

其實,是非曲直再簡單不過,如果出於維護公交車衛生公益而言,老人鞋底確實有很多土的話,司機可以讓他在車下地板上摩擦乾淨後上車而不是拒載,但如果出於嫌棄或者怕給自己添工作量的話,司機自己心中要做個自我權衡考量。其實,這位老人是通情達理的,是有公德心的,當被要求 “將鞋上的黏土擦乾淨後乘坐下一班車”時,為趕時間老人不願等候而自行脫鞋上車,而不是倚老賣老地去紛爭、去大鬧,非常體面地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和權力,也保證了公交車的環境衛生,值得為這樣的老人點贊。

有人說,想判斷某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只需要乘3分鐘公交車就足夠了。我,寧可相信一個鞋底有泥的老人被公交拒載只是個別司機的個人行為,也不主張因為個案而否定整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因為與之相伴的有更多的人為這位泥巴老人鳴不平,這也說明尊重老人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值得一提的是,德江道路運輸局對“老人脫鞋乘車”問題及時進行了調查處理和公開道歉,司機被解聘不僅能促使其本人反思自己的不良行為,更能夠警醒其他人,也不無是一件喚醒社會文明自覺的好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透過“老人鞋底有泥被公交拒載”這件事,我們看到的是社會文明的一塊“短板”,是社會對老年人的輕慢,是尊老傳統的漸漸淪喪。雖然這只是一個個案,但代表了一種不良傾向,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由於身體虛弱,行動不便,更加需要社會的關愛和照顧,尊老愛幼不僅僅需要道德力量去約束,也需要相應的規定和制度來進行保證,任何時候“老人鞋底有泥”也不能成為被公交拒載的理由,否則必將是社會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