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決定了人生,什麼決定了格局?

你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暴露了你的格局。

決定你格局層次的不是臉和錢,而是你的思維、見識、胸襟、心理要素等的內在佈局。

《天道》中丁元英的格局:"天是道,是事物規律和自然法則","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兩句話包括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方面,是丁元英的思想、見識、胸襟的概括。

丁元英是一個做事有能力,做人有格局的人。愛國情結使他結束私募基金,回到國內仗義疏財,以致窮到賣唱片,吃泡麵。古城被人誤會,被人數落,絲毫不計較。扶貧計劃不計前嫌,分文不取。設計倒行逆施,環環相扣,密不透風,更是引得一片大咖紛紛站臺協助。兵不血刃,殺人於無形,實現了王廟村神話,指揮格律詩開創了新局面。

格局決定了人生,什麼決定了格局?

1910年,上海灘有一個小夥子跟黑幫大哥黃金榮做事,黃金榮非常喜歡他的機靈,有眼力勁,而且低調內斂,不張揚。

新年給小弟們分錢,分到錢後,小弟們都等著和老大一起喝酒,可是這個小弟拿到錢就跑了出去,這讓黃金榮很好奇,於是派人盯著這個年輕人到底幹什麼去了?

小弟一路坐著擺渡過了陸家嘴,到了一個叫金橋的地方。大手一揮,把2000大洋全部分給了一起闖江湖的弟兄們。

得知這個消息後的黃金榮,驚歎不已的說:"恐怕我死後,黃埔灘就是他的了。"

這個把錢分光的人,便是杜月笙。黃金榮的話說對了一半,因為只經過短短十年,杜月笙就成為上海灘的老大了。

兩千大洋,在其時足以買下百畝良田,可是杜月笙悉數分給了下面的弟兄。

……

我們越來越發現,一個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上限與下限。

但我們更越來越發現,一個人的所謂"格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我認知,自己就劃定了起點,確定了下限。

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如果你什麼都沒有,也許只有靠格局了。

一個人是否有作為,後天的努力佔了很大的部分。但是,先天性的環境因素也佔了很大一部分。試想,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資源匱乏的環境,眼界不夠開闊,總是為基本的生活而操勞,哪來的格局。

格局受環境影響很大。而我們大部分人,其實總體生活的環境本質差異並非太大。如果真去計較,恐怕這個問題也是難以解決了。所以,在這裡先拋開了環境因素。

一個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設限,卻不自知。

如何打開格局,掙脫束縛呢?

格局決定了人生,什麼決定了格局?

思維:

人生的格局並非一成不變,只有自覺、清醒地走出思維改變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迎來格局改變的第二步。

同時有人引路、啟發非常重要。

伽利略所說:"你無法教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思維。

我們先看看操盤者的思維,騙局設計者的思維,想想他們的佈局思維。懂得這裡面的思維,你就不會輕易上當了。

最貴的一種稅不是即將出臺的新房產稅,也不是個人所得稅,更不是進口關稅,最貴的是智商稅。

如果不看清楚騙局,你賺多少錢都是給別人賺的,只是在你手裡暫時保管而已。

和珅是史上鉅貪,皇帝為什麼不急於收拾他,皇帝的思維是,只是把國庫換一個地方而已,在和珅那裡暫時保管。

現在中國很多貪官,實際上是為政府積累財富,到時候都會上繳國家,這些鉅貪的錢都用在國家發展建設上。

你要考慮操盤者的思維,騙局設計者的思維,不然,你只能是不斷地給騙子撒幣,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傻B。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新名詞:割韭菜

什麼叫割韭菜?

韭菜,是網友對各種圈錢騙術當中入局者的一種嘲諷式稱謂,意思就是他們的錢包就像韭菜一樣,總要被各種工具割走,不是基金就是理財,不是P2P就是炒股槓桿,不是炒匯就是虛擬幣,總有一款適合他們。辛辛苦苦血汗錢,一朝變成空,就是"韭菜"們的最終命運。

各種花樣繁多的培訓也是如此,就是老手通過各種手段和課程來搜刮一些網絡小白的錢包。

小白如何避免被收割?

【不貪婪即是贏】

但入局者往往就輸在人性本身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變成"韭菜"被人宰割,並不完全是收割者的責任,還有這個人自身的問題。如果他不相信一夜暴富,能氣定神閒地做好自己事情,踏踏實實的生活,那麼就算韭菜刀再鋒利也是傷害不到他的。

格局決定了人生,什麼決定了格局?

見識:

見識是指在某一時刻,對某領域趨勢準確預測的能力。

第一,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不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發展的本質;

第二,對於事物的評判有自己的標準,並能夠極為準確根據現在對未來進行預測;

第三,是你知道這些道理之後,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為什麼高價總能打敗低價!"

有一個業務員問老闆:"市場上有一個小廠,價格很低,很難對付,怎麼辦?"老闆反問道:"既然這家廠這麼厲害,為什麼一直是家小廠,而我們卻是大廠呢?"

營銷有一個基本規律:高價上市,先難後易;低價上市,先易後難。實際上,低價在市場上通常只是扮演著"攪局"的角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對抗性競爭中,高價經常被低價攪得心煩意亂甚至膽戰心驚,但低價最終總是難敵高價,甚至在高價面前一敗塗地。

營銷規律:高價上市,先難後易;低價上市,先易後難。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可為和不可為。若不可為,怎樣做才能可為,那何時可為。

一個人生活在農村,他看到的就是農村的世界,他生活就是種田。最多就是在農村開一個小賣鋪,一年掙到二十萬都是非常好的收入,都成為了村裡最富的人。

一個人生活在縣城裡,他看到的就是縣城裡的世界,他就會想到在縣裡多開幾家連鎖店,一年掙到幾百萬都是非常好的收入,都會成為縣裡的富人。

一個人生活在市裡,他看到的就是一個市裡的格局,他就會開一家公司,擁有幾百個人的團隊,一年掙到幾千萬甚至過億的財富。

馬雲到美國發現了互聯網,馬雲就成為了中國的首富,如果馬雲當年沒有去美國,今天的中國首富就一定不是馬雲。

李彥宏沒有留學美國,就不會發現搜索引擎,就不會有今天的百度,李彥宏也不會成為今天的超級富豪。

見識是一定決定一個人的格局。

格局決定了人生,什麼決定了格局?

胸襟:

人的胸懷有大的追求,大的願望,就會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視野,這就叫大胸懷吧。

如果你的想法是追求一個具體的、很小的事情,你得不到它會很生氣;如果你想要的是別人沒有的,是很大的東西,很遠的東西,你就會變得能夠理解很多,包容很多,能夠承受痛苦,甚至傷害你的事情你也能夠包容。這是一個正循環。

劉邦和項羽,從軍事領導力上看,項羽遠勝於劉邦,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是何等氣概;從兵力配置上看,項羽手下強將如雲,整體實力也優於劉邦;從智囊團上看,兩者各有張良范增,也不分伯仲。所以若綜合三方面而言,項羽的楚軍是遠遠強過劉邦的漢軍的,但為什麼最後自刎烏江的不是劉邦,而偏偏是項羽呢?

劉邦自己說過"我文不過蕭何、治國不如張良、行軍佈陣不如韓信,但三人皆為我所用"。再看看項羽,手下縱有范增、英布這樣的文臣武將,但最終還是一敗塗地。只因他不像劉邦那樣胸懷廣闊,單單為一個名義上的"西楚霸王"惹得眾諸侯心生叛意、倒戈相向。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剛愎自用,范增屢次進諫,但最後還是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最為嚴重的是他竟對已繳械投降的近三十萬秦軍實行坑殺,使他的威信聲譽瞬間被葬送。這不正是胸襟。

格局決定了人生,什麼決定了格局?

心理要素:

有很多投資者,不做投資的時候,看到被人賺錢,總是在想:有什麼賺錢的好項目呢?真到做投資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抱著必賺的心理,所以一旦遇到虧損,與原來的期望不一致時,難免就心態出問題!然後會出現各種狀況。

我說的只是一種現象,如果將其放大,很多時候我們在面臨未來的預期何曾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投資行為。

比如電視劇接近結尾時有一個鏡頭:丁元英被槍指著頭,一點都不緊張。

林雨峰充滿殺氣的目光盯著丁元英臉,戲弄地說:「怕死嗎?」

丁元英淡淡地說:「豈止是怕死,生老病死都怕,有誰因為怕就躲過去了?」

「你不缺殺我的心,缺一個殺了我還不影響你自我評價的理由。如果我說料到了,你就用開槍證明我判斷的錯;如果我說沒料到,你就用開槍證明我撒謊的錯。」

一件事沒開始,你已經知道結尾了,這就叫見識。

什麼人好緊張?我們發現,小孩子容易緊張、弱者容易緊張,婦女容易緊張,年輕人容易緊張。為什麼?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不知道。老人淡定,經歷多的人淡定,男人淡定。預知了結果,當然就淡定了。

這就是看破,這就是心理要素。

如果提前知道你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往?

★:學不在多,於用之,精之,悟之,再舉一反三之。

如有不同意見,請加微信:2051921563探討。還可以索取【達成目標的逆推思維全集】等七份大禮包。回覆我"禮物"倆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格局決定了人生,什麼決定了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