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了人生,什么决定了格局?

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暴露了你的格局。

决定你格局层次的不是脸和钱,而是你的思维、见识、胸襟、心理要素等的内在布局。

《天道》中丁元英的格局:"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两句话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方面,是丁元英的思想、见识、胸襟的概括。

丁元英是一个做事有能力,做人有格局的人。爱国情结使他结束私募基金,回到国内仗义疏财,以致穷到卖唱片,吃泡面。古城被人误会,被人数落,丝毫不计较。扶贫计划不计前嫌,分文不取。设计倒行逆施,环环相扣,密不透风,更是引得一片大咖纷纷站台协助。兵不血刃,杀人于无形,实现了王庙村神话,指挥格律诗开创了新局面。

格局决定了人生,什么决定了格局?

1910年,上海滩有一个小伙子跟黑帮大哥黄金荣做事,黄金荣非常喜欢他的机灵,有眼力劲,而且低调内敛,不张扬。

新年给小弟们分钱,分到钱后,小弟们都等着和老大一起喝酒,可是这个小弟拿到钱就跑了出去,这让黄金荣很好奇,于是派人盯着这个年轻人到底干什么去了?

小弟一路坐着摆渡过了陆家嘴,到了一个叫金桥的地方。大手一挥,把2000大洋全部分给了一起闯江湖的弟兄们。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黄金荣,惊叹不已的说:"恐怕我死后,黄埔滩就是他的了。"

这个把钱分光的人,便是杜月笙。黄金荣的话说对了一半,因为只经过短短十年,杜月笙就成为上海滩的老大了。

两千大洋,在其时足以买下百亩良田,可是杜月笙悉数分给了下面的弟兄。

……

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个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上限与下限。

但我们更越来越发现,一个人的所谓"格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知,自己就划定了起点,确定了下限。

有人靠天分逆袭,有人靠身份逆袭,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也许只有靠格局了。

一个人是否有作为,后天的努力占了很大的部分。但是,先天性的环境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试想,如果你从小生活在一个资源匮乏的环境,眼界不够开阔,总是为基本的生活而操劳,哪来的格局。

格局受环境影响很大。而我们大部分人,其实总体生活的环境本质差异并非太大。如果真去计较,恐怕这个问题也是难以解决了。所以,在这里先抛开了环境因素。

一个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设限,却不自知。

如何打开格局,挣脱束缚呢?

格局决定了人生,什么决定了格局?

思维:

人生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只有自觉、清醒地走出思维改变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格局改变的第二步。

同时有人引路、启发非常重要。

伽利略所说:"你无法教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思维。

我们先看看操盘者的思维,骗局设计者的思维,想想他们的布局思维。懂得这里面的思维,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

最贵的一种税不是即将出台的新房产税,也不是个人所得税,更不是进口关税,最贵的是智商税。

如果不看清楚骗局,你赚多少钱都是给别人赚的,只是在你手里暂时保管而已。

和珅是史上巨贪,皇帝为什么不急于收拾他,皇帝的思维是,只是把国库换一个地方而已,在和珅那里暂时保管。

现在中国很多贪官,实际上是为政府积累财富,到时候都会上缴国家,这些巨贪的钱都用在国家发展建设上。

你要考虑操盘者的思维,骗局设计者的思维,不然,你只能是不断地给骗子撒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傻B。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新名词:割韭菜

什么叫割韭菜?

韭菜,是网友对各种圈钱骗术当中入局者的一种嘲讽式称谓,意思就是他们的钱包就像韭菜一样,总要被各种工具割走,不是基金就是理财,不是P2P就是炒股杠杆,不是炒汇就是虚拟币,总有一款适合他们。辛辛苦苦血汗钱,一朝变成空,就是"韭菜"们的最终命运。

各种花样繁多的培训也是如此,就是老手通过各种手段和课程来搜刮一些网络小白的钱包。

小白如何避免被收割?

【不贪婪即是赢】

但入局者往往就输在人性本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变成"韭菜"被人宰割,并不完全是收割者的责任,还有这个人自身的问题。如果他不相信一夜暴富,能气定神闲地做好自己事情,踏踏实实的生活,那么就算韭菜刀再锋利也是伤害不到他的。

格局决定了人生,什么决定了格局?

见识:

见识是指在某一时刻,对某领域趋势准确预测的能力。

第一,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不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

第二,对于事物的评判有自己的标准,并能够极为准确根据现在对未来进行预测;

第三,是你知道这些道理之后,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有一个业务员问老板:"市场上有一个小厂,价格很低,很难对付,怎么办?"老板反问道:"既然这家厂这么厉害,为什么一直是家小厂,而我们却是大厂呢?"

营销有一个基本规律:高价上市,先难后易;低价上市,先易后难。实际上,低价在市场上通常只是扮演着"搅局"的角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对抗性竞争中,高价经常被低价搅得心烦意乱甚至胆战心惊,但低价最终总是难敌高价,甚至在高价面前一败涂地。

营销规律:高价上市,先难后易;低价上市,先易后难。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可为和不可为。若不可为,怎样做才能可为,那何时可为。

一个人生活在农村,他看到的就是农村的世界,他生活就是种田。最多就是在农村开一个小卖铺,一年挣到二十万都是非常好的收入,都成为了村里最富的人。

一个人生活在县城里,他看到的就是县城里的世界,他就会想到在县里多开几家连锁店,一年挣到几百万都是非常好的收入,都会成为县里的富人。

一个人生活在市里,他看到的就是一个市里的格局,他就会开一家公司,拥有几百个人的团队,一年挣到几千万甚至过亿的财富。

马云到美国发现了互联网,马云就成为了中国的首富,如果马云当年没有去美国,今天的中国首富就一定不是马云。

李彦宏没有留学美国,就不会发现搜索引擎,就不会有今天的百度,李彦宏也不会成为今天的超级富豪。

见识是一定决定一个人的格局。

格局决定了人生,什么决定了格局?

胸襟:

人的胸怀有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会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视野,这就叫大胸怀吧。

如果你的想法是追求一个具体的、很小的事情,你得不到它会很生气;如果你想要的是别人没有的,是很大的东西,很远的东西,你就会变得能够理解很多,包容很多,能够承受痛苦,甚至伤害你的事情你也能够包容。这是一个正循环。

刘邦和项羽,从军事领导力上看,项羽远胜于刘邦,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是何等气概;从兵力配置上看,项羽手下强将如云,整体实力也优于刘邦;从智囊团上看,两者各有张良范增,也不分伯仲。所以若综合三方面而言,项羽的楚军是远远强过刘邦的汉军的,但为什么最后自刎乌江的不是刘邦,而偏偏是项羽呢?

刘邦自己说过"我文不过萧何、治国不如张良、行军布阵不如韩信,但三人皆为我所用"。再看看项羽,手下纵有范增、英布这样的文臣武将,但最终还是一败涂地。只因他不像刘邦那样胸怀广阔,单单为一个名义上的"西楚霸王"惹得众诸侯心生叛意、倒戈相向。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刚愎自用,范增屡次进谏,但最后还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最为严重的是他竟对已缴械投降的近三十万秦军实行坑杀,使他的威信声誉瞬间被葬送。这不正是胸襟。

格局决定了人生,什么决定了格局?

心理要素:

有很多投资者,不做投资的时候,看到被人赚钱,总是在想:有什么赚钱的好项目呢?真到做投资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抱着必赚的心理,所以一旦遇到亏损,与原来的期望不一致时,难免就心态出问题!然后会出现各种状况。

我说的只是一种现象,如果将其放大,很多时候我们在面临未来的预期何曾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投资行为。

比如电视剧接近结尾时有一个镜头:丁元英被枪指着头,一点都不紧张。

林雨峰充满杀气的目光盯着丁元英脸,戏弄地说:「怕死吗?」

丁元英淡淡地说:「岂止是怕死,生老病死都怕,有谁因为怕就躲过去了?」

「你不缺杀我的心,缺一个杀了我还不影响你自我评价的理由。如果我说料到了,你就用开枪证明我判断的错;如果我说没料到,你就用开枪证明我撒谎的错。」

一件事没开始,你已经知道结尾了,这就叫见识。

什么人好紧张?我们发现,小孩子容易紧张、弱者容易紧张,妇女容易紧张,年轻人容易紧张。为什么?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知道。老人淡定,经历多的人淡定,男人淡定。预知了结果,当然就淡定了。

这就是看破,这就是心理要素。

如果提前知道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往?

★:学不在多,于用之,精之,悟之,再举一反三之。

如有不同意见,请加微信:2051921563探讨。还可以索取【达成目标的逆推思维全集】等七份大礼包。回复我"礼物"俩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格局决定了人生,什么决定了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