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師課堂:兩個老師的課也能萌萌噠

翟良

有兩個“孔子”的雙師課堂被我寫成了兒童文學故事。

很多時候,不想用產業的那些寫作套路描述一個特別“流行”的課堂,產業寫作的冷靜、深刻與雙師教學的愉悅與輕鬆往往格格不入,實在不忍心看著自己一顆真實的心境會被脫口秀般的文字綁架。

“雙師課堂”這一熱詞,更多的是情感的表達,不是狂歡後那一地雞毛。

有人說,“雙師課堂”是最萌的教學,還帶著那麼一點“小浪漫”。

孩子卻說:“我是一個勤勞的木偶,也有疲倦的時候,直到有一天......”

双师课堂:两个老师的课也能萌萌哒

“雙師課堂”是真名。

還有一個特別牛掰的外號——“混合式教學”。

乍一聽這個外號,我很容易聯想到音樂界的“混合音效”,耳邊貌似吹來了汽笛和風鈴混合的鈴聲。

“雙師課堂”在宋代就曾盛興過,說是起源於某個機構幾年前的實驗,有些無知。

就像一場“復古”回潮,久遠的經典開始在新人類的時代輪迴,更像久唱不衰的樂曲。

擱以往,課堂上,一個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啊,講到很難停下來,一點兒都不抑揚頓挫,一個個緊張到不約而同的面孔附和著、熬著、裝著。

其實,就連250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都不這麼講課了,你隨便翻一翻《論語》就都知道了。孔子的課堂沒有教材和讀本,更重要的是,孔子在課堂上不做“Leaturer”。

你接受有兩個“孔子”的課堂嗎?“我不支持,但是我寬容。”真的嗎?假如你的娃兒在雙師課堂上跳起“拉丁舞”,比如:老師離開雙師課堂後,你的娃兒卻哭成一個淚人兒,你還寬容嗎?

“上堂課,怎麼還可以這樣?”你連想都想不到,把半截煙都扔了。

其實,從教鞭到扛光幕布,從鴉雀無聲到歡呼雀躍,不知為什麼,打開的課堂總讓我熱淚盈眶。

再古老的玩意兒也都能變得萌萌噠。

比如,莊嚴肅穆的故宮,貌似與世隔絕的地方,卻通過科技手段走上活潑俏皮之路。

故宮也有“新媒體”,很多人都知道《穿越故宮來看你》這款充滿魔性的H5頁面。明成祖朱棣是H5頁面的主角,以他的自拍開始,他與後宮嬪妃們的經典形象融入了流行元素,拍戲、寫劇本、作服裝設計......皇宮的秘密用現代科技來展示,不是“搞怪”,卻讓人覺得新鮮的不像話。

連故宮都喜歡上了“賣萌風格”,還有什麼不可以“賣萌”?

同樣是古老的“雙師教學”,從宋代延續到今天,開始以流行的畫面和萌萌噠的方式出現,就更不足為奇了。

扛光幕布中老師神秘的出現、現場助教美麗的微笑以及孩子們飈滿課堂的海豚音,一股腦兒顛覆你對課堂的想象,一堂課竟上成了“歡樂戲劇人”的效果,這讓習慣了說教式教學的家長有些恍惚。

這一切,就是獨一無二的雙師課堂。雙師課堂營造的教與學的氛圍太濃郁了,所以有人說,“瞧,這就是孩子們現實版的秘密花園。”

80年代,點煤油燈讀書的歲月,太陽都那麼蠟黃。

偶爾,教書的父親在打汽燈,當汽燈懸在教室房梁中間時,這間半山腰裡的教室顯得格外“奢侈”和“神秘”。

那會兒牆上若有塊還能寫出粉筆的黑板就已經很幸運了。

倘若再攤上一個聲音洪亮的老師就更幸運了。

三十多年後,課需要兩位老師來教了,黑板也時髦成幕布了,學生可以“放肆”地尖叫了。

更讓我這一代難以想象的是,今天的課堂竟也能變得“萌萌噠”了。

在“萌萌噠”、“麼麼噠”的時代,除了詩和遠方。

還有“雙師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