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56個星座56枝花,

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說好了有56個名族的,

為什麼我們身邊的小夥伴兒們,

除了是漢族還是漢族?

少數名族都藏在哪裡呢?

56個民族,

除了漢族都是少數名族。

說起那些少之又少的少數名族,

雲南幾乎就佔了一半。

風景如畫的雲南之魅力,

絕不僅僅在於它的美,

還在於它的風情萬種!

PS:民!俗!風!情!

那麼就跟雲妹去看看雲南的少數名族吧!

1、大理(白族)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約有80%的全國白族聚居於此。此外,雲南昆明、麗江、怒江、迪慶、保山、玉溪、楚雄、文山、臨滄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區。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白族的傳統節日:

繞三靈

是在每年的夏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繞三靈的節日活動得進行三天。

二十三日過節時,人們聚集到蒼山五臺峰下的聖源寺,祈禱賽歌;

二十四日,人流經過喜洲鎮,向南洱海邊村莊進發,當晚便在當地村莊的本主廟歡慶賽歌;

二十五日,人群沿洱海至大理崇聖寺東面的馬久邑本主廟,在此祈禱歡慶。

三月街

又稱:觀音市,是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

既是物資交流的盛會,又是賽馬、滇戲、花燈等各種文藝體育表演的中心。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石寶山對歌會

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老人認為當天在石寶山上舒展歌喉能夠得到吉祥與安康,因此,節日當天,周邊白族群眾多會由四面八方匯聚於大理劍川的石寶山,唱調對歌,觀光遊覽。

耍海會

又稱:撈屍節。上關、喜洲一帶始於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關一帶始於農曆八月初八。

白族民眾身著盛裝,匯聚於洱海之畔,乘坐綵船泛遊洱海、唱山歌、對調子。大理、下關地區還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活動。

除此之外,白族還有火把節、劍川騾馬會、本主節、蝴蝶會、茈碧湖歌會、海西海歌會、朝雞節,葛根會等等民族節日。

白族的特色美食:

白族“土八碗”

“土八碗”是白族傳統宴席上一套典型的菜譜,有煮、炒、蒸、炸、煎、醃多種菜餚,色澤鮮豔,滋補健胃,老少皆宜。

大理砂鍋魚

砂鍋魚集中了白族魚味的精華,熱烹熱吃,配以豆腐等食物,味道鮮美,是大理白族款待賓客的佳餚。

乳扇

乳扇是一種呈扇形的乳製品,是洱源白族人民待客的一道上等菜。乳扇的食法很多,可生吃可熟吃,也可燒、炸、煎、煮等。用乳扇、烤茶、核桃面等泡製的白族三道茶。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生皮

火燒豬肉(多用臀部和後腿皮肉)和豬肝切成細絲,以蔥、蒜、芫荽、燉梅、辣子面、醬油等為佐料,調蘸而食。此吃法民間稱之為“吃生皮”。

豬肝鮮

“將豬肝切碎,拌上鹽、辣椒、酒、芝麻、八角、草果等,密封在陶罐裡,可存放1年。可蒸食,也可做調味品。

吹肝

將完整的鮮豬肝吹足氣後,放點鹽,掛在陰涼通風處晾乾。食用時,將豬肝切片,放入香油、醋、辣椒、蔥、香菜。涼拌即可。

白族的旅遊景點:

洱海、鶴慶銀都水鄉新華旅遊村、大理古城、西門街明代白族古建築群、大理挖色鎮、天龍八部影視城、劍川鐘山石石窟、蒼山、佛圖寺塔、元世祖平雲南碑、太和城遺址、崇聖寺三塔、周城古村、石鐘山石窟、蝴蝶泉、興教寺及寺登街古建築群等。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2、紅河(哈尼族)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哈尼族主要分佈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等地!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紅河州有滇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錫都箇舊,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獻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兩個國家級口岸;有的錫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等。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傳統節日

六月年(苦扎扎)

是哈尼族一個傳統的農業生產的節日,節日期間殺牛(黃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體安排生活。五月、六月村裡容易發生疾病,田間容易遭受蟲害,因而清掃水井,夜晚點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內,驅趕邪惡,火把插到田間路旁,送走瘟神。

耶苦扎

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曆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活瑟瑟

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

扎勒特

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前後歷時六天。新年當天,每個寨子要共殺一口豬。豬無論大小,肉按戶平均分配。

嘎湯帕節

是雲南西雙版納哈尼族的主要節日,“嘎湯帕”是哈尼語,意為萬物復甦或萬象更新。過節的時間在每年的1月2日至4日,節日期間有展示哈尼族風情的文娛節目如長竹杆舞及盪鞦韆、射弩等比賽。

新米節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卡多人的“新米節”。這天,卡多人要把收穫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飯“嘗新”,這被認為可以增強體質,同時,也表示慶祝“五穀”、“六豆”豐收。

母親節

每逢農曆二月第一個屬牛日,是雲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親節”。

老人節

為每年的農曆臘月十五,在老人節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著傳統服飾,用獨特的舞蹈和豐盛的酒宴為村寨中的老人慶祝節日。

特色美食

長街宴

哈尼語稱為“資烏都”,被譯作“祭龍比菜”、“長街宴”或“全寨團結酒宴”。“長街宴”在農曆十月的哈尼新年期間舉行,歷時3天,全寨農戶分為三撥輪番做東——每家辦一桌精美的酒菜,連桌椅一起抬出到街心,擺成百多米長的街心盛宴,全寨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龍儀式。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暴醃芭蕉心

哈尼語稱為阿羅哦切。烹飪時將野芭蕉的幼嫩莖心切細,加入適量鹽巴和稀飯拌合均勻,放入瓦壇內醃漬1~2天,即供食用。

蜂蛹醬

哈尼族僾尼支系風味小吃,用蜂蛹剁細與調料拌成醬而成。

煮蛇圓子

哈尼族風味菜餚,用蛇肉泥擠成丸子先炸後煮。

清湯橄欖魚

哈尼族傳統風味菜,用橄欖樹皮與小白魚煮制而成。

其他特色哈尼族飲食還有酸筍炒麂子肉、省肉鬆醬、螃蟹燉蛋清、竹筒雞、炸竹蟲等

3、楚雄(彝族)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彝族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雲南境內則主要聚集在楚雄等地!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節慶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習俗的集中表現,彝族主要的節慶有:

彝族年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一般在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火把節

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此外,雲南楚雄的彝族每年農曆的二月初八要舉行插花節,以祝願幸福安康,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彝族待客以酒為主,彝族諺語說“漢人貴在茶,彝人貴在酒”、“有酒便是宴,無酒殺豬宰羊不成席”,說明對酒的重視。彝族的酒主要有壇壇酒(又稱咂酒)、桶酒、水酒等。

4、文山(壯族、苗族)

壯族舊稱僮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雲南壯族的聚集地在文山地區。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

除了好客熱情以外,壯族的民族節日也相當有特色。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三月三”歌節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 。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牛魂節

“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曆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

苗族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佈在世界各地,文山就有這大批的苗族!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似乎是一個蠱術的王國。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

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裡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

民間群眾性蘆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蘆笙領舞,其他人圍一圓圈踏樂而舞,場面壯觀、氣氛熱烈。

競賽性的蘆笙舞一般在節日或集會上由少數技巧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動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臥、倒立等高難動作,讓觀眾大飽眼福。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農事活動節慶;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

說完節日再說說美食。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制酸湯、酸菜、酸辣,醃製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

苗族喜飲酒。平時勞作之餘,喝一點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勞;親友來訪,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傳統習俗和禮儀。

5、西雙版納(傣族、布朗族)

傣族是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佔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最南端,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氣候溫暖溼潤,樹木蔥蘢,蔓藤盤根錯節,不少珍禽異獸,如亞洲象,犀鳥,孔雀,黑冠長臂猿都生活在這片熱帶叢林裡。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說起傣族,想必大家最感興趣的就是節日了。

傣族的節日

,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關門節、開門節

關門節,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

開門節,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

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唸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如聽佛爺講經,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潑水節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前面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唸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

布朗族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朗語,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

生活於群山和森林之中的布朗族,以其獨特的方式裝扮自己,穿著簡樸,注意突出個性。由於偏愛黑色,他們的服色往往以黑色和青色為主。

男婦皆喜歡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近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帶大耳環,銀手鐲等裝飾。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布朗人以大米為主要食糧,以玉米、豆類為輔。布朗族人飲食特點是以酸、辣、香、涼、生為主,烹製方法主要有煮、炒、蒸、炸、燒、烤、醃、生食等8種,雖然烹製技術簡單,但仍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6、怒江(傈僳族、怒族)

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與彝族有著淵源關係,主要分佈怒江地區。怒族自稱“怒蘇”,“阿怒”、“阿龍”和“若柔”,自認為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古老居民。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傈僳族主要分佈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其餘散居於中國雲南其他地區、印度東北地區、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

傈僳族節日:

傈僳族群眾稱一年一度的年節為“闊時”。年節期間,習慣上都要舂秈米粑和糯玉米粑,並釀製香醇的水酒。

年節的第一天,各地的男女青年都要盛裝打扮,聚集到所屬村寨的公共場所——打場,舉行射弩、跳舞、對歌等活動。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春節期間,怒江峽谷的傈僳族人民還有“春浴”的風尚。前往“春浴”的人們,都要帶著年食、行李在離溫泉不遠的地方搭起竹棚,或找巖洞歇息。

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使用語種較多的民族之一。

怒族喜歡飲酒,也擅釀酒。怒族的酒主要有“咕嘟酒”、“濁酒”和高粱酒等。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當杜鵑花盛開的時候,怒族人便要為“仙女”過節,此節又稱“鮮花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地區民間傳統節日。

7、瀾滄(拉祜族)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分佈在中國、緬甸、泰國、越南、老撾等國家,中國境內的拉祜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佈,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西岸。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拉祜族的服飾美觀、寬鬆、大方,極富民族特色。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飾的一個突出特點,,服裝大都以黑布襯底,用綵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再嵌上潔白的銀泡,使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拉祜族節日:

火把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這天天黑時,各家各戶都要在房前屋後或園圃地裡插一對火把,有的還在寨子中間的廣場上插一對大火把。火把點燃後,全家團聚共餐,有的還互邀至親好友來家作客,飯後青年男女則聚集在廣場上跳蘆笙舞,直至天亮。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新米節,又叫“嘗新節”,約在每年農曆的七、八月間,誰家的新谷先熟,誰家就先過新米節。用新谷做成新米飯,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共餐,慶祝節日。

8、滄源(佤族)

佤族,中國、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國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等縣和緬甸的佤邦、撣邦等地。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滄源佤族自治縣隸屬雲南省臨滄市,這裡的翁丁村是最出名的佤族居住地!因為該村到目前為止還保留著許多佤家的傳統習俗和信仰而稱之為原始村落。

寨樁是佤家的一種圖騰崇拜,一般位於寨中央的打歌場,代表著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龍竹製的幡杆,頂部有幾圈竹篾做的飾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條頭子,這既是飾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就像漢人用艾蒿避邪,桃樹驅鬼,門神護家一樣。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當先,認為無酒不成禮。佤族待客敬酒習俗多樣。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飲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種戒意,然後依次遞給客人飲。敬給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盡力喝乾,以表示心地坦誠,否則被認為對主人不敬。

9、麗江(納西族)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佈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裡等縣,也有少數分佈在西藏芒康縣。

此外,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日常禮儀: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至於禁忌也是有很多的:

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

不能登踏三腳架,也不能翻弄灶裡的灰;

祭天堂、祖先、戰神時、忌外人觀看。

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

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裡唱山歌;

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

忌食狗肉。

納西族節日:

祭天:納西族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也是納西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

春節:新年在納西語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庫市”。過節期間,納西民間要舉行一系列傳統的辭舊迎新活動。

棒棒會:農曆正月十五,是納西族傳統節日,民間稱之為“棒棒會”。“棒棒會”標誌著春節節慶的結束,春耕生產的開始。

三朵節:“三朵”是納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護神,又稱為“阿普三朵”,意為“祖先(或爺爺)三朵”。相傳他屬羊,是個戰神。每年農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鄉民眾到三朵閣來燒香拜神;納西人凡出遠門都要到三朵閣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戰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納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從1987年起,每年農曆2月8日的“三朵節”成為法定的納西族民族節日。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火把節:農曆6月24至26日,是納西族傳統的火把節。最初起源於藉助火抵制各種天災。納西語稱此節為“川美生恩”。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七月騾馬會:是麗江納西族的節慶活動,在農曆七月中下旬舉辦,為期一至二週,以騾馬、牛等大牲畜為主,因此又叫“七月騾馬會”。

“燒包”節:農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過“燒包”節(即中元節),納西語稱這節日為“三美波計”。

納西族還有諸多節慶習俗,諸如香格里拉三壩鄉的“白水臺會”;永寧納人(摩梭)的祭幹木女神山等。

特色飲食:

麗江粑粑:做工精細、選料考究,採用當地上等麥面,用化油、香油雞蛋揉成麵筋,再行破酥、夾餡,之後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內泡、色香味俱佳的餅點。

米灌腸:是納西人風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雞豆涼粉:取自麗江地產的一種雞豆(又名雞豌豆)磨面濾漿做成的一種涼粉小吃。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10、河口(瑤族)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國華南地區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河口瑤族自治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南部,隔紅河與越南老街市、谷柳市相望,是雲南省惟一一個以瑤族為主體的自治縣。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瑤族人民的信仰屬於多神崇拜,過去,瑤族認為萬物有靈,對自然虔誠膜拜,祭禮寨神、家神、水神、風神、雨神、雷神、樹神、山神等,每逢年節都要上香。對生產中的每一個過程,諸如狩獵、砍山、採集、耕地、播種、插秧、收割、建穀倉、吃新米等等,都要請師公占卦選吉日,舉行祭祀。

此外,瑤族的藝術氣息甚濃,光音樂曲調有20餘種,富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如布努瑤的《酒歌》,歌詞粗獷、高亢、渾厚,短小而精悍有力,令人精神振奮。

樂器除有漢區傳入的嗩吶、鑼、鈸、鼓外,還有獨具民族風格的長鼓,據傳這種腰鼓早在宋代就已流行於瑤族地區 。

而瑤族舞蹈多與宗教祭祀有關,其中最著名的是長鼓舞和銅鼓舞,其中長鼓舞主要流行於盤瑤支系的瑤族地區。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至於節日,瑤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小節幾乎每月都有,各地過得也不盡相同。大節日有春節、清明、社節、盤王節、“祝著節”、“耍望節”等。

春節期間,瑤族人民舉行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繡球、鬥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盤王節又稱“做盤王”、“還盤王願”、“跳盤王”,是盤瑤紀念始祖“盤王”的盛大傳統節日,20世紀80年代前一般在秋後至春節前的農閒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1984年將全國瑤族過盤王節的日期統一定在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

祝著節是廣西布努瑤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節日,非常熱烈隆重。人們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為正日,敲打銅鼓,歡慶三天。

11、宏德(景頗族)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有“景頗”、“載瓦”、“勒赤”、“浪峨”、“波拉”5個支系,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山區。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德宏”是傣語的音譯,“德”為下面,"宏"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裡生長。德宏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天藍、地綠、山青、水秀、人美。

景頗族熱情好客,客人進家,無論認識與否,主人都會招待食宿。

景頗族喜歡喝燒酒和自制的水酒,在喝酒時十分注重禮節,主人遞上酒筒,客人要用雙手托住酒筒的底部,不能只用一隻手抓住酒筒的上部。飲酒時,不能抬著酒筒喝,只能用酒筒蓋盛酒喝。

出門時筒帕裡常常揹著一個竹製的小酒筒,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過來就喝,而是先倒回對方的酒筒裡一點再喝。大家共飲一杯酒時,每個人喝一口後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過的地方,再轉給別人,如有老人在場,當讓老人先喝。

景頗族老人喜好嚼煙,他們把草煙和適量的熟石灰膏、幹蘆子放入口中咀嚼,有提神、醒腦、防齲固齒的功效,見面時會互遞煙盒,表示友好、尊重和禮貌

景頗族節日:

景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目腦縱歌是景頗族祭祀天神“木代”的傳統祭典活動。舉行目腦時,山官統轄之下的村寨須籌集豬、牛等祭品進行供奉,犧牲和耗費十分巨大,因此祭祀“木代”的目腦並不普遍,一個山官轄區一般數年或數十年才舉行一次。

目腦以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形式呈現,內含祈求木代及其他諸神保佑轄區居民五穀豐登、人畜平安的意蘊。節日期間,成千上萬的景頗族男女身著盛裝,從崇山峻嶺、蒼蒼莽林中歡歡喜喜地彙集到舉行目腦縱歌盛會的廣場。

景頗族特色美食:

景頗族主食以大米為主,竹筒飯、雞肉稀飯是景頗人喜愛的特色主食。

跟我走|帶你去雲南看看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菜餚以辣著稱,品種除園地中種植的瓜、豆、芋頭、青白菜之外,從山林中採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烹飪方式包括舂、燒、烤、煮、蒸、拌、揉等幾種類型,其中,舂菜是景頗族菜餚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味道鮮美獨特,景頗人常說:“舂筒不響,吃飯不香”。

雲南的各個少數民族,果然是各有千秋。那濃厚又淳樸的民風民情;那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那讓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無一不令人神往,正值暑假,雲妹邀你一起玩遍雲南,領略各族風情!

更更驚喜的是,雲滴出行開通了大理下關——麗江古城的往返線路,新用戶即享20元無門檻乘車券,讓您縱享輕鬆跨城,攜手各大少數民族一起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