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畝黑玉米豐收 成都郫都村民嘗「黑色經濟」甜頭

中國經濟新聞網成都訊(張麗 ■劉小莉)時下,正是玉米的收穫時節。8月25日,記者從成都郫都區獲悉,在花園共河村,這裡連片的黑玉米長勢十分喜人,狹長的葉子像綠色的綢帶,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起舞,一棵棵植株的枝蔓上掛著一個個成熟或即將成熟的玉米棒子,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100畝黑玉米豐收 成都郫都村民嘗“黑色經濟”甜頭

花園街道共河村黨支部書記趙紅梅表示,該村依託遠離城市,無汙染,土質好的優勢,去年開始引種新品種黑玉米,並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今年又擴大規模,種植黑玉米100多畝,已實現了兩輪上市,國慶前還將有一輪玉米成熟上市銷售。目前全部在伊藤、永輝、北京華聯等商超銷售,供不應求。從傳統蔬菜種植到種植黑玉米,每畝田增加收入3000餘元,當地農民嚐到了“黑色經濟”的甜頭。

鮮食黑玉米成市場新寵

說起玉米很多人都知道,成都地區普遍食用白玉米、花玉米,但很少人見過黑玉米。在共河村的黑玉米地裡,記者看到,黑玉米的外形和普通玉米並無區別。掰開玉米綠色外殼,成熟的黑玉米烏黑髮亮,有的呈紫紅色。“黑玉米是玉米的一個特殊品種,種植的方式和普通玉米差不多,但是營養價值更高。”共河村黨支部副書記熊韓君介紹說,因為黑玉米不為人熟知,在第一年推廣時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去年,有消費者在伊藤買了共河村的黑玉米,拿回家煮熟後,發現煮玉米的水也變成了黑色,便以為是玉米是染色所致或者是轉基因玉米。超市在接到消費者投訴後立馬下架黑玉米。熊韓君解釋說,黑玉米之所以掉色不是因為被染色,而是因為玉米中的花青素。花青素是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它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有抗氧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視力等作用。最後,村上送去了非轉基因報告,消費者才放心購買。熊韓君建議,為了防止花青素營養流失,建議食用黑玉米時儘量選擇蒸熟的方式。

如今,類似的誤會再也不用擔心,村上不僅在黑玉米的種植過程中和農科院對接免費發放種子,採取不定時組織培訓種植技術,對病蟲害的防治、強化科學管理等方面為農戶提供一條龍服務,還做好宣傳推廣,打開市場,和多家電商平臺合作,把黑玉米推向伊藤、永輝、北京華聯等大型商超,消費者接受度越來越高,市場也供不應求。

優良品種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們共河村種植黑玉米,爭先前來購買。”從默默無聞的村落到逐漸被城市居民知曉的鄉村,村民李霞也感受到這其中的變化,“每週末都有來村子採摘黑玉米的遊客,平常還有很多成都市民乘坐免費公交來買黑玉米和其它農產品。”李霞說,黑玉米就是共河村村民致富的“黑珍珠”。

“黑玉米產量和普通玉米差不多,價格卻是普通玉米的幾倍,別看我只種了1畝多地,至少能賣上4000多元,比種普通玉米強多了,你看,好大一個嘛。” 村民姚勝芳正在自家地裡掰黑玉米,看著一個個體壯粒粗的黑玉米,姚勝芳高興得合不攏嘴。

據瞭解,為促進農民增收,共河村針對該村農業結構單一、群眾增收途徑有限等實際問題,和農科院合作,開展黑玉米、蓋球菌、羊肚菌種植示範。試點成功後,這些作物將在全村逐步推廣種植,使之成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我們去年試種了3個型號的黑玉米,今年又種了另外3個型號,不斷篩選品種,看哪種型號產量高、更受市場歡迎。”趙紅梅說,和周邊村相比,共河村基礎設施薄弱,優勢不明顯。能做的也是傳統農業,老百姓種植普通的作物效益也不高。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共河村要怎麼做?經過村兩委商議,高附加值農業成為共河村謀求振興的重要選擇。趙紅梅說,“共河村發展優良品種種植,通過村集體試種,把技術和市場打開,成熟後再讓老百姓種,使產供銷一條龍,帶動百姓發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