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翻樣基礎知識及圖解分析

本章內容主要系統全面地剖析了鋼筋翻樣的原理、計算規則和方法,通過豐富的圖形案例詳細闡述了鋼筋翻樣原理,集理論性、學術性、普及性、實踐性、多樣性於一體,適用於不同層次的閱讀需求。具體內容包括鋼筋翻樣理論和方法,鋼筋通用構造,鋼筋混凝土結構受力原理和分析平法原理和識圖等。下面我們主要了解下分析平法原理和識圖內容。

一、關於鋼筋平法

平法是"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包括平法的標註形式,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一種標註。可以從以下幾點詳細瞭解鋼筋平法:

1.平法是一種科學、簡潔的結構設計方法,是對傳統設計方法的一次深刻變革。

2.平法思想來自設計、鋼筋翻樣和施工的實踐。是對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並使之系統化、標準化。

3.平法系規範規程的應用細則延伸,是規範的具體化和細化。平法鋼筋構造設計依據是混凝土等設計規範,平法處於規範的下游,平法不能脫離和突破規範。

4.平法是一種參考性的方法,設計者可以有所創新,鋼筋翻樣也不一定要拘泥於平法。日本有許多節點構造由施工單位發明並申請專利,而中國用標準圖集束縛人們的創新。

5.平法遠沒有囊括鋼筋工程全部,主要解決普遍性問題,鋼筋節點構造貧乏。有許多特殊性問題和技術有待突破。

6.平法並沒有神秘感和深奧性,是一種新的設計製圖規則和標準鋼筋構造節點詳圖的集合。其節點構造與03G329大同小異。

7.平法的適用性很強。廣泛用於設計、監理、施工、翻樣和造價。

8.平法是一種動態的技術,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9.平法不可能把所有構造、特殊構造標準化。

二、平法的基本原理

全部設計過程與施工過程為一個完整的主系統,主系統由多個子系統構成:(1)基礎結構 (2)柱牆結構(3)梁結構(4)板結構,各子系統有明確的層次性、關聯性、相對完整性。

1、層次性:

基礎→柱、牆→梁→板,均為完整的子系統

2、關聯性:

柱、牆以基礎為支座——柱、牆與基礎關聯 ;

梁以柱為支座——梁與柱關聯;

板以梁為支座梁——板與梁關聯。

結構設計原則——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強錨固、強構造。

3、相對完整性:

基礎自成體系,僅有自身的設計內容而無柱或牆的設計內容;柱、牆自成體系,僅有自身的設計內容而無樑的設計內容;梁自成體系,僅有自身的設計內容而無板的設計內容;板自成體系,僅有板自身的設計內容。(如圖)

鋼筋翻樣基礎知識及圖解分析

筏板或基礎梁是柱、牆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特點:支座內箍筋連續通過,基礎同理。

三、柱樑相互關聯

支座問題其實是力的傳遞路徑問題。(圖解分析)

鋼筋翻樣基礎知識及圖解分析

鋼筋翻樣基礎知識及圖解分析

鋼筋錨固的原則:

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或稱"主錨區"),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

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樑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

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佈間距1/2的原則(有觀點50MM);

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複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

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

8、任何情況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不小於250MM。

9、錨固長度表中的錨固長度適用於直錨不適用於彎錨。

以上內容為小編整理關於鋼筋平法識圖等相關基礎內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諮訊,歡迎大傢俬信或後臺留言給我們!

下期分享:鋼筋工程量計算——柱鋼筋計算和對量及要點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