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寒冬尚未過去

今年上半年,江蘇油田分公司和江蘇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實現盈利,這是自2015年陷入虧損以來,該油田首次實現全面盈利。這個消息迅速傳遍百里油區,對處於虧損泥淖中的蘇皖石油人無疑是個極大的鼓舞。隨著國際油價的攀升,國內不少油田今年日子普遍好過了,然而,油田寒冬真的過去了嗎?

油價不是救命稻草

眾所周知,造成油田近幾年經營寒冬的主要因素有:油價持續低迷、資源量減少、油少人多,以及企業負擔過重等。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從高位的100多美元/桶一下子跌到30美元/桶左右,低油價如同退潮的海灘,把油企一些深層次問題暴露無遺。在危局面前,油田企業尤其是東部老油田難逃虧損厄運。

去年底,油田企業在分析2018年油價時,普遍預期在55美元/桶左右,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攀升,上半年平均油價65美元/桶,高出預期10美元/桶,超過了中石化上游板塊大部分油田盈虧點。

“應當看到,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供求關係總體趨緊,油價走勢不確定因素增多,要完成經營目標、實現扭虧脫困,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油價回升上,不能把希望寄託在不確定因素上。”江蘇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江蘇油田分公司總經理李東海說,即使油價回到每桶80美元高位,如果油田噸油成本沒有降下來,原油產量持續下滑,人多油少矛盾沒有解決,企業無論如何也不能真正地擺脫困境。

資源困局沒有解決

上半年,油田經營形勢利好,主要取決於油價上升等客觀因素。但是可以看到,我國很多開發多年的油田,資源匱乏問題並沒有解決。

例如,東部老油田江蘇油田資源接替形勢十分嚴峻。主力凹陷重點區帶探明程度超過80%,新增動用儲量品位逐年降低,外圍新區尚未形成有效接替。隨著開發工作量的縮減,新區建產、老區調整受到嚴重製約,控制遞減的難度日益加大,產量下降的勢頭難以有效遏制,剩餘經濟可採儲量由2014年的1203萬噸下降到去年底的305萬噸。

上半年,江蘇油田原油產量比預算減少1.9萬噸,按照6月份原油價格,每減少1萬噸產量,收入減少約3500萬元,但折舊、人工等76%的固定性成本不會減少,產量穩不住,效益就會受到影響。2014年以來僅4年時間,原油產量從171萬噸降到115萬噸,平均年遞減近15%。

“如果產量穩不住,即使油價站在80美元/桶的臺階上,經濟總量還是達不到扭虧的要求。”李東海說。

人多油少依然突出

近幾年來,石油央企開啟了改革大幕,但人多油少的問題在一些老油田依然突出。

“目前油田產量下滑速度遠遠高於成本下降速度,這個勢頭若不加以遏制,後果將非常嚴重。”一位專家發出了警告。

近日,江蘇油田三項制度改革方案獲得中國石化集團批覆,到2020年底,該油田用工總量在2017年末的基礎上壓減20%,淨減少2500人,其中分公司控制在3700人左右,勘探局有限公司控制在5600人左右,若此,人均油氣當量將從2017年的172噸/人提高到270噸/人,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55%,達到東部老油田平均水平。

非油產業基礎不牢

“今年上半年,江蘇油田勘探局有限公司實現盈利,但剔除土地租金下沉等因素影響,整體盈利狀況不容樂觀。礦業開發、鹽化工、生活後勤服務、危化品運輸和電信業務,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表現不俗。但發展不平衡,總體根基不牢。”油田相關負責人指出。

李東海認為,非油產業主要靠市場,而縱觀上半年情況看,雖然外部創收同比增加,但整體利潤率沒有大的提升。電子信息、綠色環保、健康養老、地熱開發、商務貿易、售電服務等新興業務等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拿出超常規、革命性舉措,才能推動這些產業發展壯大。

因此,業內專家提醒,油田發展依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複雜嚴峻的形勢並未根本改變,爬坡過坎的態勢並未根本改變,仍處於寒冬期的發展階段並未根本改變。

“毋庸置疑,油田發展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產業結構調整、經營形勢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油田幹部員工上下一心,戒驕戒躁,朝著既定的目標堅定前行,就一定能扭虧脫困,真正走出寒冬。”李東海說。(劉繼寶)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