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爲驅動?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今晚(7月29日),阿里影業官微發佈消息:《碟中諜6》已在國內定檔,將於8月31日正式上映,阿里影業為該片的聯合出品方和首席營銷合作伙伴。近日,《碟中諜6》在北美上映後,爛番茄好評率達到97%,為全系列口碑最高。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暑期檔開局至此,從7月的《我不是藥神》帶熱大盤,到現在的《西虹市首富》接檔領跑,再到即將上映的《未來機器城》和《碟中諜6》,阿里影業佈局的四大高亮影片已經全部揭曉。

淘票票數據顯示,《西虹市首富》上映3天,累計票房已經突破9億,預計最終票房將落在30億以上。這部影片由沈騰主演,導演為閆非、彭大魔,兩人此前還一起執導過《夏洛特煩惱》。如今上映的《西虹市首富》延續了開心麻花的喜劇風格。影片中,沈騰飾演的王多魚一夜暴富,開啟“撒錢”模式。整部影片笑料不斷,又暗含諷刺。

目前,《西虹市首富》的淘票票評分達到9.1分,向來嚴苛的豆瓣也打出6.9分,較6.4的起始分有所回漲,口碑還在進一步發酵。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此前,率先點燃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口碑更是不俗,如今《西虹市》接棒領跑暑期檔,同樣是以內容取勝。值得一提的是,據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的統計,從2017年至今,票房排行前11位的影片中,阿里影業均參與了聯合出品/聯合發行。

在互聯網時代,優質內容的爆發空間更大,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讓更多優質內容被更多人看到,正逐漸成為互聯網宣發的重中之重。

7月27日晚間,阿里影業發佈2017/2018年年報,在“主席報告書”中闡述了阿里影業“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輪驅動的核心戰略。同時,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表示:“整個中國電影市場正進入內容驅動和需求驅動的新時代。阿里影業有幸參與到這一充滿希望的時代變遷之中,做為一家致力於給用戶帶來快樂的影視互聯網公司,我們同時帶動了整個行業的信息化、互聯網化,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提升行業的智慧化和創新水平。

阿里影業能夠“接檔式”的輸出爆款,一方面是對優質內容的精準把控,另一方面則是不斷完善新基礎設施助力影片觸達更多用戶。當前的暑期檔,《西虹市》《藥神》的票房走高便是對“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輪驅動的最佳印證。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西虹市》冷IP改編成熱電影

優質內容持續發酵3天票房破9億

《西虹市首富》改編自好萊塢冷門IP《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百萬橫財》於1985年在美國上映,爛番茄36%,票房3800萬美元。這樣的口碑和票房成績,在當年的美國並不成功。而在國內,影片並未登陸院線,豆瓣評價人數僅92人,幾乎沒有熱度。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很難打開市場的IP,經過大量本土化的改編之後,不僅突破了以往麻花喜劇“先用話劇檢驗市場,再用電影收割票房”的固有模式,影片內容還較之前豐富了不少。

《西虹市首富》用“一個月花掉10個億”的劇情演繹一出荒誕的喜劇故事,而在爆笑之餘,不時地將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碰瓷、學區房等問題一一拋出,諷刺了當下大多數人都在被金錢驅使的社會現象。對於喜劇而言,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諷刺,它使觀眾在笑過之後會有豐盈的滿足感,而不是收起嘴角肌肉後的空虛感。

《西虹市首富》上映首日,票房便達到2.26億,三天累計票房破9億,關鍵還是在於《西虹市》的內容能夠激起更多觀眾共情。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此前,口碑大爆的《我不是藥神》同樣如此,影片聚焦“天價藥”、“看病難”等現實問題,通過以程勇、呂受益、黃毛等為核心的幾個小人物群像,將一場人人都為難的死局赤裸裸地擺在觀眾面前,直擊人心。《藥神》上映後,票房也是高開高走,目前累計票房已經突破30億。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藥神》《西虹市》先後領跑暑期檔,都是依靠內容取勝,而在這兩部影片背後,阿里影業都參與了投資和發行,幾乎已經提前鎖定暑期檔最大贏家。

此外,就在《西虹市》上映的同一天,阿里影業與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聯合出品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在美國上映。目前,豆瓣評分已達到8.1分,幾乎與拿到系列最高8.2分的《碟中諜4》持平。目前,《碟中諜6》也已宣佈在國內定檔8月31日。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此前,阿里影業已經參與投資了《碟中諜5》,國內票房累計達到8.7億,位列當年引進片票房榜第4位,豆瓣評分也在7.7分。

另外,阿里影業出品的《未來機器城》也將在暑期檔上線,目前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數已經將近10萬人,相關視頻物料播放近20萬次。

由此可見,阿里影業的影片佈局不僅貫穿暑期檔的各個階段,而且覆蓋了大量的優質內容。在7月27日阿里影業披露的2017/18年度報告(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15個月,下同)中,數據顯示:集團的內容製作業務在報告期內實現5.8億營收,較往期的2.4億同比增長141%,利潤也從之前的虧損2.4億轉變為盈利800萬。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阿里影業聯合發行包攬票房TOP11

從點到面助力優質內容大規模傳播

當下的電影市場,影片能否被觀眾認可,內容的優劣已經成為基礎性要素。然而,如何讓更多人瞭解並認同這些好內容,推動票房轉化,還需要打通更多渠道促進影片用戶下沉。

去年暑期檔,諸如《一條狗的使命》《二十二》《岡仁波齊》等影片都有著不錯的口碑表現,豆瓣評分分別達到7.6分、8.7分、7.7分。然而,這些影片本身題材小眾,按以往的市場經驗,若沒有高效的宣發助力,很難被更多人所知。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就拿《二十二》來說,紀錄片題材本就不受市場歡迎,宣發費用僅100萬,很難拿到高效的渠道資源。當時,為了不讓優質內容被埋沒,與《二十二》並沒有合作關係的淘票票自發以票補 、重點資源位置、大數據等大量資源來幫助這部電影推廣,甚至調整APP功能,對影片做“特別推薦”標識。最終《二十二》拿到1.7億票房,遠超預期,互聯網宣發平臺功不可沒。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7年至今,票房排名在前11位的影片中,作為互聯網平臺的阿里影業參與了所有影片的聯合出品或聯合發行。這些影片在上映時,阿里影業調動整個生態的資源,為影片創造更大規模傳播的可能性。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阿里影業2017/18的年報數據顯示,互聯網宣傳發行業務在報告期內實現26.59億元的營收,佔總營收的80.5%,較往期的11.63億元增長128.6%。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阿里影業的宣發優勢集中表現為兩方面,一個是點,即在阿里大數據的基礎上達到精準的用戶定位。一個是面,即藉助“阿里系”的多重渠道,廣泛覆蓋,實現更大規模的用戶下沉。

在“點”方面,比如《西虹市首富》上映之前,阿里影業在淘票票上為其打造了“西虹市社區”,目前“入住市民”已經將近170萬人。將大量影迷匯聚於此後,再通過《西虹市》相關小遊戲“天降十億裝扮你”等與“市民”互動,促進票房轉化。《西虹市》上映前,“社區市民”為其貢獻的預售票房就達到千萬級別。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在“面”方面:比如《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上映後,淘票票聯合支付寶、手機淘寶兩大覆蓋用戶超10億的超級平臺打通傳播渠道,開展了“世界名偵探排行榜”、“女兒國國王趙麗穎邀你視頻”、“直播答題‘點題成金’淘票票專場”等多項活動,最終為影片帶來的增量觀眾超百萬。

今年上半年,阿里影業的互聯網宣發再次升級,將點與面結合起來,推出了一站式宣發平臺——“燈塔”。

燈塔依託阿里生態的大規模用戶群,實時監測、把控用戶興趣和需求方向,並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宣發策略,為片方提供直觀而精準的決策依據。之後,通過支付寶、淘寶、微博、淘票票、優酷、UC、菜鳥、高德等“阿里系”資源,再聯合主流媒體、意見領袖、樓宇、智能電視,域內域外渠道聯動、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向潛在目標受眾實現精準投放。優質內容也將在此過程中實現最廣泛的傳播。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西虹市》上映前,“燈塔”整合阿里生態體系優質資源,探索“新零售+電影”的異業營銷新玩法,一夜霸屏、AR掃碼、手淘搜索和結合影片內容舉行的“十億紅包”等活動,與近兩百家品牌一起為影片帶來了超8000萬的流量曝光。

《藥神》率先使用“燈塔試映”後,點映票房過億。而在點映期間,淘票票出票佔比均值為51.6%,峰值達到85.3%,兩天出票73.2萬張,合計票價2636萬元。此外,《藥神》上映期間,阿里魚還推出衍生品紙巾,在多家影院均有投放。

在阿里影業從點到面、點面結合的宣發助力下,影片的傳播渠道被極大地拓展,優質內容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潛在用戶,最終帶動票房持續走高。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淘票票出票同比增長超80%

“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驅動時代已至

隨著電影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影片的口碑與票房也漸成正比,從《戰狼2》《紅海行動》接連登上票房榜前兩位,到《藥神》直面社會之痛票房高開高走,再到《西虹市》接棒領跑暑期檔,好內容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另外,據統計,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558億,同比增長23%。2018年第一季度總票房達到202億,同比增長40%。與總票房一起增長的,還有線上購票的比例。2018年,國內電影的線上購票佔比達到87%,網絡購票已經成為中國觀眾最主要的購票方式。隨之而來的,是在線票務平臺在電影宣發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在高口碑影片不斷湧現的當下,如何使優質內容的傳播實現更精準、更大規模的用戶觸達,最終完成票房轉化,已經成為互聯網宣發平臺的真正戰役所在。

在這場戰役中,在線票務平臺與其背靠的互聯網生態所形成的協同效成為致勝關鍵。

阿里影業2017/18的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淘票票市場份額增長至43.6%,淘票票出票票房較往期增長超80%。覆蓋用戶達到2.5億,日均活躍用戶超過1600萬,平臺活躍用戶最高峰時達到4000萬。

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曾多次強調,對優質內容以及打造互聯網宣發新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設上限。而所謂新基礎設施,便是通過構建用戶觸達、商業化和內容產業化來為電影產業的發展賦能。

2017年至今,阿里影業參投的影片能夠包攬票房前11,不僅顯示出阿里影業對優質內容的辨別力和把控力,同時也反映出新基礎設施在不斷完善後,影片宣發對票房的影響力迅速走高。

暑期檔四大高亮影片全部揭曉,阿里影業“雙輪”如何互為驅動?

阿里生態覆蓋了優酷、UC、高德、支付寶、微博、淘寶等多端平臺,形成支付、社交、資訊、視頻、地圖的場景互融,多方位實現用戶觸達。而淘票票、燈塔、阿里魚等平臺則在此基礎上為影片宣發持續“輸血”,最終實現影片傳播效果最大化。

而在今年年初,阿里影業已經將平臺自有的IP衍生業務與阿里魚合併,加速內容與消費場景結合,為業務帶來差異化競爭優勢。之前,在阿里魚與影版《三生三世》的合作中,衍生品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億的規模。

阿里影業2017/18的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包括衍生品業務在內的綜合開發業務實現營收5880萬,較往期營收2370萬增長148%;實現盈利3270萬,較往期虧損1430萬的業績有所改善。

未來,互聯網宣發平臺將在新基礎設施的帶動下,把優質內容覆蓋到更多的潛在用戶,讓好內容不被埋沒,今年暑期檔,《藥神》《西虹市》先後衝擊30億的票房體量就是最好的印證,中國電影已經正式進入“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驅動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