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何沒大規模出現西方那種「排隊槍斃」式的火槍陣?

中國怎麼就沒大規模出現過火槍陣了?題主要黑中國也不帶這樣的,連我都看不過去了。作為文明國家,主戰部隊必然結陣而戰;前裝火槍作為裝填很慢,發射間隔極長的武器,必然有縱深;火槍作為平射武器,只能第一第二排發射,加上結陣而戰,大縱深兩個因素,於是輪射戰術必然出現。

換句話說,只要火槍成為軍隊的主要裝備,排隊槍斃就是戰場的常態。那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普遍列裝火槍的呢?早的不清楚,反正到了乾隆年間,清軍的主力部隊的火槍裝備率已經達到了一半左右。在遠征準噶爾的戰爭中,每100名步兵有火槍手75名,四分之三的步兵都是火槍手。所以呢,十八世紀的清軍的佈陣就是這樣滴:

中國為何沒大規模出現西方那種「排隊槍斃」式的火槍陣?

而射擊是這樣滴:

中國為何沒大規模出現西方那種「排隊槍斃」式的火槍陣?

而作為排槍槍斃的鼻祖之一,尼德蘭的軍事體系是這樣滴:

中國為何沒大規模出現西方那種「排隊槍斃」式的火槍陣?

長矛手和火槍手間隔,火槍手4-8排縱深,清軍和荷軍是不是很像?清軍只不過晚了一些年而已。而且清軍還有火槍方陣:

中國為何沒大規模出現西方那種「排隊槍斃」式的火槍陣?

看看排槍槍斃的巔峰時代的拿破崙法軍的方陣(金字塔會戰):

中國為何沒大規模出現西方那種「排隊槍斃」式的火槍陣?

是不是又很像啊。不光清軍在用排槍槍斃,它的對手也在用。不光它的中亞對手們在用,連國內的土鱉太平軍都在用排槍槍斃。等到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清軍的線列步兵就開始和西方近代線列步兵進行對射,比如這樣滴:

中國為何沒大規模出現西方那種「排隊槍斃」式的火槍陣?

雖然鬼佬畫的所以主要突出他們自己的光輝形象,但是遠處兩隊線列火槍剛正面依稀可見,近處清軍的後裝步槍也清清楚楚。這是不是已經和好萊塢大片差不多了?整個近代的中國戰場就是槍聲隆隆,慘叫練練,和西方差不多的。至於為啥普通人的觀念裡面中國人是不用火槍陣的呢,大概是我們的主流教育為了讓清朝背黑鍋,故意迴避了清朝火器的發展,以至於大家都以為清軍是以冷兵器對抗西方的熱兵器。但這並非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