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才」情,何以爲「繼」——向用盡一生只爲干好一件事的王繼才夫婦學習

像王繼才夫婦一樣,用一輩子去做好一件事

如他們的堅守一般,比普通人更多一份堅持

在離連雲港燕尾港12海里的黃海海面上,有一座彈丸小島——開山島,面積僅有0.013平方公里。1939年,侵華日軍從灌河口登陸,首先佔領的就是開山島。新中國成立後,開山島曾由原濟南軍區的一個連駐守,並修築了軍事設施。1985年,部隊撤編,開山島被列為民兵哨所。

開山島素有“石多泥土少,颱風時常擾;飛鳥不做窩,漁民不上島” 之稱。但是有一對夫婦,卻自願獨守這個孤島整整32年。32年來,人們親切的稱他們為“開山島上的夫妻哨”,丈夫叫王繼才,妻子叫王仕花,這組“夫妻哨”,哪怕在王繼才突然病逝,生命終止在59歲7月27日那天,也沒有停歇,他的老伴和兒子繼承遺志,未讓這份責任定格在32年。

“為國守島,我無怨無悔”。在連雲港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開山島黨支部書記王繼才口中,這句話很輕,也很自然,他用32年獨自堅守把不負祖國信任、向黨和人民盡忠的精神傳承了下來,也將永遠繼承下去。

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有山海相隔的地理絕緣保護,也有祖祖輩輩不斷充實完善,在千年紛爭中兼收幷蓄、常開不衰,時至今日更沉厚香醇、海外流傳。

今年,在全黨和全軍分別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其根本都是追根溯源、去找尋那些淡化了的、丟棄了的、一度認為不再需要了的精神,以及那些傳承至今、反覆揣摩仍回味無窮的力量,讓它們再泛光輝。

願得此生常報國

此等“才”情,何以為“繼”——向用盡一生只為幹好一件事的王繼才夫婦學習

我是民,也是兵,身為民要守護家園,作為兵要保衛祖國,我只是盡了一個民兵的基本義務

“一生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報國,在軍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王繼才夫婦心中,那個民兵哨所不是快要枯竭的小島,而是實現自我的另一方舞臺,只是確實像詩中所說一樣,真的克服了萬險,雙鬢也已斑白。他用生命詮釋忠誠,也用堅守見證平凡,報國之志,以此可見。

不負青春不負卿

此等“才”情,何以為“繼”——向用盡一生只為幹好一件事的王繼才夫婦學習

我是子,也是父,子要盡孝,父要盡責,但我的家人都理解,忠是最大的孝和責

“家就是島,島就是國,開山島雖小,卻是祖國的東門,你不守我不守,誰守?”樸素的信念,支撐著王繼才選擇了堅守。32年時間,王繼才夫婦僅有兩次離島過春節,父母先後病重離世、女兒出嫁也未能陪伴參加,連自己的兒子都由自己親手接生。青春獻給海島,忠誠灑滿海洋,這樣的一生在很多人看來是無味的一生,所愛之人終日不見,所喜之物難以觸及,這樣的一生在很多人看來是平凡的一生,所守之城風吹浪打蕭條破敗,所行之事32載終年不變日日如此,然而怎樣的一生才是精彩的呢,是用生命在炮火中短暫的衝鋒?是漫漫長夜中寂寞的堅守?是雪域高原一步一喘息艱難舛行?還是在花前月下、閱盡繁華。但我想,王繼才夫婦窮其一生向我們詮釋,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本身才是真正的偉大。

擎旗自有後來人

此等“才”情,何以為“繼”——向用盡一生只為幹好一件事的王繼才夫婦學習

我走了,島以後交給你了

王繼才夫婦的兒子,叫志國,他希望兒子和他一樣,志在報國。在王繼才去世後,他的妻子繼續走上小島,他的兒子也接過了保家衛國的鋼槍。和志國一樣的人,還有我們,分佈在全國各地,每一寸山河,有的在邊關哨所、有的在無人荒漠,有的忍受惡劣自然天候洗禮、有的經受五彩霓虹精神錘鍊,但都把根扎入大地,把紅色基因印入血脈,抬頭仰望,信仰之旗舒捲、忠誠之魂深扎。

時代楷模“才”情,立志有我為“繼”。向生命止於“八一”前夕的王繼才同志學習,希望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無私無悔的革命先輩,有朝一日能看見,在這片新中國新時代的熱土上,有一群揮灑汗水、充滿熱血的年輕人,正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不費先烈基業,立志建功軍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