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 這是一塊令人神往的土地

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和中華人文聖地軒轅黃帝陵之間,渭北銅川有一片令人驚歎、遐思和神往的土地。她頭枕黃土高坡,足登八百里秦川,天賦的姿容雄闊壯美;她與軒轅黃帝結緣,閃耀中華文明燦爛光芒;她以襟喉鎖鑰名世,舒捲千載悠悠風雲;她佔盡地利人和,物華天寶,輝映九州;她胸藏丘壑,接納四海,人傑輩出,氣象萬千。她,就是陝西省銅川市印臺區。

印臺 這是一塊令人神往的土地

(一)印臺是一片充滿神奇的土地。南承關中,北接陝北,是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過渡地帶天造地設的生態人文座標。自古即為京畿重鎮。相傳4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巡狩天下來到了這裡的漆水河畔,把一枚大印放在了這裡,化成這裡的印臺山,印臺因此得名。秦代以前,它為雍州豳之領地;戰國為頻陽縣,秦為內史地,漢屬祋祤縣,北魏置銅官縣,北周去“銅”之“金”,改設同官縣,1946年改名銅川縣,是陝西省第二個省轄市銅川市之前身。印臺是中華民族最早活動、定居和開發的地區之一。史前貓娃窯遺址籠罩著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紗。黃帝、嫘祖、姜嫄的傳說見證著文明初創的艱辛。地跨兩個地貌單元,兼具南北自然條件的綜合特徵。被譽為“天塹雄關”的金鎖關在地理和人文歷史上構成了關中與陝北截然迥異的獨特標誌。它既是關中的北大門,也是控扼甘肅、寧夏、內蒙的襟喉要道,自古即有“金鎖天塹,鷹鷂難飛”之說。而居於子午嶺高地的鳳凰山更是通往被稱為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的秦直道的要衝。印臺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孟姜女傳說的正宗故鄉,位於聳天峰下的金山孟姜女祠是全國最古老的姜女廟之一。在印臺,尋太陽、蓮花仙子、雷公、漆水河、仙女石、九虎圍城、楊六郎、李陵碑等神話傳說俯拾皆是,可謂遍地詩史和傳奇。令人驚歎的是這些神話、傳說無不是這裡奇特的山川地貌自然流露的天然稟賦,是獨特山水、人文水乳交融的自然呈現,與地形地貌、民風民俗高度契合。而這樣地域的地理氣候,使印臺處於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的核心區域,可與日本長野、美國羅切斯特、意大利波爾隆諾、法國里昂等地區堪媲美。蘋果為四大水果之王,同樣的品種,在印臺的土地上生長出來,風味更佳美。地道的印臺蘋果果型端莊,色澤豔麗,外觀誘人,香甜爽脆,果味濃郁,營養豐富,極耐貯運,多次被選為國宴佳品,被譽為“中華名果”;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被作為指定用水果。這方地域的地質礦藏非同小可,當地坩土燒造的耀州青瓷“精比琢玉、巧如範金”,名揚天下,璀璨千年。印臺陳爐因此被稱為“渭北瓷都”“北方青瓷之都”。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教授用這裡的上店坩研製出了航天高科技材料。而目前探明銅川市唯一有分佈的紫砂則完全可以比肩久負盛名的宜興紫砂,用印臺紫砂研製的紫砂壺一經在西洽會上亮相,就引起巨大轟動。印臺是天然的果鄉瓷都,它所產的蘋果、陶瓷和紫砂堪稱世所罕見的“三寶”。琳琅滿目的“土特產”,使它享有盛名。至今,在陳爐陶瓷廠的展室裡還保存著民國二十六年鐫刻的“地不愛寶”牌匾,以示此地寶貝繁多,而不再稀罕了。特殊的地理位置,更讓政治家、軍事家覬覦不已,秦漢以降數千年來,無數風流人物在此縱橫捭闔,上演了一幕幕洶湧澎湃的歷史畫卷。而今她更是陝西北線旅遊的中軸線,南北交通的樞紐,在南承關中,北啟陝北跨越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曾經一臨此地的一代偉人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老師、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在為這片熱土編修志書時,僅耀瓷和孟姜女傳說,就不無感慨地稱道“其邑雖小,而頗具全國性與歷史性”。

(二)印臺是一片天賦壯美的土地。《詩經·大雅·綿》有云“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漆即指印臺人的母親河漆水河。漆水河闢開梁峁,由西向東一瀉而下,與沮水相合,匯入渭河,進而流入黃河,融入大海。關中陝北兩大地理單元的碰撞,形成了這片過渡地帶上特有的靚麗景觀,山川縱橫,大氣磅礴,色彩斑斕,變幻多姿。或似駿馬奔馳,或如蛟龍騰空,或如鳳凰展翅,東太白、雪梁、石馬、軍臺嶺、鳳凰五山拱衛,西塬、任家塬、雙碑塬、四興塬、馮家塬五塬鋪錦,銅官川、烏泥川、廣陽川、東河川、玉華川五川逶迤,玉華、漆水、烏泥川、阿莊、廣陽、東河川六水縱橫,渭北最大綠洲子午嶺蜿蜒起伏,山水與人文交相輝映,或厚實、或恢弘、或奔放,妖嬈而迷人。這裡,自古即有濟陽夕照、仙洞朝霞、姜祠清風、瀑泉飛雨、三山春雪、二水冬冰、高峰連雲、爐山不夜等“同官八景”名世。近年來,瑤琳仙境玉華宮、千年勝蹟姜女祠、東方古瓷巨鎮活化石陳爐鎮、雄關天塹金鎖關、巍峨俊秀重興塔、千佛石窟鎮風寺、書香聖地文廟、石崩奇觀金鎖石林、西部桃花源馬蓮湖、郭秀明故里惠家溝、近百里的305省道觀光線等又在撩開神秘的面紗。

印臺之壯美,令千古帝王垂青、絕代高僧沉醉。玉華山便是一個縮影。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個盛夏,唐朝開國皇帝高祖李淵拂一路暑氣,帶著一支金戈鐵胄的精騎巡防渭北,飛馬揚蹄來到玉華山。他翹首遠眺,只見青松蒼柏綿延天際,簇簇秀峰蔚然突兀,寬敞的川道儼然似一隻鑲嵌在翠色海洋中的玉帶,北望軒轅黃帝陵之橋山層巒疊嶂歷歷在目,南俯金鎖雄關目窮千里,不禁暗暗讚歎這裡闊天流雲、沃野清風的臥龍棲鳳之象。回到長安,他便親自頒旨,取“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意,在玉華山修建了皇家別墅仁智宮。一代盛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對玉華山更是心馳神往。為了能盡享玉華山的美景,更是不惜代價,他命傑出的建築大師閻立德總設計,把仁智宮按照皇家“地造天設、總括宇宙”的氣概建成了被“天可汗”視為夢幻仙境的巍巍玉華宮。在玉華山發生了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有許多歷史名人如房玄齡、杜甫、魏源等等與玉華山結緣,但最著名的莫過於世界文化名人、佛教理論家、一代佛學大師、傑出的翻譯家玄奘。玄奘是魯迅先生稱之為“中國的脊樑”式的人物。他排除萬難,九死一生,到天竺去求佛法。卻在玉華山完成了生平最重要的譯著《成唯識論》《大般若經》等“鎮國之巨典,人天之大寶”,與其高足窺基在此創建了法相宗,並最後圓寂於此。玄奘西天取經歸來先入主長安大慈恩寺,而在其一生最後的歲月,卻沉醉於玉華山的清秀雄奇、翠雅無際,在他心目中,這裡就是西天樂土“閻浮之兜率天”。玄奘的光輝與玉華山的美融為一體,點燃了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另一類聖火。一千三百年後,國學大師季羨林稱讚玉華山這個地方,在我們赤縣神州,是山明水秀,屬於“江山如此多嬌”這個範疇的名山勝地,是大自然獨垂青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表現。

(三)印臺是一片積澱渾厚的土地。特殊的地理和歷史環境,加之大量外來人口流入,帶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印臺這塊古老土地上的文化色彩奇異多姿,不僅城鄉不同,而且東西南北、川塬山丘各自迥異。又加之,礦山聚集,鄉中有城,城中有鄉的行政、經濟格局,更加顯示了一種交相輝映、“和而不同”的和諧景象。她以寬闊的胸懷既傳承了古老的傳統文化,吸納了關中文化和陝北文化的雙重因子,又博取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別樣精彩,形成了清新開放的獨特個性。在東南部的爐山之巔,是一派古色古香的瓷鄉風韻,浸潤了一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古樸、自然、獨特、神秘,如同著名作家賈平凹所描繪的那樣“渭北的瓷城,一個很有特色的富極美極的地方”。而在西北角的鳳凰山麓,則是林壑優美、白雲深處有人家,是尋求風調雨順安享桃源世界的山居寶地。在東四社,則沃野平疇,果香撲鼻,是名副其實的百里果鄉。而在氣勢宏大的銅官之川,古老的漆水滔滔東逝,它不僅是古同官文明的源頭,也正演奏著一曲現代工商業文明的交響樂,林立的高樓變幻著最時尚的色彩。在印臺的大街小巷、廠礦鄉村,人們常常為這樣的景象而感動。一邊正慷慨激昂地上演著曠野豪放的秦腔,而另一邊卻圍著一圈人津津有味地欣賞爽利不羈的河南梆子,甚或冷不丁冒出幾句信天游,此方唱罷彼方登場。印臺人見多識廣。天南地北的朋友來了,變換一下頻道是常有的事。所以,在印臺的大秧歌中,既有陝北的味,還有東北的韻。即使在流傳悠久的民間技藝八陣鼓中,既是地道的北方氣派,還多了一種古蜀與江南的靈秀機巧。附著于山山水水、街巷村陌的民間傳說,讓印臺可稱得上是優美的民間傳說之鄉;而藝人和能工巧匠的創造讓印臺又可稱得上是豐富的文化藝術之鄉。秧歌戲、對對戲、紅土道情、各種社火代代相傳,秦腔、眉戶、豫劇、曲劇逢年過節粉墨登場;繪畫、塑刻、造型、刺繡、剪紙、饃花等民間藝術種類繁多,陶瓷刻花、拉坯,八陣鼓、八仙板、排燈舞、老鸛、獅子舞、青瓷船等民間瑰寶獨樹一幟。歷代著名詩人、學者、名人有感於這裡的獨特文化氣息,留下了眾多的詩篇佳作!這片土地上歷經千年土生土長的藝術,已有陳爐耀瓷燒造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窯神廟春秋祭祀禮儀列入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八陣鼓等民間技藝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印臺寶藏將被髮掘出來,煥發新的光彩。

(四)印臺是一片蘊含博大的土地。629.54平方公里的川塬沃野,養育了23萬印臺人民,物產富饒、情懷博大。以其自然和人文資源的豐富,實為關中北緣罕見的資源富集區;走進她,如同走進了一處天然的聚寶盆和人文歷史的富礦,堪稱三秦大地不可多得的能源、建材、陶瓷、鋁業、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和人文勝地。地處近千里的渭北“黑腰帶”的中心位置,煤炭蘊藏遍佈全區,油頁岩、水泥配料黃土、耐火黏土、墨玉儲量位居全省前茅。早在唐代,焦坪一代就有露天煤自燃形成的野火谷的記載。民國二十八年,隴海鐵路專設支線鋪進時稱同官的印臺,這裡成為名冠西北的煤炭生產基地。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這裡就吸納著全國各地的人們,形成了大開發熱潮,廠礦遍佈,連片成群。在被譽為煤城的銅川,這裡是廠礦最多最密集的區域。印臺的煤炭開採於何時不得而知。在陳爐鎮至今聳立著一座全國保存較好的清代窯神廟,窯神廟《巢規碑》寫到“同邑煤窯由來久矣。”與煤炭緊密相連的是陶瓷燒造,作為耀州窯真正發源地的古同官,陳爐鎮是耀州窯一脈單傳的承襲地,為世界同一地點窯火千年不熄絕無僅有的奇蹟。近年來,發現的東山奇石也在藏石界聲譽鵲起。印臺區的山山嶺嶺不僅礦物貯藏豐富,而且適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分佈木本植物300餘種、草本植物560餘種,陸棲脊椎動物250餘種。僅藥用植物達60多種,黃芪、連翹、柴胡、山楂、山桃仁、黨參、沙刺等,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蘋果、櫻桃、綠色食品雞蛋、柿子醋享譽三秦。人類歷史活動形成的名勝古蹟薈萃,有開發價值的達277處,其中歷史文化價值有不少在全國乃至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印臺不僅物華天寶,而且人傑地靈。印臺鄉濟陽寨人明萬曆進士寇慎,曾任蘇州、補廣平知府,是明清時著名的清官和有名的史志專家,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求教於他。廣陽鎮人士井勿幕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推翻封建統治的鬥爭,被孫中山先生譽為“西北革命巨柱”。智取華山的全國一級戰鬥英雄路德才功勳奇卓的動人事蹟,家喻戶曉。金鎖關鎮小蓮坪人雷雨順為我國氣象事業鞠躬盡瘁,成為新中國知識分子的一代楷模。曾任紅土鎮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的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郭秀明為了給眾鄉親播撒陽光更是用生命書寫了一曲共產黨人氣吞山河的光輝篇章。“黨員三兄弟”王長春、王長明、王長新,親民法官胡振華、歌詞作者姚筱舟及其《唱支山歌給黨聽》都在印臺的歷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筆,他們心繫祖國,胸懷黎民,創業幹事百折不撓,是印臺人奮進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印臺東區不足百里的305省道沿線湧現的英模志士密集程度十分少見。當代著名作家路遙一臨此地便被這方土地深深折服,他與這裡的人打成一片,激發了名著中的創作靈感。他在《平凡的世界》裡描寫的“大牙灣”如同這部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的作品一樣已成為不朽的文學符號。

印臺是一塊創造奇蹟的地方,以至有人驚呼,在神州大地,因為玄奘大師在玉華宮創立法相宗併為佛教事業耗盡了生命的最後之光,她是當之無愧的絲路佛教聖地;陳爐鎮1400年窯火不絕,構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陶瓷的王國,她是當之無愧的陶瓷文化聖地;姜女祠、女回山及其相關聯的系列故事傳說樹立了一個千古奇女子孟姜女跨越兩千多年演繹的世所罕見的東方愛情傳奇,她是當之無愧的愛情文化聖地;以“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不把共產黨的陽光送到群眾手裡,我死不瞑目”的郭秀明為代表的英雄模範群體如此密集的在這塊土地上湧現,她是當之無愧的紅色文化聖地;作為聞名西北的煤城銅川的煤都,其所創造的歷史氛圍和貢獻冠絕群倫,她是當之無愧的煤炭文化聖地;大牙灣是一代名著得以產生的聖土,她是當之無愧的路遙文學聖地。不僅佔據世界最佳溫帶水果適生地,而且創造了蘋果產業輝煌的業績,作為國家農業部指定的中國標準果園的誕生地,她是當之無愧的蘋果文化聖地。七大奇蹟就像編織在印臺天空的七道彩虹。七彩印臺也是成就夢想的聖地。昨天,印臺創造了無數的奇蹟,今天、明天她將同樣創造更多無愧於時代和夢想的奇蹟。

(五)印臺是一片洋溢著蓬勃生機的土地。從1980年建區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與奮進,印臺已邁上了轉型突破發展的快車道,國內生產總值是建區之初的25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1980年的148倍和92倍,工農業逐漸實現了園化發展,全區已建成工業園區3個,省、市、區農業園區10個。三次產業比重更趨合理,農業已形成果、菜、牧、藥四大發展格局,工業發展除煤炭、陶瓷、化工、加工主導產業以外,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和紫砂、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日益凸顯,旅遊、物流業方興未艾。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事業邁上了新臺階,民生工程深入推進。全區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嶄新的印臺正崛起在多彩的土地。

“十三五”開局之年,印臺已吹響了實施“果業立區、工業強區、文化興區”三大戰略的嘹亮號角,著力打造“一心一帶四園四區”十大重點板塊,向著建設工業轉型創新區、現代農業示範區、文化旅遊特色區,實現全面小康的總目標迅跑。

印臺這片古老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已經向每一位胸懷壯志的創業者發出了熱情的邀請函,相信這片創造了奇蹟的土地一定會呈現給您一份別樣的驚喜,難忘的收穫,非凡的夢想。 (陳友倉)

子午有鳳凰,啁啁鳴枝頭。

瑰麗印臺夢,精彩與君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