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申遺的「唐詩之路」,在藝術家雲集的這台朗誦會上重現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尋李白》中的詩句,道出大唐詩歌盛景。

在我國東南,浙江省中東部,有一座距今已有2150年曆史的城市“嵊州”。其間有一條流淌千年的河水,稱為剡溪。她曲折紆迴三十幾公里,最終經杭州灣匯入東海。

翻開唐詩圖譜,一條剡溪奔流出重要篇章。“詩仙”李白就曾寫下無數詩篇吟詠:“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而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更是千古名篇。

從東晉到明清,剡溪吸引400多位文人墨客寫下1000餘首詠剡詩作。山水田園詩的鼻祖謝靈運就生於斯長於斯。尤其在唐朝,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賀知章等大詩人的吟詠與行走之中,形成“唐詩之路”。“唐詩之路”不止屬於浙東,更歸屬中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千年唐詩路”,如今正籌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8月26日,來自全國的藝術家雲集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場《剡溪古韻》朗誦會。濮存昕、陳鐸、童自榮、張凱麗、茅威濤、李法曾、趙敏芬等國家級朗誦、表演藝術家,在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的伴奏下,演繹了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在悠悠剡溪邊留下的詩詞華章。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主持人

這條剡溪古道,不僅流淌出千年唐詩,也孕育了百年越劇。坐落於越劇發源地施家岙的越劇小鎮,剡溪水穿鎮而過,這臺朗誦會正是由越劇小鎮製作出品。作為首個以戲劇為主題的文化小鎮,這臺演出也將成為小鎮固態形式的文化品牌,並進行全國巡演,以此傳播唐詩之路和剡溪文化。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杜甫《壯遊》

白蘋湘渚曲,綠筱剡溪口。波上一葉舟,舟中一尊酒。——白居易《泛春池》

如果不是這臺朗誦會,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唐朝最重要的大詩人們,都曾經來過剡溪,吟詠過剡溪的山水風物。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事實上,不僅是唐朝詩人,歷代的大文豪,都曾經來過此地,留下過名篇佳句。宋代的陸游、蘇軾、王安石;明代的湯顯祖、徐渭;清代的蒲松齡都曾經寫過這片山水······在這臺朗誦會上,藝術家們用各自聲情並茂的吟誦,在舞臺上再現了這些詩篇。

所有的朗誦都有全新創作的音樂相配,共有5位作曲家為這些詩詞譜曲。舞臺的多媒體背景上,是剡溪邊的山鑾晚霞,是歷代畫家筆下的剡溪山水,和每首詩與配樂的意境相合。

這臺演出的導演也是越劇小鎮的董事長郭小男,他在談起這臺朗誦會策劃初衷時說,“我一直在想,這塊地方為什麼吸引這麼多文化名人紛紛地來,並且最後都隱居在此,這是特別有意思的一個話題。從這些詩篇裡,或許能找到答案。”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濮存昕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更是從一年前就開始加入了這個朗誦會的籌劃,去年8月初訪小鎮,濮存昕就對剡溪的山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因為剡溪遇見詩歌,他對這麼多詩人在這裡駐留寫作同樣感到興趣。而曾經在話劇舞臺演過李白的他,早早成為吟誦《夢遊天姥吟留別》的不二人選。

朗誦會當晚,濮存昕的這首壓軸吟誦,也確實成為當晚最讓人難忘的節目。“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國詩歌之美、文學之美和山水之美,在濮存昕跌宕多姿的朗誦中合而為一。

濮存昕說,“這首詩可以說是李白最有想像力、最浪漫的詩篇了。但因為它很難,我一直沒敢動這部作品,這次準備了挺長時間,又重新找作曲家配了音樂,特別好。”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茅威濤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節目是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用越劇唸白吟誦的三首陸游詩。南宋偉大詩人陸游,終其一生,一直對剡溪情有獨鍾。而茅威濤在越劇舞臺上的陸游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在一眾普通話朗誦的詩篇裡,茅威濤這三首越語吟誦的《冬日》、《閒遊》、《夜坐憶剡溪》,帶著深沉的人物情感,顯得尤其韻味悠長,讓人回味無窮。

除了茅威濤,浙江小百花的青年演員蔡浙飛和章益清則用越劇既唱且唸的方式,吟誦了兩首憂傷的唐代愛情詩作,包括陸羽的《赴剡溪暮發曹江》和武后宮人的《離別難》,讓人難忘。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宋迎秋

朗誦會的主持人也是吟誦演員之一的宋迎秋同樣對“越語”吟誦印象十分深刻。作為浙江省話劇團的資深演員、浙江朗誦協會的副會長,宋迎秋有豐富的朗誦經驗,也去過嵊州和剡溪很多次,但這臺朗誦會的很多節目,讓她自己也覺得十分特別。

宋迎秋朗誦的兩首詩是東晉著名的“詠絮才女”謝道韞的詩作,這位千古才女出生在嵊州並在此地留下一生的詩篇。宋迎秋說,“我在浙江生活了50多年,但卻不知道有這麼多詩人寫過剡溪,比如謝道韞的作品,都是十分清雅的味道。而且我第一次發現,用越劇的唸白來吟誦古詩詞,會這麼有韻味。”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高橋伸彰

在這場朗誦會上,一位日本表演者高橋伸彰尤其引人注目。他演繹的是日本平安朝著名學者菅原道真時讚美剡溪的詩作《玩月》和《劉阮過溪邊二女詩》。

無數唐朝詩人沿溪而行,登山而歌,他們的吟詠,隨著唐詩的遠播到海外。日本平安朝前後數百年間,曾有許多遣唐使追隨著唐代詩人的腳步,先後踏上嵊州的沃土。這條沿溪而進的“唐詩之路”,成為我國繼“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之後的又一條擁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古道。

高橋伸彰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博士,他說,自己和菅原道真同是日本奈良人,隔了千年之後,他們能同時在剡溪詩作上做時空的對話、文化的交流,是一件特別美妙和神奇的事情。

另一場時空對話則是剡山小學的小學生們用稚童之聲合唱的《憫農》和《回鄉偶書》。曾經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曾經在這所家鄉的學校當過校長。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陳鐸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童自榮

“我們曾經想過要不要找特別有號召力的年輕演員或者網紅來做這臺朗誦會,但最後覺得這是小鎮第一次對古詩詞的表達,文化的厚重力、影響力,演員本身的文化魅力,還是第一位的。比如中央電視臺的陳鐸老師、上海的配音藝術家童自榮老師、還有國家話劇院的徐濤、凱麗、王衛國,他們都是有著幾十年表達經驗的藝術家。大家對他們的聲音和藝術感染度有一種認同。他們的聲音不僅僅是朗誦,他們會進入到人物其中去感受去表達,給詩歌加分。”

郭小男表示,在未來的巡演之路上,這臺朗誦會也許會邀請到更多的藝術家,包括年輕演員,把千年唐詩之路的千首作品一一演繹。

计划申遗的“唐诗之路”,在艺术家云集的这台朗诵会上重现

表演藝術家李法曾、趙敏芬

濮存昕同樣對此充滿期待:“我們這次是第一步,未來可以不斷找作曲家和演員詮釋更多的詩作,在美好的季節,愛好朗誦的朋友們可以聚在一起,在剡溪邊、在越劇小鎮的某個房子裡吟誦。越劇小鎮要做成一個和山水鄉音一樣永久傳世的文化項目,是值得尊重的,非常有價值的。現在中國蓋個房子,修個路,架個橋是小菜一碟的事,但文化在裡面充盈起來,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