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凌晨火星、土星與月亮相會,很浪漫哦~

火星為距太陽第四近,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中國古代稱“熒惑星”,火星在心宿內發生“留”的現象稱為熒惑守心。火星(希臘語: 阿瑞斯)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趣記:在羅馬人之前,古希臘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好侵略擴張的羅馬人卻把火星作為戰爭的象徵)而“三月”的名字"March"也是得自於火星。

土星在史前就被發現了。伽利略在1610年第一次通過望遠鏡觀察到它,並記錄下它的奇怪運行軌跡,但也被它給搞糊塗了。早期對於土星的觀察十分複雜,這是由於當土星在它的軌道上時每過幾年,地球就要穿過土星光環所在的平面。(低分辨率的土星圖片所以經常有徹底性的變化。)直到1659年惠更斯正確地推斷出光環的幾何形狀。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環一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獨有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圍發現了暗淡的光環,在這以後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圍也發現了光環。

明日凌晨火星、土星與月亮相會,很浪漫哦~

據介紹,4月8日凌晨,天空將上演“雙星會月”天文現象。比較特殊的是,這次與月亮相會的兩顆地外行星——火星跟土星。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進入4月,幾顆亮行星的觀測條件越來越好。其中,在地球外圍運行的兩顆大行星火星和土星相聚在清晨的東南方天空。火星呈橙紅色,土星則有些發黃,肉眼很容易分辨。8日4時,火星、土星會和月亮恰好構成一個倒立的直角三角形,非常醒目。

  記者查詢農曆發現,8日是農曆二月二十三,恰好是下弦月。下弦月出現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東面天空,月面朝東,日出黎明前才出現。

  其實,“雙星會月”“雙星伴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天文現象。幾乎每個月都有,只是位置不同。根據月亮的高低、形狀,兩顆行星與月亮經常組成不同的圖案,比較有名的就是雙星在上、月牙在下的“笑臉圖”。記者梳理了近幾個月“雙星伴月”天象。

  今年3月19日,月亮、金星和水星在西方低空一同現身,上演“雙星伴月”天象。金星和水星都是天宇中比較亮的行星,金星的星等是-3.9等,水星的亮度0等。當時恰好是農曆初三, 月相為娥眉月,像一艘窄窄的月亮船。

  去年12月14日,木星和火星與月牙同框,形成“雙星伴月”天象。巧合的是,當時正有雙子座流星雨。

去年10月17日五時,也出現“雙星伴月”天象,這次是“金木合月”,即金星、木星和月球同時出現在夜空中。有趣的是,這次兩顆行星和彎月構成了一張笑臉圖。

  其實不單有“雙星伴月”,還有“三星伴月”“四星伴月”“五星伴月”。

  2017年9月18日至19日,金星、恆星軒轅十四、火星、水星上演“四星伴月”美麗天象。

  2016年8月12日晚,火星、土星、心宿二與月亮共同上演“三星伴月”天象。

  2015年10月10日,則上演了難得一見“五星合月”,火星、木星、金星、水星、軒轅十四五顆星同時現身夜空。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軒轅十四和心宿二身份不同,它們是恆星,但是夜空中比較亮的星。

  五大在古代各有自己的別稱,水星總在太陽兩側一辰(古代距離單位)之內,所以被稱為辰星;金星是五大行星中最亮的,所以被稱為太白,又只在早晚出現,所以又稱為啟明和長庚;火星呈紅色,我國古代稱之為“熒惑”;木星約12年運行一周天,所以被稱為歲星;土星被稱為鎮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