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好詩》:杜牧悲情的詩文和書法

《張好好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寫的情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墨寶。該詩為杜牧與張好好分離多年之後,重睹紅顏,人是物非,感懷舊情而寫的詩歌。詩文為:“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人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主人再三嘆,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聘之碧瑤珮,載以紫雲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張好好詩》記述了杜牧與張好好悽美的、欲愛不成、欲罷不能的情緣。

《張好好詩》:杜牧悲情的詩文和書法

《張好好詩》

《張好好詩》:杜牧悲情的詩文和書法

《張好好詩》局部放大

初次相識互傾慕,朝夕相處滋情意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26歲的杜牧進士及第,赴洪州(今江西南昌)任試左武衛兵曹參軍,被江西觀察使沈傳師任命為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傳師弟弟沈述師喜好文學,與杜牧性情相投,因此杜牧常到沈府做客,聚會、飲酒、切磋交流文學。在一次聚會上,沈述師命家中的藝人,彈曲奏樂為聚會助興,成就了杜牧與張好好相識的機緣。

《張好好詩》:杜牧悲情的詩文和書法

杜牧、張好好畫像

張好好從青帘後輕盈走出來,嬌美精緻的臉容、含蓄輕顰的微笑、曼妙婀娜的身姿,杜牧猶如看到初春悄悄搖曳綻放的水仙花。張好好高超的琵琶彈奏技藝、清脆如天籟的歌聲、靈動曼妙的舞姿,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杜牧頓有仰慕之清,心生 “如得此女,不枉此生矣”的感慨。 演奏完畢,眾人齊聲叫好。杜牧乘興揮毫作詩,遒勁灑脫的書法、華麗精妙的詩句,令眾人拍手叫好,歎為觀止,這也讓張好好頓生傾慕之心,兩人不約而同對視,相互傳遞的是無法言語的情愫,還有盪漾不停泛起漣漪的心扉。初次相識之後,杜牧頻繁出入沈府,與張好好一起飲酒、切磋琴藝,兩人吟詩、對詞、賦歌,在聚會表演活動配合得默契和諧、天衣無縫,隨著不斷的交往瞭解,才子家人深深的愛上了對方。

落花有意水有情,秋風寒雨斷人腸

張好好是沈府的歌妓,非自由之身,地位低下,婚姻之事無權作主,唯盼杜牧能打動沈府贖回自由之身,並嫁給意中人。而杜牧初涉仕途,資歷尚淺,官職低小,雖然有書法文學特長,但還未成為大家,影響不大。杜牧也知道獲得張好好睏難重重,但愛已刻骨銘心、不能自已,正當他鼓足勇氣準備向沈府求婚的時候,卻聽到沈述師納張好好為妾的消息。晴天霹靂驚醒有情人,撕碎了才子佳人對未來甜美的夢想。杜牧因此頹然失落,以酒消愁,張好好傷心絕望,以淚洗臉,無能為力。一年之後,杜牧赴淮南為官,離開江西南昌,但之後無論是身遷何處、官職多高,他無法忘記這段令其刻骨銘心的情感,無法捨棄那份魂牽夢繞的牽掛,無法忘記那個已走進他內心深處的意中人。

他鄉偶遇舊紅顏,人是物非空悲切

杜牧再次遇見張好好已是6年之後。大和八年(公元834年)8月,杜牧赴洛陽任監察御史,某天在街上逛耍,突然看到酒莊門口有一個熟悉的身影,走近一看,果然是張好好。張好好被沈述師納為小妾之後,生活僅維持一年,就被沈述師拋棄,顛簸流泊,生活坎坷,後無奈嫁給小商販,現在淪落為街旁酒莊的賣酒女人,而此時候的杜牧已取妻生子。兩人再次相見,執手相看,無語哽咽,淚流滿臉。縱使心有萬千,卻無法改變現實,只怪老天殘情、命運捉弄,唯有回憶往事,獲取短暫的美好,卻無法療愈心裡的創傷。在洛陽為官的4年裡,杜牧也想方設法,賙濟幫助張好好,只是才貌雙全的佳人淪為賣酒女,遠離詩歌、樂曲、舞蹈,令杜牧無限惋惜和感慨。

才子病逝撒凡塵,佳人痛絕悲殉情

開成二年(公元838年),杜牧被任命為宣州團練判官,離開了洛陽,之後又被任命為黃州刺史、池州刺史、湖州刺史、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吏部員外郎等管官職,無論何時何地,他依然割捨不了對張好好的牽掛之情,也常常回憶青春年少時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哀嘆命運蹉跎、世事無常所造成的人生遺憾。自和杜牧分離之後,張好好依舊勞苦買酒為生,但無論多累多苦,夜深人靜之時,她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回想與杜牧初識的情景,一次又一次的夢見與意中人彈樂歡歌、蹁躚起舞。在牽掛和相念之中,歲月逐漸老去。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冬天,杜牧病危,恍惚之中,他看到張好好微笑著向他走來,輕彈琵琶唱起歌韻,曼妙的舞姿帶起的白色裟裙,如白雲一般飄起......而後,甜美安靜地閉上雙眼。

張好好得知杜牧去世的消息,已是1個月之後。她無哭無淚,安靜地穿起初識杜牧時所著的舞衣,梳妝淡粉,來到杜牧的墳墓前,拿出了當年杜牧寫給自己的情詩、禮物,放在杜牧墳墓前。此時,暮色將臨,但天邊彩霞滿天,寒風吹過葉子落盡的樹林,依稀有幾隻鳥兒在寒風鳴叫,張好好呆坐良久,也許是回憶青春年少時與杜牧歡歌笑語,也許是在與杜牧輕聲交談,而後,她劃燃火柴,點燃杜牧寫給自己的情詩、禮物。煙火燒盡,張好好又從衣襟中掏出小瓶,將砒霜倒進嘴裡,倒在墓碑之前......

僅以此文,追憶杜牧和張好好悽美的愛情!

本文圖片來源了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編者刪除。

(學習欣賞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藝術涵養,請繼續關注“寒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