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和修養,決定人生每一次排隊的結局,您排好了嗎?

人的一生,有各種各樣的排隊,排隊買票、排隊候車、排隊上學、排隊考試、排隊升職等等,在排隊的過程中,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機遇和選擇,也經常遭遇插隊的行為。排隊是一種修養,排隊過程折射出人生百態,充滿喜怒哀樂。每一次排隊,有時看似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卻直接影響你心情和生活,甚至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機遇和修養,決定人生每一次排隊的結局,您排好了嗎?

有3次排隊經歷,讓我刻骨銘心,感慨萬千!

第一次讓我感受深刻的排隊是讀高中時排隊打飯。20多年前的今天,我在一所寄宿制的縣城高中讀書,學校每天最熱鬧的事情莫過於開飯的時刻,下課鐘聲一響,同學們就立即拿起飯盆,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食堂打飯,5分鐘之內,食堂立即排起了100多米的長隊,跑得快者,不但可以避免成時間的排隊,而且可以挑選到自己喜歡的菜餚。跑得不快者,那就需要長時間的排隊等候,有時挑選不到自己喜歡的菜餚,甚至只剩下殘羹冷炙,最慘的往往只有一兩個鹹菜可選擇。因此,儘管有老師維持秩序,但插隊的現象累禁不止、常見不怪了。

機遇和修養,決定人生每一次排隊的結局,您排好了嗎?

有一天,因老師延課,我跑到食堂時打飯的隊伍依然有100多米,但隨著分菜阿姨敏捷的動作,菜品迅速減少,於是在心情焦急的情況下耍了一個下聰明,把飯盆和飯菜票交給排到窗口的同學,不料被維護秩序的政教主任抓個正著,我和同學因此被罰站大庭廣眾之下半個多小時,直到開飯時間借宿,不但羞愧難當,顏面盡失,而且還餓著肚子,在午休時間受到政教主任嚴厲教育。別人明目張膽的插隊不被抓,為什麼偏偏抓我?一是哀嘆自己運氣不好,二是埋怨不公平,由此也怨恨上政教主任。幸好,教育完之後,政教主任又把我和同學叫到家裡,親手做飯給我們吃,又讓我們受寵若驚。多年以後,我才理解政教主任良苦用心,也正是因此這次遭遇,才使得我從此小心謹慎,養成遵守規矩,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讓我受益一生。不過讓我震驚的是,幾年之後,政教主任的兒子因違法入監獄,是管教不嚴?還是忙於工作而疏於管教?這次排隊插隊令我深有感觸:人的一生不僅要自己排好隊,而且要教育兒女要排好隊,否則不但會連累別人,而且會害了自己!

機遇和修養,決定人生每一次排隊的結局,您排好了嗎?

第二次讓我感受深刻的排隊是升職排隊。大學畢業之後我分配到一個事業單位從事行政工作,一起分配到單位工作的還有一男一女的同事,對於剛參加工作的人,通過試用期轉正及升級是最重要的事情。剛工作的那一年,單位部門之間的應酬往來非常頻繁,因此領導經常帶上我們3人參加應酬,口齒是否伶俐?酒量高不高?酒桌上能否領會領導的意圖等,是領導最看中的能力,我不是四面玲瓏的人,加上酒量不好,不被領導看好。而女同事美麗大方,對領導溫柔體貼,男同事為豪爽大氣,為領導是從,多次為領導擋酒喝醉,甚至酒精中毒住院,他還刻意尋找機會,為領導的妻子和兒子贈送家鄉特產和禮品,因此兩人深受領導的賞識,一年之後,兩人順利轉正,而以業務見長的我就沒那麼幸運,只得鬱悶地離開單位令求其他職。

機遇和修養,決定人生每一次排隊的結局,您排好了嗎?

10多年之後,我依然做自己的技術工作,娶妻生子,生活平淡而穩定。而當初的男同事官途順通,接連升職官至副廳,女同事則順風順水,升任辦公室主任(正處),人與人相比,真的不可同日而語。不料發生了一連竄的大事:女同事與領導曖昧通姦,被捉姦在床,聲名狼藉,不但丈夫和女兒與她斷絕關係,而且因此被免除職務。通姦事發之後,又牽連出領導系列經濟問題,領導和男同事均涉嫌貪汙、受賄、行賄被雙規。這次升職排隊給我的感悟是:為人謀事寵辱不驚,屬於自己的別人拿不走,不屬於自己的莫強求,堂正做人規矩做事是正道!

機遇和修養,決定人生每一次排隊的結局,您排好了嗎?

再有就是關於生老病死的排隊。人到中年,身邊的親朋好友不斷傳來噩耗,有的自然而然的去世,令人傷心,但讓我痛心惋惜的是那些觸目驚心的意外和非自然早逝:有一為老師,為了工作方面的攻關連續6天應酬斗酒,結果勞累過度引發腦溢血,至今仍癱瘓在病床救治;有一位同事開車出闖紅燈發生車禍,妻子和兒子飛出車外倒在大貨車車輪之下,家破人亡令其追悔莫及;有一為朋友因排隊買票與插對人員進行謾罵、鬥毆,被刀捅傷搶救無效;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因失戀從12樓一躍而下.......,類似的悲劇,接二連三的發生,都是沒有排好隊或插隊所造成的,令人無限痛心惋惜!

機遇和修養,決定人生每一次排隊的結局,您排好了嗎?

人的生老病死就是排隊和插隊的過程,人的心態、修養、品德、道德決定排隊的結局。“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堂堂正正為人,規規矩矩做事,平淡看待功名利祿,正確對待寵辱得失,才能坦然面對人生中各種各樣的排隊,才能在排隊和插隊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人生中的每一次排隊,您排好了嗎?

本文圖片來源了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編者刪除。

(學習欣賞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藝術涵養,請繼續關注“寒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