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看懂輕軌專業發展史

輕軌專業是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的分支,輕軌專業作為新興專業,有著就業範圍廣、人才需求量大等優勢。說起輕軌專業的發展史,不得不提到地鐵系統。地鐵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應用,由於語法習慣不同,輕軌也是地鐵的一種叫法。所以說,輕軌專業發展史,其實也是地鐵的發展歷程。

一分鐘看懂輕軌專業發展史

在英文環境中,根據各城市類似系統的發展起源與使用習慣之不同,常稱為Metro、MRT、MTR、Overground(特指地上軌道)、Railway(特指地上軌道)、Rapid(輕軌)、REA、Subway(亞州國家)、Tube(英國)或Underground(美國及周邊地區)。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為了解決當時倫敦的交通堵塞問題而建。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鐵路也只能用蒸汽機車。由於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距離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

一分鐘看懂輕軌專業發展史

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鐵,在倫敦塔附近越過泰晤士河。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數月後便關閉。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下鐵路則在1890年開通,亦位於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動地下鐵。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

1896年,當時奧匈帝國的城市布達佩斯開通了歐洲大陸的第一條地鐵,共有5公里,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國巴黎的巴黎地鐵在1900年開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法文直譯意指“大都會鐵路”)是從“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譯過去的,後來縮短成“métro”,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軌道系統都稱metro。俄羅斯的地鐵也順理成章,只是改用了西裡爾字母,稱為Метро。

一分鐘看懂輕軌專業發展史

由於都市內交通運輸擁塞,大眾普遍要求“不需要太長等候時間就能搭乘”。輕軌便應運而生。為此列車的運行間隔被設定10分鐘以下。莫斯科在交通尖峰時段更每個一分鐘就有一班次。一半情況下,車站內的兩個月臺內的列車是同時到達的。但在東京的部分線路,實行緩行和急行兩種運行方式同時進行的情況。急行列車不停一些較小型的車站,緩行列車則每站都停。

世界的大部分的軌道交通線路,從早晨四點營運到凌晨零點。通常於早晨4點至7點發首班車,晚上10點至凌晨1點發末班車。芝加哥和紐約是少數的例外,24小時通宵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