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名字玄乎的福州巷子三改巷名背後的故事原來有這麼一說!

小魚君的城事小火車,新的一週又準時來接大家啦!

這是一條名字玄乎的福州巷子三改巷名背後的故事原來有這麼一說!

今天小魚君要帶大家走進一條,改了三次名字的巷子,它就是福州鼓樓區的吉庇巷

福州·吉庇巷

它位於“三坊七巷”中最南側的一條巷,橫於南街和南后街之間,全長330米,寬不過2米,早年此巷較窄,30年代拆建吉庇路,拓寬後才有10米寬的街面,採用福州古城牆塊石鋪砌路面,東連津泰路,西接學院路,吉庇巷成為城內東西走向的幹道,屬於三坊七巷之一的吉庇巷,也有著它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條名字玄乎的福州巷子三改巷名背後的故事原來有這麼一說!

橘皮巷·急避巷·吉庇巷

說到巷名的來歷,吉庇巷在宋朝以前,還沒有自己的巷名,只稱魁鋪坊,又稱魁鋪裡,宋朝以後地名幾經衍化,先為“橘皮巷”後為“急避巷”,最後才叫吉庇巷,作為巷名的衍化,是有一個歷史過程的。橘皮巷的由來,相傳古代,巷裡住有一批,來自長樂、福清、連江等地拾破爛的人,他們撿回大量的橘皮,在小巷深處曬乾後,賣給福州城的各家中藥店(即中藥陳皮),該巷也因此得名“橘皮巷“

這是一條名字玄乎的福州巷子三改巷名背後的故事原來有這麼一說!

急避巷到吉庇巷

關於急避巷名字的由來,坊間流傳最多的,大概就是窮秀才鄭性之,因賒肉不成反被羞辱,因此奮發讀書,考取狀元,衣錦還鄉,這時,一些曾經作弄或欺侮鄭性之的惡少頑徒,聞風“急避”而逃,而史實學者認為這一說法並不完全符合史實,更有可能的由來其實是,鄭性之中了狀元,人稱其巷為“及第巷”,後來口傳“及第”與“急避”音近,因此急避巷的名字就流傳下來了,而明代萬曆年間,為了美化地名,改名吉庇巷,沿用至今。

巷中街市吉庇巷

拓寬後的吉庇路,行人車馬來來往往,各行商店相繼開張,逐漸形成了一條街,吉庇巷也因此成為了街市,從清同遊間的開業至今的眼鏡店,到粥鋪、豆腐店、茶桌店、彩結店、理髮店、人力車館、彈棉店、打鐵店、油漆店、織布坊,甚至是壽板店等等,一應俱全,不得不提的還有,吉庇巷口遠近聞名的安泰樓,以及巷口不遠處的林則徐紀念館,連著巷內大大小小的商鋪,吉庇巷可說是衣食住行玩,行行皆有的一條街巷

這是一條名字玄乎的福州巷子三改巷名背後的故事原來有這麼一說!

從”橘皮“到“急避”再到“吉庇”,雖然大都因為福州話的諧音,卻多少反映了巷內人家的願望,吉祥如意,庇境安寧,不論是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還是因三坊七巷而來這裡的人們,都能在這裡領略到福州的氣息。

這是一條名字玄乎的福州巷子三改巷名背後的故事原來有這麼一說!

•End•

素材來源 | 《福州老街》、《福州地名》

該文謹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若本條內容侵犯您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