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的時空系統

易學中時間的表示一律使用天干地支,包括年、月、日、時,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組合在一起共六十對,稱六十甲子,所以日期必六十天循環一次。

四季即春、夏、秋、冬,四季與五行有一個對應關係,即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也就是,春天風大木最旺,夏天天熱火最旺,秋天肅殺金最旺,冬天天冷水最旺。季節是決定卦中每一爻旺衰的主要標準。

易學的時空系統

一、二月為春天,屬木,木旺;

四、五月為夏天,屬火,火旺;

七、八月為秋天,屬金,金旺;

十、十一為冬天,屬水,水旺;

六、九、十二月為季月,屬土,土旺其中。

辰、未、戌、丑月,表面看均為土,其實,均含有該季節的餘氣。嚴格講,四季月的前12天為本季主氣旺,後18天為土旺。比如春季辰月,前12天為木旺,後18天才土旺;冬季丑月,前12天為水旺,後18天才土旺。四季土各旺18天,共72天。

月令是判斷卦中各爻旺衰的主要標準,直接體現在二十四節氣上,其與自然現象極其準確對應。二十四節氣是易學各門術數中年、月時間劃分的依據。每年由立春開始,每月由“節”開始(並非陰曆)。

易學的時空系統

節與氣劃分及對應月令、四季見下面所列

節: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在二十四節氣中,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季節的標誌。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也有特殊的意義,把時間的節氣轉換成對應的空間分二至恰為四正(即東、南、西、北)方位。其中,夏至為陽極陰生之臨界點,為“天風姤”卦,故夏至這一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從夏至這天起,物體才會發黴;冬至為陰極陽生之臨界點,為“地雷復”卦,故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從陰陽消長的角度,古人又把冬至這一天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

以下是地支十二月的詳情:

一月始於立春,經過雨水,於驚蟄前終結。

二月始於驚蟄,經過春分,於清明前終結

三月始於清明,經過穀雨,於立夏前終結。

四月始於立夏,經過小滿,於芒種前終結。

五月始於芒種,經過夏至,於小暑前終結。

六月始於小暑,經過大暑,於立秋前終結。

七月始於立秋,經過處暑,於白露前終結。

八月始於白露,經過秋分,於寒露前終結。

九月始於寒露,經過霜降,於立冬前終結。

十月始於立冬,經過小雪,於大雪前終結。

十一月始於大雪,經過冬至,於小寒前終結。

十二月始於小寒,經過大寒,於立春前結束。

總而言之,易學風水術數中年份和月份的確定不是以公曆來確定的,也不是以陰曆來確定的,而是根據節氣來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