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大明繁榮又落寞,是他的錯嗎?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為什麼大明朝沒有崩潰?萬曆三十年不上朝,為什麼朝臣沒有出現權臣?

萬曆雖然三十年沒有上朝,但是對於朝局他是清清楚楚,他就像是隱藏在幕後吐著信子的毒蛇,哪裡有人敢頂撞他,他就將其生吞活剝,朝臣們都被他玩得團團轉。也許除了張居正,就再無人能夠壓得住他。

萬曆皇帝,也許是一個好的政客,但他並不是一個政治家。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大明繁榮又落寞,是他的錯嗎?

在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紛紛來華傳播基督教,中西方的文化開始產生大範圍的交流,這些傳教士甚至還在大明傳播起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知識技術,對於當時大明的經濟和文化都產生可一定的正面作用,甚至對當時大明的中上層階級產生了一定的喚醒作用。眾所周知,資本萌芽也是在這個萬曆年間產生的。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大明繁榮又落寞,是他的錯嗎?

那麼萬曆三十年不上朝是怎麼做到這些的呢?其實萬曆確實優秀,但前文也說了,萬曆是一個優秀的政客,但他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大明第一政治家非張居正莫屬。

張居正怎麼吹他,都不為過,雖然他也有錯誤的地方,但張居正是唯一將大明這架即將墜毀的馬車拉回正道的人。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都是由張居正主持裁決。軍事上還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據說當時的糧食放在倉庫裡可以用上十年。

萬曆並非是一個庸人,他喜歡讀書,對軍事事務也非常關心。但大明也確實是從他在位期間繁榮又落寞的,這是不是他的錯呢?當然有他一定的錯誤,但更多的還是大明多個朝代積累下來的弊端。

那麼萬曆有哪些錯誤呢?

第一、因為常年不上朝由此產生的政務運作,東林黨也就是在此期間有了苗頭。

第二、萬曆徵收礦稅等貪財行為以及在朝鮮的征戰,和日本的消耗也非常的大。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大明繁榮又落寞,是他的錯嗎?

萬曆在位時,沒有權臣也沒有權宦,很大原因也是因為他不上朝的。沒有皇帝給予恩寵,不能形成權勢的第二中心。

萬曆皇帝對三次大征戰非常關心,不過三大征戰的勝利更多的是由於隆萬改革積攢的財力和振興邊防帶來的軍事復興,到二十年後就又完了。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大明繁榮又落寞,是他的錯嗎?

而且萬曆皇帝因為好面子,錯過了給被貶者加恩還朝、消弭怨氣的機會,也沒有及時出手處理黨局,反而刺激著小臣們一味批評皇帝與內閣不作為,使得黨局逐漸形成。

同時搞的商稅、開礦,想要繞開官僚機構去獲取利益,但宦官又沒什麼實權,到了地方上也無從下手,那麼能怎麼辦呢?他們只能招攬惡霸流氓之流,強拉著市民要收商稅,開礦招攬人進山居住、砍伐、擾民、生事。所得利益全歸皇帝、宦官,麻煩全歸地方官府,這樣下去怎麼能不亂?

所以大明落寞當然有他的錯,還是那句話,萬曆皇帝是個好政客,但絕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感謝各位小夥伴的觀看,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分享和點贊、關注有格調的【歷史稽】,讓我們共同領略歷史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