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美元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購買力已下滑30%,你怎麼看?

金十數據


近期,土耳其危機引發了一起美元強勢走高,非美貨幣紛紛遭受打擊的“慘案”。包括歐元、人民幣、俄羅斯盧比以及土耳其里拉在內的多國貨幣跌勢慘重。這不得不讓這些國家開始思考如何減輕美元走勢變化對本國貨幣及經濟的影響。

各個國家出奇招來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性

今年3月,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資公司上海能源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石油人民幣的面市提供了一個非常可行的可以繞開美元交易的替代方案,這可以弱化美元在全球貿易和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

而長期遭到美國懲罰性措施的俄羅斯,則以拋售美國國債、減持美國資產的形勢來擺脫美元的支配。俄羅斯現在已經退出了33大美債持有國的行列。

此外,在8月15日,《今日俄羅斯》報道稱,土耳其當局批准了與俄羅斯轉向盧布、里拉直接進行貿易的提議。這給予了其他被美元結算體系限制國家新的“去美元化”動力。

更早些時候,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及安哥拉等先後拋棄了以美元結算的方式。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三國央行也在今年年初宣佈,在他們的經貿往來中,直接使用本幣結算,以此來減少三國金融系統對美元的依賴。巴基斯坦央行也在數月前表示,在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只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

下一個主導貨幣的“候選人”有誰?

美元作為主要貨物商品交易貨幣在全球市場佔據著非常大的份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美元在所有外匯交易中佔比高達88%。另外,超過80%的原油也都是以美元計價交易的。

但是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眾議院亞歷克斯穆尼提到,平均而言,每過一代人,美元就會貶值50%。自2000年以來,美元的購買力已經下滑了30%。

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去美元化”,美元作為全球主導貨幣的地位正在面臨極大的挑戰。世界也正在尋找其他的替代貨幣,比如歐元、人民幣。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2日公佈的一項報告,人民幣貨幣儲備份額連續第三個季度錄得增長,而美元份額卻出現大跌。

具體數據上,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份額為1.39%,歐元為4.89%,英鎊為4.81%。今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佔比降至逾四年來最低,為62.48%;低於2016年第四季度的65.3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德國、法國、西班牙和比利時等一批歐洲國家央行幾乎同時宣佈要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儲資產中。此舉不僅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的貨幣儲備地位,也暗示了人民幣很有可能取代美元成為新“大佬”的可能。


金十數據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美元的國際計價能力,另一個是美元本身的購買力問題。題主對概念的混淆可見一斑。對於不正確的概念的誤導,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理解。

美元購買力

我們先來看看美元的購買力。一個國家的貨幣購買力的好壞,只能和歷史比較。而另一國對他國貨幣的購買力的好壞,我們可以用匯率來比較。本號認為這樣說就能釐清認知了。

先來看一下近幾十年美國通脹情況。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1985年到2015年有一個逐漸走低的過程。另一張圖標是2017年和2018年的情況。

2017,2018年的CPI依舊在低位徘徊。所以,我們沒必要把自己的情況映射或者想象成別人的問題。兩個世界,兩種情況。總體來說美國CPI沒有抬頭和走高的情況,也就是說美元的購買力在最近幾年來,對美國國內來說是保持在合理水平的。

美元指數

美元指數是美元和世界主要的6種貨幣的一個加權平均數。其中:歐元57.6%,日元13.6%,英鎊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好了,這些加起來正好100%。所以,不管別人怎麼看,美元指數除外這6種貨幣,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數字了。我們來看看幾十年來美元指數的情況。

這是1971年12月31日到2016年12月31日的數字。明顯來看,美元指數總體呈現逐步緩慢走低的情況。但是情況還好,基本保持在90-100的水平。一般來說美元指數超過100,表現為強勢,低於90表現為弱勢。但是結合美國政策的話,它希望保持一個弱勢美元來增加出口。各國間的貨幣競爭不是高價競爭,而是低價競爭,也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大家都想賺別國的便宜。今天美元指數95,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一直保持在90以上。所以實際上美元指數超過90,就算強勢了。

所以近幾年來,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也是沒有下降,而是適當偏向強勢的水平。所以題主講的情況並不完整。

就另一種情況來講,全世界主要貨幣都存在著貶值,各國貶值的速度不一。主要原因就是劣幣競爭方式。各國貨幣總體上購買力都存在下降的情況。但是其中美元的購買力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是全球貨幣中比較小的。


大舟財經觀


全球貨幣的購買力都是在下降的,如果說美元的購買力下滑了30%,那麼同期歐元日元、人民幣的購買力下滑了多少呢?相對來看,大家都下滑了,而美元下滑的幅度並不是最大的,由此來看,美元並沒有貶值。

這主要還是由於通貨膨脹,在當今的國際社會,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是所有經濟體在面對經濟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和實施的政策。說白了也就是放水。這種措施遇到的阻力最小,往往還比較有效果。因為通貨膨脹就像是溫水煮青蛙,那些被剝奪的人往往沒有自知,感覺不到,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阻力。相反,如果採取一些其他的措施,可能就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招致巨大的阻力。

為了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美國率先開始了寬鬆的貨幣政策,緊接著就是歐洲、日本等傳統經濟體,中國當然也不能放鬆,搞出來一個4萬億。隨後就帶來了一波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在這期間,原油在經歷了2008年的大跌以後,迅速回歸到了100美元以上,並持續到2015年,充分反映了金融危機以後的全球性通後膨脹。

因為,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 的,因此,就各國政府來說,他們是可以通貨貨幣政策,憑空創造一些所謂的財富,這實際上就是在對全民徵稅,那些老老實實的人被徵收的最多,那些有錢人反而不會,因為他們會用各種方式來保值增值。

在古代,以金本位為主的社會,國家如果想增加開支,只得想辦法從富豪手裡或者是加稅,這些都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大家的感受都是非常明顯的,政府在搞我們的錢。但是通貨膨脹則不一樣,把平民賣了還得感謝政府增加了工資。

所以,美元的絕對購買力下降,而相對購買力並沒有下降,依然是強勢貨幣


以股易金


有可能,但是幅度可能沒有那麼大,我個人感覺百分之三十太高了,百分之十左右應該是有的。

大家都知道,美元是一把雙刃刀,有時候很好,有時候很壞,最近看看土耳其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

的確如此,世界上已經有一些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對美元的依賴度太高,不利於經濟。

所以,這些國家開始去美元,就是減少美元儲備,增持其它一些貨幣,比如歐元,日元,人民幣,這樣多元化,可以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

正因為如此,美元的購買力自然就會下降了,這並不奇怪,可以預見,這個過程還會繼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