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中國樓市在5年內會降還是漲?爲什麼?

亮劍62273555


房價未來五年漲不漲主要還要看經濟狀況,尤其是國內的經濟狀況,估計以目前經濟形勢看好國內經濟的估計沒有幾個,因各種原因需要看好除外。

五年內影響房價最重要的是貨幣政策,其他因素,比如城市化,人口政策,房產稅,地方財政問題都屬於個別因素。

由於以美國代表西方世界整體對華政策轉向,貿易政策趨於保守,貿易戰未來只有擴大的趨勢,估計我國的貿易盈餘和貿易順差會進一步縮減,乃至轉為逆差,隨貿易戰升級我國對西方對美出口貿易會越來越困難,在國內經濟轉型還未完成前,企業生存環境會進一步惡化,對華投資會隨貿易戰急劇萎縮,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為支持國內經濟增長,保持擴張性財政政策拉動GDP保持一定速度也在必然,在國內減稅支持企業轉型的壓力下,繼續擴張型貨幣政策也屬必然。估計五年雖美縮表幾乎不可想象。2018年上半年物價上漲空間還會允許有點空間吸納多餘貨幣,下半年及明後年幾無空間,畢竟通脹高起影響社會穩定,股市有一定貨幣吸納空間,但股市大起大落也會影響社會穩定。隨貨幣貶值的壓力,房市又會成吸納多餘貨幣穩定社會的穩壓器。

未來五年肯定在某一時刻,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重現2016年房價上漲事件的,期間間或有房產稅,人口政策轉向,地方財政轉型對房市構成短期影響,但五年內房價上漲是大概率事件,而且由於貨幣貶值的壓力,外匯管制遏制資本外流的動力,買房保值遠大於賣房升值的預期進一步擴大購房人群,在國人沒有更好保障財富的資產情況下,房市的保值升值的預期促使人們擴大購房需求似成必然,尤其大城市一房難求現象會比比皆是,未來由於環境的變化,政府對房市的緊箍咒會隨貿易戰升溫,逐步消除,攘外必先安內。房租會隨房價上漲進一步壓縮年輕人生存環境,置業不再是投資的需要,而是抗擊通脹有效的利器,畢竟紙和鋼筋混凝土比讓人更踏實的顯而易見了。


王者歸來144270234


1.中國房價越調越漲

2.中國房子供不應求(潘石屹)

3.棚改貨幣充足

4. 買房的人都賺了,房子保值增值

5.什麼都可以限就是不能限價(樊)綱

6.城鎮化率低,農民都會攢錢進城買房,盯住農民口袋(任志強)

7.鼓勵多生,增加房子需求

當然還有很多理由看漲。如果房價跌,對我來說表面損失也很大,我也不希望跌,但讓我對未來房價作出判斷,我堅持認為會跌,也寫了好幾篇房價會跌的回答,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前天,有個深圳什麼資本管理的總裁先生留言讓我去房地產中介瞭解情況,他不同意房價會跌。我告訴他,我身邊親戚朋友雖然沒有房產大佬,但中小房產老闆還是有幾個的,至於中介,我侄兒的中介業務這些年就很火。我當然瞭解當前房地產的部分情況,但我不能什麼都說。還有個人留言說我提到房子的空置率是欠湊,這麼多年做銷售每天都在動別人的奶酪,還真是嚇夠了。

關於房價會下跌的依據,寫了好多了,不重複。只就上面的幾種漲價理由說幾句:

1.房價越調越漲

確實,這些年,房價有過幾次調控,但房價越調反彈越大。

這裡有三個原因,一是房價本在上漲通道,大家預期一致,買到就是賺到。二是剛需確實不少。三是調控政策以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為指導思想。

但現在這三種情況都發生了根本變化。一是房價今年到現在快8個月了,基本是橫盤甚至開始跌,廈門跌了5000——15000每平,南京連跌7個月,深圳21連跌,北京跌幅更大,廣州也區域性下跌……房價還在上漲通道嗎?走勢壞了,人們的預期發生了分化,一部分人拿著錢不敢輕易出手了,誰也擔心接最後一棒。

二是市場這些年建的房子越來越多,很多剛需都解決了,剛需在減少,市場成交萎縮就是事實。三是調控政策變了,原來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現在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我想一般人都能理解這兩句話的不同份量,只是這些大佬選擇性的裝不知道。今年連續約談12城市了,誰也不想丟烏紗帽。

2.中國房子供不應求

這符合當前實際嗎?我愛我家的原副總裁胡景暉就曝出北京六環以內有90萬套空置房,90萬套夠北京即使不建新房也能賣5年。北京中介集體承諾拿12萬套房源不漲價出租,隨便一湊就12萬套,他們手上有多少待租的房子?市場有多少已租出去的房子?還有90萬套空置房。這些房子如果都拿出來誰來住?

北京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到2017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為2170.7萬人,還有2年,北京只能增加不到130萬人。而現有空置房90萬套,一套住3人,夠住270萬人,足足夠了,還有那麼多沒租出去的房,還有那麼多建好沒賣出去的,還有那麼多在建的,還有那麼多在籌建的,房子N多了,是潘總說的供不應求嗎?潘總也許是地位高了,你下去夜晚到三四線城市轉轉,大量空房黑燈瞎火的會讓你毛骨悚然。

3.棚改問題,我只說一句: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的行長王玉玲在《中國金融》刊文:棚改貨幣化本輪去庫存任務現階段已基本完成,應適時考慮退出。她也屬金融界重量級人物。

4.買房的人都賺了,房子能保值增值

是的,這些年上車的人是“賺”了,這是買在了低點,遇到上漲週期,你現在買還是低點嗎?還會漲10年嗎?

買房的人都賺了嗎?我們家算買房早的,能賣嗎?賣了回老家?很多人和我們一樣,買到房了表面增值不少,這還不算浮贏,因為你不是炒房,不存在贏虧,房價變化跟我們這些自住的沒任何關係,你就跌成白菜我也不後悔,反正得有個地方住。真正賺到的是那些炒房囤房的並且已經變現了的,那些還沒出手的很難說賺到手了。

5.什麼都可以限,就是不能限價

這種說法連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美國也行不通,什麼東西的價格傷及國家利益,美國政府也會管。

我們剛剛確定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就是限價,不僅僅是限購限售。某些人不服又能怎樣?一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還管不住一個房價,也太小看黨和政府的力量和決心了。

6.農民都會進城買房

是的,確實有一部分人想進城,可是現在進城的人能賺到很多錢嗎?他們買的起現在的房子嗎?將來那十幾億畝耕地空著嗎?全國人民吃鋼筋水泥嗎?難道農村就不適合居住嗎?

我不知道任總為什麼總盯著農民那幾個辛苦錢,那可是人家幾代人的血汗錢,你要把房價抬上天,還逼他們來接盤,你是賺了,可別人是萬劫不復了,一屁股債要還幾十年,這人生還有幸福嗎?

7.多生孩子

他們的表面理由是擔心人口老齡化,出現人口危機,實際上是希望接盤的隊伍後繼有人。

可是他們忘了現在是90後為主的年輕人了,他們不想生多,這不僅僅是財力問題,是他們的觀念改變了,他們自己需要有質量的生活,生一個就夠了,生二個三個,吃喝拉撒撫養教育都顧不上,哪有時間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哪有時間給自己充電?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再來幾個孩子的壓力,,恐怕要崩潰了。

我上面對那些鼓吹房價上漲的理由逐一給予了駁斥。我最後還提三點大家判斷:

1.房產商進入密集還債期


截至2018年6月底,房企有息負債餘額約19.2萬億。數據表明,未來4年是兌付高峰。2018下半年到2021年是集中兌付期,規模分別為2.9萬億、6.1萬億、5.9萬億和3.4萬億。

2.房地產的信託融資已經被嚴格監管。這是個大利空。

3.兩年後出臺的房地產稅。

總之,我是認為未來五年房價是會跌的,當然,這只是個人觀點,想買房的朋友儘管買,你買到了我還多了個戰友。可它真要跌,神仙也擋不住,天要下娘要嫁,政策只是外因,內因是市場,市場上房子多了,不限價它也會跌下來!


無語石1


開始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看幾張圖片:

1989:房價猛漲,百姓望樓興嘆;勢在必控,國家正擬法規


2009:房價非理性上漲損害經濟全局


2010:市場期待房價理性迴歸

2014:高房價何處是歸途?


2018: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未來五年房價會怎麼樣?近日某論壇上任總志強再次對房價發表看法稱:如果現有城市國有土地和農村集體土地的通道打通,房價可能短期之內就會掉。像城裡人轉移財富一樣,城市的富人也會向郊區進行轉移、向小城鎮建設、向農村轉移。此時,公共資源、醫療、教育都會轉移到農村或者郊區。這個階段過去後,才有可能讓兩地的房價相對平衡以後再往上升。如果土地制度不變,仍是現有情況,房價可能繼續往上漲。

瘋狂太原人認為未來五年房價的走勢還是要看樓市調控的鬆緊程度。

按照目前限購、限價、限售、限商、限貸的各種調控,以及金融去槓桿後房貸利率上浮,如果未來不放鬆的話,房產的流動性、變現能力越來越差,房產的投資金融屬性將大打折扣,那麼還會有這麼多人把購置房產當做資產增值保值的一個選擇嗎?大概率是不會了!

但是按照歷史來看,收緊是短暫的,放鬆才是永恆的,如果貨幣繼續超發,那麼未來5年的房價不僅不會大跌,上漲的壓力依然很大。

當然,房價與城市和地段關係很大,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價,因為附屬在房產上的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因素,房價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三四線城市在城改熄火以後,房價下行壓力巨大。

認同我的觀點,請在文章下面點贊,關注我,一個專注樓市的小夥伴!


瘋狂太原人


關於中國樓市在5年內的走勢,有的人看跌,有的人看漲,其實按照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規律,還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我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會關注5年內的房價?
也許是因為想要下手入手一套房產,需要通過5年內的樓市走勢來決定自己的入市時間,或者是因為要炒房投資,想要看看自己的房產升值空間。
根據目前樓市的現狀,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1、調控兩年多,我們真的是從來沒有明確收到要讓房價下跌的有關信號。
2、即使調控再嚴格,買房的人還是前仆後繼,想盡法子,尋找出路,獲得買房資格。
3、遏制房價上漲是明確要執行的,但是輕微的上漲也是被市場所允許的,所以,房價上漲的定性其實是可變通的,只要你不去亂漲價,未來幾年內樓市穩穩的基本成主流。
4、房子最終還是迴歸居住屬性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流動,只要有市場需求,這個不一般的商品就會保持著自己獨有的價值。

5、如果是降價,大家該怎麼理解這個“降”。有的人覺得只要比現在低就可以,有的人覺得,漲價一千,降價一百並不是降。但是現實是,房價一旦漲上去,便不可能給你降到當初,這叫世上沒有後悔藥。

從以上幾點現狀,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得些什麼結論。
聊宅君一直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前進的,樓市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也形成了一套自己完善的發展模式,雖然有瘋狂的行為和泡沫的風險,但這都是市場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結果。畢竟作為重要產業,一旦崩塌,後果難以預料,這種事情,任誰都不會讓它發生。
近兩年多的調控,目的與其說是在穩房價,不如說是在探索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

看待一個市場和行業,不應該窺一葉而知秋,應該從全局出發,不能因為房企銷售進程變慢,房產中介業績下滑就判斷房地產行業不行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用樓市不行了,房奴們要自己承擔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了等這樣的理論來看熱鬧。
現在的樓市確實存在不健康的一面,目前也正在加緊改進,一切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對樓市來說,降房價或許是一個選擇,但並不會是最好的選擇,樓市不可能因為要照顧未購房者的想法而去犧牲已購房者的利益。
當然,漲房價也要有個度,這個漲幅要符合社會的發展水平和需求者的能力水平。瘋漲,只會讓更多人陷入泥沼,不可自拔。
所以,聊宅君的結論是:未來5年內,中國樓市房價會小幅度的上升。
再次感謝邀請!
歡迎點贊和轉發,如果有好的建議,也請留言和評論,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聊宅


房子說白了就是商品,沒有隻漲不跌的房價,房價有時候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崩盤前,幾乎大部分人都認為房價尤其一線城市的房價不會下跌,但事實上呢,這部分人到現在了還在償還1991年房產崩盤後的貸款。

所以,我們不要聽信那些個專家分析的什麼什麼國家不允許跌有房的不允許跌、什麼什麼歷史規律來看,事物發展規律來看等等說詞,大致意思就是我們不能改變規律,但是真的不可能改變嗎,這不過都是假設而已。一旦房價大漲或大跌,打嘴炮的人又不會受損。但凡鼓吹房價只漲不跌的人,基本上都是炒房投資客、開發商、與房產利益密切相關的人。

房價變化,短期看政策,政策一直在調控,在遏制房價上漲,甚至下半年開始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些內容其實和89年以及09年的報紙上關於房價的報道如出一轍,政策影響下,短期內肯定會穩住房價的。

但房價變化長期還是要看人口,只有人口才是需求,只有需求才能左右房價。

從現在的結婚率、生育率,以及生育願景上來看,未來5年國內人口基本上會保持穩定態勢。而這幾年全國城市化建設飛速,未來5年城市化越來越完善,城市人口的增長也就慢下來了,房子的需求基本面是穩定住了。

所以未來5年,買房的需求會降低到平衡,需求不會有現在這麼旺盛,普通家庭要麼都買到房子了,要麼沒有能力買房子,但整體應該是平衡的,買房慾望沒那麼強烈。

隨著樓市進一步穩妥,租賃市場也開始逐漸進入完善規範化,長租公寓、公租房制度完善,未來5年應該不會發生無房可住的人。而房產稅極有可能在這幾年正式落地,到那時候,炒房投資客hold不住了,紛紛離場,房產市場進入穩定狀態,可能有些地方還會下降。


李阿冰


1、如果說5年的話,中國樓市房價,肯定是漲的,未來的2年時間,中國樓市肯定處於政策調控階段,限購、限價、限貸等政策都對於當前樓市影響比較大,不會有大漲大落,樓市肯定處於穩定階段,但是2年後,隨著市場的放開,樓市火熱還會來一波。除非能夠找到其他支撐經濟增長的點,不然還會從樓市上下手。


2、房價上漲和下跌,其實主要和市場有關,但是對於樓市而言,又要受到政府政策的調控,只是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人有房子的情結,古人囤地,現在的人囤房,認為這是給後人的資產,如果只是市場調控,這個市場肯定要火熱,火熱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崩盤,這就是市場規律,其實政府的干預,是在壓制市場的持續火熱,讓市場保持健康的增長。


3、從政府政策調控來講,只是讓市場保持健康的發展,也就是說不要暴漲也不要暴跌,要穩漲,慢慢的漲,暴跌和暴漲都不利於樓市的發展。


4、前幾年石家莊房價也就是8000元左右,如今已經16000左右,這只是均價,說實話,其實不是房價在漲,而是貨幣在貶值,貨幣超發,物價上漲,房價自然要漲。


掌握河北


五年內國內房價走漲是走跌。其實這個,不難判斷。聽我分析,你自然就有見地。

我們國家,它不象國外,國小,人口少,很好辦,政策一出,就照這個辦就出效果。我們有我們的國情,國大家大,房價沒法一刀切,只能因城而控,因城而治理。要不咋會出現自治區、特區、單列市、保稅區、開發區呢,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具體處理。

這幾年房價是漲的快,超出預料。國家及時出策堅決遏制上漲,因城施策,基本控制房價再漲的局面。



一,近期調控,從市場反應來看,已經顯現效果:

1,一些城市出現了二手房大幅下跌,新房價也在下行。如廈門。深圳。等。

2,一些城市二手房比新盤貴,形成倒掛,主要原因是調控壓制新盤上漲,讓房價穩行。

【個別城市也有下面這個原因。這個很少,忽略不提,簡單讓大家瞭解一下開發商與炒房公司設計的“亂象”之一。開發商有意把沒賣完的舊盤房子,掛中介或城市公眾號裡高標價、超過新房四五千元/每平掛售,讓民眾看到房子是一直上漲的假象。舊盤的炒客本來賺二千每平可以脫手,一套能賺20萬,一看漲那麼多,捨不得賣了,也跟著高標價,想賺50萬。全城二手房都漲高了,讓剛需的人們誤判房價漲的厲害,不敢等了,不能等了,爭相而擁買新房,又排隊又搖號的,買到認為就賺到四五十萬。開發商這個目的達到了:賣完了自已的新房!舊盤的炒房客傻呵呵樂歪了嘴,新盤搶買房者也覺得佔了便宜背地偷笑。其實呢,地產商這麼幹就是為了讓新盤好賣。希望一直倒掛著,這樣開發的每個新盤都好賣,也讓舊盤炒房客的房子一直賣不掉爛手裡,新盤的剛需買家一直歡喜認為揀了漏。】

其實,現在剛剛調控,炒房客還能支撐一年半載。等按揭或貸款利息壓得喘不氣時,同樣會降,肯定會降價低於一手房價拋售,只是時間問題。那時炒客笑歪了的嘴,歪的更很。他們也會重走一遍廈門二手房之路。聰明人現已拋售了。如北京某人降15%拋40多套房。

3,一些地方出現了土地流拍。流拍就意味著有風險了,開發商不願拿地了。地王不斷出現就預示漲價,流拍就預示將下行。這是個標誌。全國大部分地產商心裡誰都清楚。他們的行動就代表房市的預期。儘管個別地產商唱漲,也是臨上路的竭力嘶吼。

【儘管這樣,地產商過得也是十分愜意。他們這些年拼命開發,手裡的賣剩餘房很多。賣不掉不擔心,因為都在銀行和金融機構壓著呢。房錢早套現揣腰裡了。為什麼捂盤、為什麼要你全款買、為什麼一直漲?就不擔心賣不掉?金融機構照單全收了。現在不願拿地,因貸款利息高,貸款資金控死了,再開發賣不掉,抵押難了,餘量沒人兜,砸自己手裡。】

4,大佬們的拋資產,也預示房價風向標有變向可能。如李嘉誠,王健林,潘石屹等,都在拋。他們李王二人拋了國內房產投到國外房產,說明什麼呢。樓市已觸天宮了,再不拋,只能等七天大聖接盤嘍。


二,哪些人不想降,不願降。

1,地產開發商。只要上漲還能接著玩。無論蓋多少能賣多少算多少。剩多少都可以用這次抵押還上次抵押,不得虧。穩價虧利息。降了,連本帶利都虧。

2,炒客。最怕跌的就是這群人,特別是借錢炒的。焊在手裡幾年出不了手,虧按揭款,虧利息,房價要是跌破當初的買價,連住的老窩都得賣了償還。

3,精英。這些白領、企業主、老闆、富二代……收入高的,佔據房源資源多,主導……他們不想跌。

4,金融機構。不用說了,賣不掉的房、按揭的房、私人抵押的房,都在他們這變成了金融產品,堆進了自己櫃子裡呢。


雖然他們不願降,能否起決定作用呢?

這次嚴控金融平臺資金流向房市,加之利息上調,地產商融資困難,沒賣出去的餘量也沒法處理,不願再拿地開發了(流拍就是苗頭),可這樣地方就沒收入。就是允許賣高價,金融平臺收緊,地產商也不願幹。只有兩種情況開發商才願購地推盤,一種是地價低,另一種金融平臺能融資能抵押,後一種當前堵死了。

所以,地方只能降地價。地價降了,房子應會走低,好賣些。這5年內,會不會降地價呢?我認為實體還沒恢復、房產稅還沒出臺,為了城市有資金運作,地價會下浮,總比沒收入強。


三,各城調控,各城房價漲跌會不一樣。有的漲,有的跌,有的平穩。就象重慶前幾年比較穩,這二年上來了,原因大家都知道(大家可以參考黃奇帆文章瞭解)。下面這幾種情況,是將來影響房價的主要因素。

1,經濟勢頭。各個城市的經濟好壞,對本地地價房價起主導作用。經濟好的城市,只要調控放鬆房價就會上去。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

2,人口。人口影響房價。人多的地方經濟才會好。所以一個城市想發展,不是先建光鮮城市吸引人,而是先塑造拴心留人的環境,公平競爭的機制,高效的辦事效率,才能把人才留住、把人口吸引來,城市建設的才更快更美好。人多了,經濟才能活起來。建廠,做生意,做什麼都好做,房子也會好賣。如蘇州,深圳,成都,東莞等,發展的就快,而東北呢?

3,收入。有錢才有購買力。為什麼沿海城市競爭力大,內地人願意去打工。因為工資誘人。他們每一二年都會上浮最低工資標準。山東河南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勤快,對留人作用很大,這兩省gdp增速快,發展就快。哪裡工資高,人向哪裡湧動。一旦覺得經濟下行,就開始上調工資。工資高,人就來了,掙的錢大部分還是本地消費,拉動本地消費市場,拉動本地租房市場,拉動地產。

4,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城市或經濟好的城市圈,房價也會上揚的餘地。單打獨鬥的閉塞城市,靠地產拉動gdp,房價的漲勢,兔子尾巴長不了。

位置不好,氣候差,工資低,創業難的城市,漲價,只能讓人跑的快點。即使漲,也不長久。如東北某城。

根據以上判斷,你該知道,你所在城市近幾年是漲是跌了吧。位置不好,收入不高,人往外跑,環境又差,這些肯定降。


怡冉說事兒


5年內不可能漲或跌兩種絕對值,而是伴隨著漲漲跌跌、浮浮沉沉,這才是最佳狀態

其實中國的樓市走向完全看全國GDP的需要,因為中國人講究有錢傍身,很少人會把錢拿出來做什麼事情,所以房地產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資金的流通。

現在的人們已經思想轉變了很多,不甘於把資金存在銀行等著微薄的利息,而是各種理財、各種投資渠道,只不過和股票一樣,散戶永遠是散戶,賺的也是散錢。

就目前來看,投資的成本與收入80%以上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投的多盈利多,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越能折騰的人,越發達的快”!還記得老一輩人最看不慣不穩重、不踏實、愛折騰的人,現在老觀念在互聯網這個信息發達的新時代浪潮下不斷的被洗刷,預計再過一代人,很多詞都會變成歷史,比如“鐵飯碗”、“老實人”、“穩定”等等。

所以,未來5年內的中國樓市也會和這些老歷史一樣,被不斷洗刷的,一般來說,房地產市場2年小年,1年大年,也就是2年頹廢,1年激進!2017年算是大年了,其餘的自己往下推算吧


銷冠學院


開發商,購房者把房大量的囤積著,當房多的土地滿足不了時,就會不再蓋,也沒土地蓋。從始,房子會停止蓋,但價格會更加高漲。大家房賣不賣都無所謂,你不出高價,誰也不會賣你,而需要房的仍然有很多人,再高價也要買!

中國的房價一直在持續這個規律,無持有成本,只要不差錢,買到就賺到,賣個十年二十年,都無所謂,只要手續齊全合法,買個七十年可以賺七十年的錢。房子多,難賣,但仍然會漲價,這就是無持有成本搞得鬼。

一個有一百套房的人,跟一個有一套房的人的壓力是一樣的,最後的結局是大家都會有一百套房。現實的中國,離人均五十套房還遠,如還是個現在的房產市場情況,五年,房價怎能降了!

只有房地產稅年徵年繳,加大持房成本,中國人的追求才會變得不畸形。那時,房產分佈或房價,才會合理!


紅花綠葉青青草


有房子的人肯定希望漲價,無房的人肯定希望降價。很多人忽略一個問題,盼望房子降價的人都是希望可以有自己的房子的,否則不會關心房子。

從大的經濟角度來說,房子至少要跟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因為房地產行業涉及到國民經濟太多了,必須維持國民經濟的增長,如果經濟下滑,一段時間一定比例可以,但是要是持續下滑或者下滑過快,會出現很多問題,面臨的問題將是災難性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房地產至少要維持住。

房子的漲還是降其實和很多因素有關係,其中就包括配比的問題。現在全國一,二,三,四線經過前兩年的暴增,都趨於穩定,很多地方確實降價了不少。隨著調控的不斷升級,炒房客已經被拒之門外,這樣的局面其實在向著“房子是用來住的”方向發展。對於自住的群體現在購房是理想狀態。並且現在保障性住房的不斷加推,也使得這個市場更加的冷淡。但是很多人沒有想過,當大部分人都有了住宅以後呢?是馬雲所說的白菜價?這個問題我不這麼認為。當野心加上虛榮心後,房產將迎來又一個春天。三口之家能接受一居室?老少三代能接受兩居?還將面臨換房。市場就是這樣,只要有供需關係,那麼就要有利潤,到時候很多人可能更理性,但是市場可能就會耍流氓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地理位置問題,現在的房產很多地區確實有泡沫,但是很多地區因為市場原因現在的價格真的低於其真實價格。投資也好自住也罷,現在地區的房源總量是用來支撐將來地區經濟的承重人口量,也就是將來地區發展所帶來的人口量,將決定後期房產的價格,人口量越大房子的價格肯定越高,並且不存在泡沫。在一個偏遠的農村,沒有規劃,建設一個小區都多,但是現在北上廣這些一線大城市投放五百個甚至一千個小區,也不會使得現在的房產感受到任何影響。這個就是位置和供需關係。
總結起來就是,國家要發展,經濟必須增長,房產屬於經濟體制中的重要一環,肯定跟著發展,供需關係決定市場價格,當真正的“溫飽”解決以後,必將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比拼的就是地區發展,看地區經濟。所有地區經濟發展決定國家發展。從而房產在未來五年內,部分地區必將是漲,部分地區必將是降。所有一概而論,我認為都是不靠譜。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定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