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曾有一個華人建議我們廢除漢字,全民學英語,還好沒採納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存留至今的國家,在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中,中國孕育出了先進的文化和燦爛的科技。從第一個漢字誕生開始,先民從未停歇將他們的所思所見記入下來,也正是得益於漢字的存在,先民的思想和文化得以一代代的傳承下來。而在這種傳承的過程中,漢字本身也在不斷的演化和完善,漢字除了作為一種信息的載體,也成為了一種文化形式。

上世紀曾有一個華人建議我們廢除漢字,全民學英語,還好沒采納

​ 由於中國封建王朝時期的強盛,古代周邊許多國家都將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但是在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很多漢語國家都紛紛選擇放棄漢語,這就是上世紀著名的“廢漢字運動”。這場運動中,諸如越南、日本、韓國等國都紛紛廢棄了漢字。在那時中國也有此呼聲,但很快就被否決了。但是那之後卻有一個華人呼籲我們廢棄漢字。這個人正是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 李光耀為何要這麼說呢?

上世紀曾有一個華人建議我們廢除漢字,全民學英語,還好沒采納

​其實這大概要從新加坡的歷史說起,新加坡面積不大,歷史也不久遠,但是卻在上世紀一躍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神話,而李光耀則將新加坡的經濟神話歸因於,新加坡放棄了漢字。

上世紀曾有一個華人建議我們廢除漢字,全民學英語,還好沒采納

​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非常依賴於外貿業,而外貿出口行業中英語背使用最多。但是新加坡華裔人口占據了七成,所以漢語可以說是新加坡最開始的“官方語言”,但是新加坡認為儘管漢語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但英語才是全球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而且相較於英語,漢語則更加的晦澀難懂,所以新加坡方面決定放棄漢語,轉而採用英語為官方語言。而語言的統一勢必有利於人們之間的溝通,自然是利於經濟的發展的。

上世紀曾有一個華人建議我們廢除漢字,全民學英語,還好沒采納

​ 但是李光耀這番言論還是顯得十分的幼稚,因為漢語一直都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漢語存在這麼久,已經是中國的文化符號,是一種圖騰,烙印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中國的古典書籍全是用漢字記載,如果不學漢語,這些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豈不是沒人看懂,漢字的存在無疑會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增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李光耀的這番話實在是欠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