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爲什麼會將其強大的空軍戰機全部埋葬,棄而不用?

時無雙


在薩達姆統治的時期,伊拉克空軍一度達到了鼎盛時期,各類戰機的數量達到了750架,一度號稱世界排行第六。

伊拉克的戰機,主要從法國和蘇聯購買,機種包括了戰鬥機、轟炸機、教練機。

伊拉克數量是不少,但是不要忘了,空軍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兵種。薩達姆為了控制空軍,對空軍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清洗,導致伊拉克的飛行員飛行素養整體較差!

1991年,在海灣戰爭爆發時,伊拉克的空軍在美軍的打擊下,損失嚴重,為了保存實力,薩達姆下令空軍撤退。然後就發生了非常壯觀的一幕:

100多架的戰機直接從飛往伊朗,以避免被美軍為首的盟軍摧毀。也不知道這個決定是薩達姆的決定還是這些飛行員的自作主張。伊朗自然也是絲毫不客氣,送上門來的肥肉不吃白不吃,反正這些飛機是別想著能回去了。


海灣戰爭之後,伊拉克空軍元氣大傷,再也沒能恢復過來!

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伊拉克空軍還擁有71架完好的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伊拉克陸軍航空兵則還擁有37架直升機。雖然數量不多,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戰鬥力的。

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爆發,薩達姆吸取了上次海灣戰爭中教訓,遲遲沒有讓伊拉克的空軍參戰。畢竟這些戰機是薩達姆費盡心血才建立起來的,薩達姆可不想在這次戰爭中全軍覆滅。

此時的薩達姆,腦子想著的是等美軍走了,自己還有機會東山再起,他根本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末日,沒!


而這些僅剩的戰機,將是薩達姆日後東山再起的重要力量。

在這樣的狀況下,薩達姆給自己的空軍下達了最後一個命令:疏散飛機!

伊拉克的空軍們對於這個命令非常熟悉,也許之前他們已經演練過無數遍了。他們熟練地拆下飛機的機翼,然後將飛機拖到隱蔽的沙漠鄉下,把飛機埋進了沙子裡。



然而,事情卻沒有如薩達姆所預料的一樣。薩達姆在東躲西藏大半年之後,淪為了美軍的階下囚,並在審判中被判處了死刑,再也無法東山再起了。

而被埋在沙子之下的戰鬥機,在知情人士的帶領下,被美軍從沙漠中挖了出來。

美國人帶走了一部分飛機,拿回去做性能測驗。剩下的那部分,應該是交給伊拉克政府了,至於還能不能飛,就不太清楚了。


小鎮月明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有點困難吧,伊拉克戰爭為2003年的事情,薩達姆屬於被迫應戰,但是他對戰略的判斷與對局勢的掌握相當成問題,把空軍戰機全部埋葬,棄而不用也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號稱務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高科技戰爭,其實這仗並不是簡單的高科技,許多人只關注到聯軍的技術優勢,卻忘了操作武器的是人,在人員素質方面,伊軍的表現極差,從戰役戰術角度說,伊軍可圈可點的地方太少了,那此戰爭中,伊拉克空軍就沒發揮什麼作用,戰機起飛,及空戰的次數非常少,更多的戰機直接飛到伊朗。

戰後,伊拉克空軍也沒有得到恢復,自身的技術能力,可能保證戰機可以飛就不錯,實現上其規模已嚴重下降,狀態也極為不好,戰機在十幾年間,一架沒有增加,連維護著使用就不錯。到開戰時,伊軍沒有什麼強大的空軍而言,更重要的是,伊軍上下對於取勝沒什麼信心可言,沒有出擊什麼的,很正常了。

重要的是人心散了,伊拉克軍隊自開戰起就是陷入一個自我解散的過程,可以說,美國早早開始心理戰,已瓦解了伊拉克的人心與士氣。從實際情況看,美軍的進攻並不順利,尤其在南部,連續數日無明顯進展,主要是迂迴巴格達成功,那時伊軍已崩潰,大量部隊不戰而散。

也許有人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是國家之間拼綜合國力,不僅是智慧謀略的角逐,更是科舉技術的較量!這話並沒有問題,卻過分強調了技術,卻不能忘了,武器是人操作的,如果人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了,再好的裝備有什麼意義那?沙特的裝備多少,還不是一樣在也門讓人吊著打?


麥田軍事觀察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對伊拉克,發動了代號“斬首行動”和“颶風”的大規模的空中和地面襲擊。


大戰前夕的薩達姆,在國際上立場越來越強硬,在國內高調發表全民總動員,真的有些全民皆兵的陣勢。


與之形成明顯反差的是,面對美英的突襲,號稱實力強大的伊拉克空軍,竟然不知所蹤。

究其原因,人們也是眾說紛紜,觀點各異。


有人認為,薩達姆自知無法和美國抗衡,提前把先進的飛機,埋藏在沙漠中,保存有生力量,以圖東山再起。


有人認為,伊拉克空軍實力,經過兩伊戰爭、海灣戰爭、還有薩達姆的獨裁清洗,已經弱小的無力回擊美英的空襲,埋於沙漠只是薩達姆的無奈之舉。


有書君認為,後一種觀點更能站住腳。且聽有書君從頭分解。


薩達姆執政後,就對伊空軍部隊滿懷疑忌。薩達姆之前,伊拉克大大小小發動了幾十次軍事政變,每次都有空軍將領的參與。


甚至阿拉伯復興黨,和導致薩達姆執政的這兩次政變,參與者中也不乏空軍將領的身影。薩達姆深怕,政權再被政變者推翻,時刻警惕著空軍的異動。


空軍部隊的一舉一動,都在安全部門的監控之中,空軍司令都沒有自主指揮權,必須聽薩達姆的指令。


也許,疑忌就是通過暴力上位者的通病吧。


兩伊戰爭之前,伊拉克的空軍實力還值得一提。伊拉克空軍在兩伊戰爭中,也打出了幾場漂亮仗。可是,戰爭結束後的1989~1990年,薩達姆又一次清洗了空軍部隊。


許多空軍指揮官甚至戰功顯赫的人員,都被殺死或是投入監獄。空軍的作戰指揮力量,明顯被削弱。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國的“沙漠風暴”行動,猶如雷霆霹靂般,再一次毀滅性打擊了伊拉克的空軍實力。

薩達姆沒有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決策失誤,而是遷怒於別人。據說,他用手槍直接射殺了空軍司令,又一次清洗了空軍部隊。



伊拉克空軍的人員配置,真的不堪一提了。伊飛行員的訓練時間,都少的可憐。在這樣的高壓氣氛下,不少有經驗的飛行員,都駕機叛逃到了敘利亞或是伊朗。


他們帶著伊拉克較先進的飛機,還有嶄新的裝備,去擴充了別國的空軍部隊。有書君認為,這種情況的產生,與薩達姆的獨夫個性脫不了干係。


分析完了伊拉克空軍人員配置,再聽有書君分析伊拉克空軍的戰機裝備和防空體系。

伊拉克空軍的防空系統,都是蘇制模式,經法國人的精心設計,全方位覆蓋伊拉克全境。經過兩次戰爭後,防空系統大多癱瘓,據說,只能覆蓋巴格達地區了。


伊拉克戰機大多是蘇制米格系列,還有部分法制幻影系列。隨著各國軍備的發展,伊戰機已屬落後機型。海灣戰爭後,薩達姆也曾和蘇聯還有法國簽約,有意購買先進戰機,以增強空軍實力。只是國際制裁使伊拉克囊中羞澀,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薩達姆的雄心再一次破滅。


由於國際制裁和武器禁運,伊拉克空軍的裝備落後,零部件嚴重短缺,維修都捉襟見肘,只能拆了東牆補西牆。飛機缺少一兩個零件,就不能起飛,飛機是越拆越少。


據美國戰前預測,伊拉克空軍只有55%的戰機,尚具升空作戰能力。



伊拉克連年征戰,經濟衰退,民不聊生,遠非兩伊戰爭前繁榮景象。


美國在戰前,就私下聯絡伊拉克將領,許以國外優渥生活,還有大量的美元鈔票。戰爭爆發時,伊拉克的高級將領,甚至薩達姆最信任的高官,提前下令關閉地面雷達預警系統。


軍隊沒有了雷達,就猶如瞎子。伊拉克軍隊還沒來的及反應,就遭受了滅頂之災。美國的美元軟實力,比導彈硬實力更具威力。薩達姆下令,把飛機坦克埋於沙漠中,實屬無奈之舉。如果空軍實力超群,以薩達姆的性格,怎會不和美國死磕到底,而是棄而不用呢。


伊戰機縱使深埋沙漠,也難逃美國戰機紅外探測儀的掃描,皆被炸成了廢鐵。


雖然,伊拉克的陸軍尚存一定的戰鬥力,也無力迴天。戰爭持續三週後,美國就佔領了巴格達,薩達姆和伊高級將領皆不知去向。薩達姆以舊有的軍事思維模式,來抗衡美軍先進的信息戰模式。薩達姆空有強硬的氣勢,雖說光腳不怕穿鞋的,可是光腳的幼兒,又怎能勝過穿鞋的壯漢呢?



薩達姆自詡“世界軍事第四”的虛假面具,早在海灣戰爭時,就已經被美國撕破。實力就是硬道理,薩達姆必敗無疑。


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因人告密,在其家鄉被美軍逮捕。一代梟雄的傳奇就此結束。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伊拉克戰爭前,美國預判薩達姆的空軍還有餘力,應該能有一半以上還能鷹擊長空。但薩達姆卻通過實際表現狠狠地扇了美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他愣是沒讓一架軍機飛上天。

失算了吧?任憑你老美玩一把高科技戰爭,你猜不出我老薩的底牌吧?

戰後,美國人才在伊拉克嚮導的帶領下,從沙漠裡刨出來這些埋藏的寶貝,伊拉克空軍部隊的幾十架米格戰機。

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拉克空軍遭受重創,戰爭剛啟動,蘇聯顧問顛了,空軍基地被炸了,有的軍機被擊落了,更多的軍機則是逃亡伊朗了。

自打薩達姆上臺以後,一直在加強軍方的控制,挫敗了幾十起大大小小的政變陰謀,幾乎每次,空軍都沒閒著,狂暴的老薩所能執行的唯一政策就是清洗、清洗、再清洗,甚至親手槍斃多名空軍指揮官。

一次又一次的人員調整也沒有挽回空軍的軍心,薩達姆的提克里特鄉黨和家族圈成員儘可以成為空軍高層,但飛行員畢竟是一個技術工種,沒法說換就換。外行領導的瞎指揮和怕擔責任的決策,都使得空軍士氣每況愈下。

同時走下坡路的還有戰機本身,由於美國的禁運封鎖,主要是薩達姆手裡沒錢支付,與法國談好的幻影戰機遲遲不就位最後成了泡影,到了後期連米格的零件都買不起,只好就地取材,拆了東機補西機。

伊戰開始之初,美國人仍然使用屢試不爽的卑鄙手段,認準伊拉雷達克空軍的機場、雷達、指揮中心一通狂轟濫炸,飛機想起飛也沒有眼睛、沒有耳朵,上了天也是瞎子。

是真瞎子也就罷了,但這幫混蛋飛行員往往能憑藉過硬的逃跑功底跑到異國他鄉繼續為伊朗空軍、敘利亞空軍事業添磚加瓦,惹老薩心碎。

面對這種局勢,老薩所能想出的唯一辦法就是鑽沙子。飛機鑽沙子,本人鑽地洞,總而言之,就是不露頭,讓你美國人得意,找不到我提克里特雄鷹,就可以從思想和靈魂深處震懾你。

為什麼埋進沙子,而不是炸燬算了?

薩達姆有自己的如意算盤,萬一老美撤退了,刨出來繼續威懾國內的反對者、庫爾德人什麼的,哪怕就是這點殘次品,不瞞您說,綽綽有餘。


歷來現實


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為什麼要把強大的空軍戰機全都埋葬,棄而不用?那是因為美國進攻伊拉克的時候,伊拉克的軍用機場已經被美國的間諜衛星偵察的清清楚楚。

美國先用一輪巡航導彈,這樣伊拉克的軍事設施和機場雷達就全都癱瘓了。



然後殲擊機、轟炸機。電子干擾機再來第二輪的進攻,伊拉克的導彈就派不上用場了。



悲劇的是伊拉克坦克還被美國直升機定點轟炸,可憐的伊拉克士兵,還沒見到美軍,就陣亡一大片。



美國強大的信息戰能力,即使伊軍將坦克埋在沙漠下,都能被美直升機的紅外探測儀偵察到。



一個月下路,伊拉克連一次反擊戰都沒打過,就徹底敗了,而美國通過高科技戰爭,打下伊拉克也才陣亡七十人,這就是現代戰爭的厲害。



因此,薩達姆的飛機坦卡都沒動用過,就被埋葬在戰火中了,剩下的十幾駕飛機歸了伊朗。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願世間不再有戰火,別讓士兵的淚水助長了霸權主義囂張氣焰。


在下學神君


的確,單純從一個“點”上來看,從伊拉克空軍保有的戰機數量上來看,“薩達姆”的確是可以與聯軍一戰的啊。但這些戰機能飛上天嗎? 戰機飛不上天的空軍,就是繡花枕頭,何談“強大”二字。因此,答案就是在於,不能僅僅盯著伊拉克空軍沒飛天的戰機和戰機的數量、還得有更廣闊的“面”視角來看。

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空軍成了“形同虛設”,一方面的確是因為此時的伊空軍在裝備水平和人員素質上已與美英聯軍有著很大的技術代差了,而另一方面在於,空軍的特點,不是單獨獨鬥,是要體系支撐的,而這個伊拉克空軍的這個裝備體系在開戰前就已經難以運轉,在開戰之時如雷達站、機場這類關鍵性“要點”在聯軍的首輪精確打擊中就被端掉了。

如果簡單羅列下的話,你會發現戰機飛上天,當然不只想要飛上天,得有飛行員,得有彈藥和油料,得有地面裝備人員保障,都得地面雷達塔臺的引導,得有完整的基地跑道…

但其實在開戰前,伊拉克空軍的這些戰機,雖然數量還很可觀,但戰鬥力已是大問題了。一方面是裝備的性能有了差距,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飛行員的水平、戰機的地面維護保障,是否有充分的戰前準備,是否有足夠的彈藥儲備,戰機是否有完善保障、狀態良好,這都關乎著,尹拉克空軍的這些戰機能否飛上天?

但到開戰時,伊拉克的雷達、防空導彈被重點照顧,首輪就被癱瘓了,那麼在防空漏洞下,美英聯軍對包括空軍基地在內的伊拉克軍用設施的打擊就是如入無人之境了。跑道炸了、雷達沒了、油庫燒了、彈藥庫毀了,伊拉克空軍的戰機就是“空架子”了,何談升空作戰?


攔阻著艦


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為什麼會將其強大的空軍戰機全部埋葬,棄而不用?海灣戰爭,指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發動的對伊拉克的戰爭。在海灣戰爭中,其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伊拉克空軍在狂轟濫炸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的空軍之所以沒有派上用場,這是因為伊拉克戰爭時,伊拉克的軍隊根本掌握不了制空權。伊拉克的空軍的強大,是相對於海灣國家的強大,與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比,至少有20-30年的差距。在絕對質量的差距下,美國打伊拉克的軍隊可以說就是摧枯拉朽,相當於秒破。薩達姆的空軍戰鬥機上去多少架也是一個字——死。甚至根本上不去,空襲一開始,北約就立即炸燬破壞了伊拉克境內所有的軍用飛機場的跑道,你讓伊拉克的戰鬥機怎麼上天?

在199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我們中國也是密切注視的。在電視前和內參面前,我們觀看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對伊拉克軍隊予以的毀滅性的打擊,是感覺到非常震驚的。這種新型戰爭打法,超過想象力的現代戰爭的形態和作戰模式,以前是絕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可謂超越了當時所有中國人的普遍認知。在這場海灣戰爭之後,中國開始加大對軍費的投入,因為軍隊的戰鬥力是對國家安全生死攸關的,關乎國家興亡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也是軍隊的第一戰鬥力。科學技術是決定戰爭天平的重要力量。

據報道,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由於畏懼多國部隊的空中力量,有上百架伊拉克空軍的各型戰機集體去了伊朗。如果他們不去伊朗,最終也難逃一死。經過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拉克後來又拉起一隻新的空軍。資料上說,2002年的時候,伊拉克空軍一共有3.5萬人,包括15個飛行中隊,裝備各類飛機370架,並有數百架武裝直升機、運輸機等。伊拉克的空軍的具體裝備是:轟炸機有6架,主要是圖-22型轟炸機;戰鬥/攻擊機96架,其中有米格-23、“幻影” F1 E Q/ B Q、蘇-22/20型、蘇-25、蘇-24等;戰鬥機85架,其中有米格-21、米格-25、米格-29等;偵察機5架,全部是米格-25型偵察機。此外,其空軍還有約140架教練機、41架運輸機。由於美、英兩國在伊拉克南、北分別設置了兩個“禁飛區”,伊拉克在“禁飛區”內的空軍基地無法使用。因此,伊拉克有限的空軍飛行部隊只能集中駐在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幾個空軍基地上。由於遭受長期國際制裁,缺錢少油的伊拉克空軍進行的飛行訓練非常有限,一般飛行員每年只能飛行20個小時,經驗嚴重不足,再加上很多作戰飛機因缺少零部件而根本就無法起飛,因此,伊拉克空軍的實際戰鬥力是非常差的,根本無法與美國、英國等強大的空軍做對抗。加上薩達姆的一些失誤,伊拉克軍隊士氣及其低落,在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打擊下,缺乏制空權的伊拉克空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一旦出擊,立即會被徹底擊潰,所以只能隱藏起來,這是一種無奈之舉措。


懷疑探索者


雖然老薩平時在國際上跳得歡,向老美秀肌肉,在國際刷存在感,反美鬥士的存在,結果壞了,老美真打上門來了。下圖是2003年美軍在伊拉克沙漠裡挖出的伊拉克空軍飛機。

不管在海灣戰爭,還是在伊拉克戰爭,伊拉克的空軍對美軍沒有一點招架之力,戰機性能和戰術水平遠遠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怎麼打?

以海灣戰爭為例,戰爭持續1個多月,空襲也持續了1個多月,地面軍事行動其實也就搞了幾天,伊拉克軍隊就丟盔棄甲從科威特撤出去了。

1個多月的轟炸,伊拉克的空軍留在機場的都被炸燬了,剩下的在跑道還沒炸完之前都飛往伊朗等國避難,當然老薩和伊朗做了巨大的讓步才換取伊朗的不乘火打劫。

不像伊朗有幅員遼闊的山地,地形複雜,伊拉克就一平原,連個山丘都沒有,剩下的就是沙漠,那麼大的戰機沒地方藏。巴比倫空中花園就是當時的國王為了討好老婆專門在平地上堆積起來的幾十米高的土堆,真是煞費苦心。

下圖就是2003年7月,美軍士兵們發現薩達姆藏匿的戰機,他們開始挖掘工作,最後調來大型機械挖掘。


經過海灣戰爭,老薩手裡的空軍戰機所剩無幾,而且款式老舊,性能遠不如西方的戰機,到了伊拉克戰爭,老薩其實除了陸軍還有點實力,空軍和防空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了。

雖然戰機老舊,但對於老薩來說還是寶貝疙瘩,得藏好,伊朗也不能飛了,之前飛過去的還沒還回來,那就埋沙漠裡吧,期待哪天反攻成功,把美軍趕出去之後,再把這些戰機挖出來。

最終,老薩捨不得寶貴的飛機和更寶貴的飛行員,索性埋了飛機,期待哪天再挖出來用。

最後,我們知道的,老薩的陸軍和共和國衛隊全成了渣渣,壓根沒組織起像樣的反抗,老薩跑了半年多,最後被老美從地洞裡“挖”了出來,他也再沒見到自己心愛的飛機,如下圖所示,有點價值的飛機挖出來後被老美拖走了。


雲中史記


小小防務觀察來回答,喜歡請關注作者。這個問題,正如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名言“歷史只有站遠一點才能看清楚”,得從歷史縱深來找答案。但最關鍵的就是薩達姆的疑心病。

伊拉克空軍成立於1931年4月22日,當時伊拉克甚至並未正式獨立。在20世紀40年代,伊拉克空軍是阿拉伯世界中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空中力量。

1941年4月,英國干涉親軸心國的拉希德。阿里。蓋拉尼在伊拉克發動的軍事政變,在這次戰鬥中,英國人順手將當時的伊拉克空軍完全毀滅。在薩達姆統治時期,伊拉克空軍的機隊規模曾達750架,在世界各國空軍中號稱排名第六,其裝備主要來源於蘇聯和法國,機種包括戰鬥機、轟炸機和戰鬥教練機等。

然而,自從薩達姆.侯賽因成為伊拉克的最高統治者之後,他就一刻也沒有停止懷疑伊拉克空軍對他的忠誠。他的這種懷疑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自從1941年以來直到2002年為止,在伊拉克發生的大大小小不下50次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政變陰謀中,伊拉克空軍差不多次次都有份兒。伊拉克空軍的很多軍官也參與了1968年將復興社會黨和薩達姆.侯賽因帶上權利頂峰的那場政變,從那以後,伊拉克空軍究開始受到來自於內部和外部的各類秘密警察組織的嚴密監控。

由於長期被懷疑,長期受到被清洗的威脅,伊拉克空軍中的高級將領們大都變得圓滑起來,不敢有所作為,不敢承擔責,以至於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的每一項作戰計劃都要事先向上呈報,在得到薩達姆政權的批准後,空軍才敢執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兩伊戰爭始終,只有最後的三年是個例外。

在1986年,伊朗的強大攻勢幾乎打斷了伊拉克軍隊的脊樑,薩達姆受到了來自於軍隊將領——特別是空軍將領的強大壓力,要求他放棄對軍隊的親自指揮,放手讓專業軍人去作戰。薩達姆被迫妥協,於是在1986年之1987年間,伊拉克三軍全部重組,並且重新進行整訓。重組的效果立竿見影,到了1988年,伊拉克軍隊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戰鬥力,有力地打擊了伊朗的軍隊以及伊朗國內的經濟基礎設施。特別是伊拉克空軍的表現尤其突出,他們出動大量作戰飛機,對伊朗的石油生產及出口設施、工業基礎設施等重要目標進行狂轟濫炸,沉重地打擊了伊朗賴以支持戰爭的石油經濟,從而迫使伊朗同意接受聯合國主導的停火,最終結束了這場長達八年的血腥戰爭。伊拉克空軍在戰爭最後階段的傑出表現挽救了伊拉克的命運,但卻讓自己的命運變得更糟。

然而,薩達姆的疑心病又犯了。狂妄的薩達姆.侯賽因不能容忍空軍將領對他權威的挑戰,因此一俟戰爭結束,他就迅速地進行了報復,1989年至1990年間,薩達姆再一次對空軍進行了清洗。這一次清洗的規模是空前的,幾乎整個指揮階層,大部分的校級軍官,特別是那些在戰爭戰功卓著而享有盛名的功勳飛行員......他們的下場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投入監獄,只有極少數軍官逃亡國外倖免。

結果很明顯。在隨後的入侵科威特戰爭,以及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空軍表現得非常無能,陳腐條令制度從內部弱化了這支軍隊。

特別是1991年海灣戰爭,對其空軍是毀滅性打擊。

1991年1月17日3時,隨著幾聲巨響,伊拉克2座預警雷達站被美軍直升機發射的導彈摧毀。隨即,伊拉克境內到處響起巨大的爆炸聲,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響了海灣戰爭的第一槍,而伊拉克空軍將首當其衝,承受第一波打擊!正所謂“擒賊先擒王”,美國空軍動用F-117A隱身戰鬥機,首先空襲了位於巴格達的伊拉克防空作戰中心(ADOC)。該設施是20年前由法國人代為建設的,如今法國向美軍指揮機構公開了ADOC的全套建設圖紙,讓至關重要的ADOC在美軍面前毫無秘密可言。3時10分,美軍戰機投擲的精確制導炸彈通過煙囪鑽進鋼筋混凝土構築的ADOC,在建築內部爆炸,頓時塵土和刺激性的火藥味在封閉的空間裡四處擴散,指揮大廳牆壁上的顯示屏碎裂脫落,與各處基地的通訊線路也完全中斷。ADOC負責人拉希德准將等僥倖存活下來的人想要接通與外界的通訊線路,卻無濟於事。很顯然,分散在不同機場的伊拉克空軍只能“各自為戰”了。這次戰爭,大量有經驗的中層軍官在與多國部隊的空戰中陣亡,全國主要的空軍基地遭到聯軍系統的轟炸摧毀,一直倚重的蘇聯顧問在戰前全部撤走,在戰爭中150架以上的作戰飛機飛了伊朗,再加上大量的飛行員在90年代初期紛紛叛逃......這一切都嚴重地削弱了伊拉克空軍的實力,他們從鼎盛階段逐漸滑向了覆亡的深淵。

薩達姆對於空軍在戰爭中的拙劣表現失望透頂,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自己對戰場指揮權的死不放手,據當時西方媒體披露的一條消息,薩達姆親自用他的手槍打死了10名空軍指揮官。而由聯合國主導的,對伊拉克的武器禁運更使伊拉克空軍的窘境雪上加霜。儘管如此,頑強的伊拉克人仍然努力維持他們的空軍。

然而,又一次重創來襲,1998年12月,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的實力進一步地被削弱,原因是在美國空軍、海軍和英國空軍聯合對伊拉克發動了為期四天的“沙漠之狐”行動。在這次行動中,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受到了“特別關照”,成了優先被打擊的目標。1999年底,美國空軍的一份報告中稱伊拉克空軍僅僅只有10%左右的飛機仍能飛行,但伊拉克空軍缺乏足夠有經驗的飛行員來駕駛它們。到了200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另一份報告中則聲稱伊拉克防空軍只有不到20%的防空導彈仍能正常使用,而他們的防空雷達網只能覆蓋領空面積30%左右。


2003年2月,當伊拉克空軍最後的日子來臨之前,實際上這支空軍還擁有71架完好的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伊拉克陸軍航空兵則還擁有37架直升機。而伊拉克防空軍則擁有4000門防空高炮、600具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四個截擊戰鬥機中隊。其中兩個中隊裝備殲-7B,一箇中隊裝備八架幻影F.1EQ和九架米格-29,第四個中隊則裝備了十一架米格-25。

不久之後,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接到了“最後的任務”:疏散飛機。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的將士們對於這個命令很熟悉,按照計劃,他們熟練地拆下飛機的機翼,然後將飛機拖到鄉村、農場以及城市的角落裡,覆蓋上偽裝物隱藏起來。

但是顯然薩達姆對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還有別的想法,當戰爭的腳步迫近時,他不但沒有下令將飛機重新組裝起來,反而在三月份下令將它們深埋。而殘存下來的戰鬥機,也在伊拉克戰爭大規模戰鬥結束之初所發生的搶劫事件中難逃厄運,被一些商人掠去分解變賣。

2004年4月,伊拉克臨時權力機構(CPA)宣佈組建新伊拉克空軍的工作已經正式開始。


種花家的軍事兔


在薩達姆統治時期,伊拉克空軍的機隊規模曾達750架,在世界各國空軍中號稱排名第六,其裝備主要來源於蘇聯和法國,機種包括戰鬥機、轟炸機和戰鬥教練機等。海灣戰爭爆發前,其中約一半的飛機飛往伊朗以避免被聯軍摧毀,餘下的飛機則歷經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兩次摧殘,幾乎損失殆盡。而殘存下來的戰鬥機,也在伊拉克戰爭大規模戰鬥結束之初所發生的搶劫事件中難逃厄運,被一些商人掠去分解賣廢鐵了。

2003年2月,當伊拉克空軍最後的日子來臨之前,實際上這支空軍還擁有71架完好的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伊拉克陸軍航空兵則還擁有37架直升機。而伊拉克防空軍則擁有4000門防空高炮、600具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四個截擊戰鬥機中隊。其中兩個中隊裝備殲-7B,一箇中隊裝備八架幻影F.1EQ和九架米格-29,第四個中隊則裝備了十一架米格-25。


從2002年12月米格-25和米格-25協作擊落美國空軍RQ-1B“捕食者”無人機的戰例來看,在對抗美英聯軍的空中戰役中,至少伊拉克防空軍的截擊戰鬥機中隊的戰力還是頗值得期待的。實際上,在2003年2月中旬,外界注意到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都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訓練。美國的偵查衛星發現包括米格-21和蘇-22在內的伊拉克戰鬥機每天都演練空戰和對地攻擊等多項戰術訓練。

不久之後,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接到了“最後的任務”:疏散飛機。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的將士們對於這個命令很熟悉,按照計劃,他們熟練地拆下飛機的機翼,然後將飛機拖到鄉村、農場以及城市的角落裡,覆蓋上偽裝物隱藏起來

但是顯然薩達姆對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還有別的想法,當戰爭的腳步迫近時,他不但沒有下令將飛機重新組裝起來,反而在三月份下令將它們深埋。於是,價值幾百萬美元的戰鬥機被從地下掩體中拖出來,拖到距離基地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然後被埋進沙子裡或者藏在橄欖樹叢中以及附近的村鎮裡。


除了埋進沙子中以外,還有大量的飛機被轉移到全國各地的機場中,特別是位於西部的機場,如H-1、H-2、H-3空軍基地。在那裡,它們被完全地廢棄了,有記載的伊拉克空軍的最後一次出動是在2003年3月19日:一架幻影F.1EQ戰鬥機從一個不知名的空軍基地起飛,但不久之後就安全降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