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那天看到一句話:

藝術品是客觀的存在,但它反映的是藝術家的主觀表達。觀眾被感動,不是因為藝術本身,是由於藝術家的主觀表達在你的主觀中產生的投射,也就是共鳴。

藝術不是重要在作者的地位和成就,藝術品也不是要有極為特殊的隱喻和深意,重要的是每個人面對它時內心的感受。

所以你說“我看不懂”,也根本不需要讀懂什麼,那片刻的寧靜和內觀,也許正是我們越來越寶貴的東西。

今天就帶你探店北京の藝術館

來一波美學養成之旅

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羅紅攝影藝術館

藏著大自然

羅紅先生曾經去了 38 次非洲、4 次北極圈、2 次南極,後來他斥 5 億費時 6 年建造了這座個人藝術空間,展示他多年來遊歷各地的攝影成果,但藝術館裡的展示品是他幾十萬張作品裡的 150 張。

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一樓是黑天鵝蛋糕旗艦店,二樓是羅紅攝影作品展覽空間,建築內空間佈景與外圍是東方園林群,像一個等比例縮小的非洲草原森林,有山有河有仙氣,有可以步行的林中小徑。

北京市順義區天竺楊林出口路

北京人文藝術中心

衚衕藝術中心

相比於藝術區的藝術館,這裡更致力於專注“人文”的藝術項目,在五道營衚衕進去就可以看到這家藝術中心,保留著四合院式的屋宇,卻將一層地板做成玻璃可以直觀樓下的展廳,不大的展廳展示著有多種媒體的藝術。

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坐落於北京五道營衚衕四合院內的北京人文藝術中心,希望能夠利用自身現有的傳統文化地理位置,更好地連接“人與藝術”,成為一個有溫度的藝術圈、一個關於文化傳承的“開關”。有展覽的時候才會開放哦。

北京市東城區五道營衚衕3號

松美術館

禪意十足

這兒是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策劃並創辦的,原先是他的馬場,因多年閒置,加上自己熱愛藝術,於是索性改為了美術館。場館面積超過 22000 平方米,一棟棟白色的西式建築與院內的 199 顆松樹完美的融合了在一起,既不失西方的時尚典雅,也不失東方的復古韻味。

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王中軍說“松”,在傳統文化中格外純粹而峻然,象徵著君子風骨,無論是視覺美感還是精神寓意,都很契合他對藝術的理解,同時也希望來到這的人能夠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內在氣質。

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樓臺村南格拉斯路

紅磚美術館

紅色的原汁原味

這個坐落在何各莊村的遠離喧囂的美術館,由中國建築師董豫贛設計,改造自原地的舊廠房,館如其名,紅磚這一粗糲的材質搭起的建築空間,本身就像一場盛大的展覽,細節豐富,層次多樣。

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見字如面》的錄製地點就在紅磚美術館。美術館的展覽除了繪畫作品外,也會有前衛藝術展、傢俱設計展和裝置藝術展等。

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何各莊村馬泉營西路

今日美術館

演繹著“即時歷史”

今日美術館的舊址是北京啤酒廠的鍋爐房,城市大發展讓舊廠房衰落,新空間生長,化身美術館後建築本身卻記錄了自己的“實時歷史”,如今仍保留了原有的工廠風格。

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走進美術館,挑高 12 米的全白背景讓自己全身心地被包圍了展品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的專題展,總共有四層樓,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主題,融合了影像藝術、聲場藝術、雕塑、繪畫等不同形式的藝術,演繹著“即時歷史”。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4號樓

探店|藝術館之美學養成記

藝術館,約嗎?

想聽更多好玩的故事

就關注約遊吧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