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流傳於世的文物與藝術品承載著歷史,傳承著古老的文明。收藏則可以陶冶情操、覽古觀今。從某種意義上講,收藏可以保護文化、保護藝術、保護歷史。收藏是一門學問,需要知識儲備也需要有經濟實力,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民間收藏的幾種情況

把收藏作為一種個人愛好、個人興趣,個人修養。這種收藏完全出於個人愛好,這些人從內心喜歡祖先留下來的一些好東西,偶然得幾件,愛不釋手,藏之雅室,玩之案頭,樂在其中。他們從收藏中得到了快樂,陶冶了情操,增添了生活情趣。這種收藏的人數眾多,是收藏的主體。

把文物、藝術品收藏作為投資的一種形式。投資的形式很多,包括:金融證券、房地產、藝術品收藏,等等。這種收藏是把收藏當成一種掙錢手段,這些人目的明確,是為金錢財富,不考慮收藏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他們的行為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從理論上說,藝術品收藏投資的收益率高於金融證券和房地產兩個產業,但也存在很大風險,一是贗品的風險,往往花費了成百上千萬元,收了一堆贗品;二是變現的風險,許多藝術品往往有價無市,流通甚難。

收藏家辦民間博物館。這些人把收藏的興趣與事業、責任聯繫在一起,把收藏當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把收藏作為弘揚、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有的收藏家把藏品捐給社會,捐給國家。這種收藏把收藏物品上升為收藏人生,從國家、社會、民族的角度來挖掘收藏的價值。他們把文物、古玩看作是文化、是歷史、是瑰寶,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他們自身素質較高,人數相對較少,是收藏的高境界。

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收藏向文化產業發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為民間收藏文化產業提供了前提條件和社會基礎,民間收藏文化產業也相應地促進了人民文化的繁榮。民間收藏文化產業在中國大地正在普及和掘起,這充分顯示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富裕。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扶持政策的細化落實,民間收藏文化產業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民間收藏又可分為個人收藏和企業收藏。個人收藏是龐大的群體,他們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經濟收入不同,需求愛好不同,藏品種類不同,百姓收藏構成民間收藏隊伍的主體;企業收藏是一些民營企業為了提高文化品位,營造企業文化,開展的藝術品收藏活動。企業中也不乏經營者,他們收藏是一些從事各類藝術品買賣人的收藏,他們收藏各類藝術品是以流通為主要目的。

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民間收藏如何做到保持理性

現在收藏市場呼喚打假,廣大民間收藏者更應學會理性收藏,積極掌握收藏的知識和技能。

民間收藏要有好眼力。要有好眼力就要不斷地學習,積累收藏知識。收藏是門學問,學無止境,知之越多越知不足。搞收藏一定要懂專業知識,勤於學習。眼力包括個人的知識、才學、經驗等。而好眼力,常常是交了高額的學費之後才練出來的。鑑定文物,一是真偽,二是年代,三是價值。判斷藝術品,一是材料,二是工藝、做工,三是文化內涵、創意。收藏家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鑑定水平,收藏家要向鑑定家轉變,藏品保管員要向研究員轉變。在收藏的實踐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收藏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包括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才能成功。

民間收藏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收藏是一種投資,更是一種情趣和文化,從愛好出發,以平和的心態,用閒錢投資,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例如,有的藏家用三分之一的資金買藏品,三分之一的資金作為流動經費,三分之一的資金過日子,這樣遊刃有餘,收藏事業和自己的生活都安排得很好。一個人的精力、財力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精力、財力投入到無限的收藏中去,應該有所選擇,有所取捨,即事先要有一個設計和構想。

民間收藏要講誠信,誠信是民間收藏的根基。誠信是做人之本,是民間收藏的根基。民間收藏市場是依靠信譽生存的,對誠信的呼喚,是中國民間收藏市場發展越來越急切的聲音。一個沒有誠信的民間收藏市場,是不能持久和繁榮的,短暫的輝煌最終會成為一堆泡沫。只有堅持誠信收藏這個生命線,中國民間收藏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民間收藏要有好心態,即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如今生活節奏很快,實際上收藏可調節人的生活節奏,可以使人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生活能夠沉浸和恬淡下來。收藏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能急於求成、一蹴而就。收藏是為了自己身心的愉悅,而不是為了給別人看,我的收藏品如何的多,我的收藏品如何值錢,用來炫耀,那麼這就喪失了收藏的意義。有了好心態,才會多學習,多看書,多去博物館,多歷練。你的辨別力和眼力,就會隨之提高,逐步開始提升自己的藏品。好心態是在一定鑑賞力的基礎上,以一種愛好、鑑賞、審美的態度,將自己喜愛的物品買下來,不必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不要盲目無選擇地去收藏,不要受市場價格左右,也不必太在乎市場的漲落。有了平和的心態才能選擇好收藏門類,才能理性面對收藏市場。

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民間收藏要把握文物與現代藝術品的關係。由於文物存在不可再生的特點,市場上可以見到的珍品越來越少,而且價格昂貴,不易被人民群眾所收藏。收藏者一方面注重古代藝術品(文物),因為它們是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另一方面應該重視現代藝術品。有的現代藝術品從藝術、材料、工藝、文化內涵等方面,都具有收藏價值。現代藝術品市場的潛力很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民間收藏要依靠專家,但不要迷信盲從。鑑定文物藝術品要依靠專家,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不要迷信盲從。目前我國藝術品鑑定較為混亂,藝術品市場誠信缺失,缺少真正的權威鑑定機構和專家,讓收藏者無所適從。鑑定專家的誠信也是一大問題,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藝術品真偽的鑑定標準相對來說比較主觀化,並沒有普遍客觀的標準,因此,在鑑定監督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容易被利益集團操縱。一些鑑定專家受金錢誘惑,將贗品說成真品,不知使得多少收藏者上當受騙,且幾乎無處申訴。

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民間收藏要講團結。從小道理講,互相爭鬥,兩敗俱傷;和則兩利,和則共贏。從大道理講,民間收藏是大事業,是一篇大文章,是非常有前途的。做好這件事,寫好這篇文章,要靠我們收藏家、收藏愛好者的團結一致。民間收藏是長期、艱苦、細緻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民間收藏是長年累月的細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理論和經驗都非常重要,吸納,積累的過程更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要想形成規模,有所成績,常常是十幾年,幾十年的工夫,有的收藏家終生或幾代人為之而奮鬥。

民間收藏最好專注於某一類藏品的收藏。對於經濟實力並不雄厚的普通收藏者而言,最好專注於某一類藏品的收藏。因為歷史上留下來的藏品非常豐富,即便是某一大類,按不同的分類標準還可以分出許多小類,因此,擇其一類或其中一小類而收藏,都是明智的選擇,做的多不如精。

民間收藏貴在保持理性

民間收藏要在法律、法規的範圍內進行。民間收藏一定要在法律、法規的範圍內進行,如果不注意這個問題,違反法律、法規,收藏活動不但不能做好,不能可持續發展,而且早晚會出問題。如果出現盜掘文物和走私販賣文物的問題,那就不是非理性收藏的範疇了,而是違反國家法律的大事,要追究刑事責任了。

理性對待收藏投資,遠離趨利化盲目追高。在收藏者隊伍中,投資性收藏佔了很大部分。很多人是衝著保值增值而去的。導致這一狀況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受藏市暴富效應的影響,二是受藝術品價格迭創新高的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投資者和機構為了牟取暴利,開發了一批又一批的仿製品、工藝品。這些藏品是否像廣告中說的那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這就需要廣大投資者和收藏者擦亮眼睛,細心辨別。如果做投資,任何一個藝術品種類投資,先要調研市場,根據市場的行情和變化來調整計劃和方案。

收藏是一種文化,一種閱讀,一種財富,一種幸福。收藏成為一種生活時尚,一種社會潮流。收藏依靠的是知識,積累的是經驗,體驗的是文化,判斷的是價值,欣賞的是美感,提升的是品味,增長的是才智,感悟的是歷史。民間收藏貴在理性,理性收藏是健康收藏、快樂收藏、可持續收藏。回到真實的、理性的收藏層面,不僅是健康、理性收藏的需要,也是對文化的敬禮和對藝術的最佳褒獎。

文字資料來源《中國文物報》2018年7月31日6版,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