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鑽地的核潛艇見過沒?戰鬥民族當年就搞出了這麼個黑科技玩意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蘇聯曾在冷戰期間曾建造了一艘核動力地下潛艇(Подземнаялодка),對美國本土進行軍事打擊。

當然這種蘇聯暴力美學味道十足的“地下潛艇”實際上是一種鑽地機械,類似於現代的隧道掘進機。該艇諢號“戰鬥鼴鼠”(Battle Mole),具有堅固鈦合金製造的艇身,尖尖的頭部安裝有帶加熱裝置的鑽頭,能通過高溫熔化穿透前方堅固的岩層,尾部安裝有機械腿用於驅動艇身在地下前進。

能鑽地的核潛艇見過沒?戰鬥民族當年就搞出了這麼個黑科技玩意

蘇聯人打算利用“戰鬥鼴鼠”從地下潛入美國本土,攻擊並摧毀美國的主要軍事設施(如地下彈道導彈發射井、防禦工事、地下掩體、指揮所),並能在地下埋設核彈。

和日本人的人形機器人情節一樣,蘇聯人也有著相似的地下潛艇情節。蘇聯發明家亞歷山大·特雷貝列夫在20世紀30年代根據鼴鼠骨骼的X透視圖像設想了一種地下潛艇原型,該地下潛艇通過安裝在頭部的巨型鑽頭在地下移動,就像潛艇在水下航行一樣,這也是其命名的由來,此後蘇聯的地下潛艇研究就一發不可收拾。1956年版蘇聯《新科學家》雜誌發表了一種地下潛艇想象圖,能容納兩名船員,潛艇後部的四個螺桿能起到與鼴鼠後腿相同的功能,用於把鑽探下來的碎屑推離潛艇。

能鑽地的核潛艇見過沒?戰鬥民族當年就搞出了這麼個黑科技玩意

在1964年的冷戰高峰時期,赫魯曉夫下令建造了第一艘核動力地下潛艇,也就是“戰鬥鼴鼠”。該潛艇直徑3.8米、全長35米、乘員5人,此外還能容納另外15名陸戰隊員和一噸重的武器彈藥。該艇內置一座核反應堆,地下掘進速度達到7公里/小時。著名核物理學家安德烈·薩哈羅夫參與了該潛艇的研製,可能還為其貢獻了土壤破碎和推進系統的技術。

能鑽地的核潛艇見過沒?戰鬥民族當年就搞出了這麼個黑科技玩意

俄羅斯至今對“戰鬥鼴鼠”的具體設計守口如瓶,有科學家推測該地下潛艇採用了金屬冷卻反應堆,把液化的鋰金屬循環到機器前部的鑽頭上,使其加熱到700-930攝氏度高溫,利用高溫和巨大的壓力來融化和推動其前方的岩層,使潛艇能夠穿透堅硬的花崗岩和玄武岩層。

能鑽地的核潛艇見過沒?戰鬥民族當年就搞出了這麼個黑科技玩意

當潛艇在機械腿的驅動下前進時,熔融的岩石會被推向一旁,在冷卻後形成隧道的玻璃狀襯裡,這就是“戰鬥鼴鼠”在地下橫行的秘密,從理論上說該地下潛艇具有無限的續航里程,直到其反應堆失效為止。

能鑽地的核潛艇見過沒?戰鬥民族當年就搞出了這麼個黑科技玩意

在作戰中,“戰鬥鼴鼠”將被潛艇運輸到美國地震帶活躍的加州沿海水域,然後從淺海鑽地進入美國境內,對選定的目標實施攻擊。“戰鬥鼴鼠”還可埋設地下核彈,在引爆後會引發該地區強烈的地震和海嘯,而美國人則會把這些都視為重大自然災害。

能鑽地的核潛艇見過沒?戰鬥民族當年就搞出了這麼個黑科技玩意

“戰鬥鼴鼠”在烏拉爾山脈的首次鑽地測試很成功,能輕易鑽入堅硬的岩層,實現了預期的地下掘進速度。但在第二次測試中,災難性的核反應堆故障導致地下潛艇發生了爆炸,連人帶艇一起被埋在山谷中。由於“戰鬥鼴鼠”存在核反應堆無法有效冷卻的問題,最後蘇聯在60年代末終止了該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