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長塘社區: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 今朝人均收入達兩萬

大朗长塘社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今朝人均收入达两万

改革開放後,長塘社區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長塘社區供圖)

大朗长塘社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今朝人均收入达两万

長塘社區繁華夜景

大朗长塘社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今朝人均收入达两万

暑期舉辦武術培訓班

大朗长塘社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今朝人均收入达两万

每年元宵節,大朗都會在長塘社區舉辦鬧元宵活動

東莞時間網訊 (記者 李健武 通訊員 戚嘉琳 黃偉英)長塘社區,位於大朗鎮西南部,是東莞中南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相傳古時有一條小河從村前流過,因此名曰“長溪村”。南宋時期,長塘社區的葉姓先人將小河攔腰築成五個水塘,自此“長溪村”更名為“長塘”。

昔日的長塘社區,放眼望去盡是農田,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的長塘社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村民們紛紛洗腳上田,昔日的農田早已消失不見。隨著長塘社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社區越來越美,村民文體生活越來越豐富。蛻變的長塘社區是大朗鎮改革開放的縮影,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生動案例。在每一個平凡日夜的更替之中,在一街一樓的細微變化中,長塘社區早已更換了模樣。

近日,記者採訪了親歷長塘社區四十年鉅變的村民,他們用一句句話還原多年來長塘社區的模樣變化。在他們的講述中,記者持續見證了這個社區日新月異的變化,並深知這個社區騰飛的背後有一股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力量在支撐。

發展社區經濟成為大朗工業中心之一

“家中國,國中家……”雙腳未踏進長塘花園,便先聽見園內傳出一段粵劇吟唱。走進長塘花園,穿過園內的小徑,發現原是花園內舞臺小廣場上的粵劇發燒友在過戲癮呢。往村史館走去,間或路遇三兩個老人在涼亭下乘涼,輕輕地搖動著手中的蒲扇為懷中熟睡的孫兒驅暑。不遠處,三五成群的孩童在林蔭下嬉笑追逐,好一派熱鬧的景象。

走進村史館,映入眼簾的是記錄長塘社區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以來的照片和文字資料。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帶給長塘社區的不是歲月溫柔的細磨,而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四十年前,長塘社區幾乎家家戶戶挽起褲腳下到田間,以種植水稻、甘蔗、木薯、番薯、豆類、芋頭等為主業,以養殖魚、豬、家禽為副業。雖然長塘村民渴望通過辛勤勞作發家致富,但是單一的產業結構導致村民的收入僅能勉為其難填飽肚子,手頭根本挪不出多餘的錢。

窮則思變,變則通達。上世紀80年代,長塘社區的村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搶佔先機發展第二和第三產業。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長塘社區通過集體經濟改革、招商引資、村民創業等,發展成以毛紡織業、商業、零售業、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結構。

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長塘社區,該社區從一隻雛鳥進化成為展翅高飛的雄鷹。在這四十年中,長塘村民頑強拼搏,奮發向上,大力發展經濟,手中的餘錢多了,昔日的農田已變成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和一條條車水馬龍的水泥路。如今,長塘社區這片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僅有5400餘人的土地上,工、農業總產值已達152509萬元,社區人均收入達2萬元,公司和個體戶共約2800個,已經成為大朗的工業、物流、信息中心之一。截至2018年上半年,長塘社區可支配收入5322萬元,其中經營總收入為5319萬元,並一躍成為東莞中南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

人們總愛懷舊,長塘社區的老一輩說,他們這一代人,懷念那個沒有開發的長塘,但更欣喜現在長塘的蝶變和帶來的幸福生活。

堅守傳統文化 銘記本心保護傳統

相傳抗元英雄葉剛戰死後,其妻李氏為躲避元兵追殺逃到大朗隱居,生活十分艱苦。李氏負責照顧其孫廷實。廷實6歲時,李氏去世。廷實一直不忘教養之恩,每年四月初八逢李氏的生辰便買黃瓜拜祭李氏。從此長塘村民每逢四月初八都會買黃瓜拜祭先人,感恩先人教養之恩,也便有了“四月八吃黃瓜”的傳統。

改革開放前,每逢年三十,長塘村民就會到寺廟和宗祠祈福,凡是六十歲以上的男性村民穿著長袍參加,後因文革而取消。改革開放後,七十歲以上的男性村民都會穿著紅色長袍在宗祠團拜,祈求身體健康,家庭和諧。時至今日,長塘村民始終堅守到宗祠祈福的傳統。

長塘社區現存的宗祠有3座,均始建於明朝以後。祠規祖訓或族規家法或書以族譜,藏於祠堂;或對聯匾額,懸於祠堂;或勒石刻碑,立於祠堂。“案有詩書庭有禮,家宜孝友國宜忠。”這是深深地刻在長塘社區宗祠牆上的眾多族規家訓之一。四十年風雨兼程,長塘村民時刻銘記族訓,在大力發展經濟之時常常回首自省,不忘本心堅守先輩創造的文化,從而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改革開放後,長塘社區為了保護傳統文化,請人重修宗祠,並聘請村中有經驗的長者專門負責管理和維護。經過修繕,現在的宗祠不僅是宗親、拜祭等活動的舉辦場所,更是村民們茶餘飯後閒話家常的地方。宗祠裡的族規家訓,讓長塘村民每每讀到都彷彿是先人在耳邊諄諄教誨。20世紀末,長塘社區為了追本溯源、銘記先輩教導,村民合力編寫了《長塘村史》《葉氏宗親世系網》等資料。

四十年發展日新月異,長塘村民不曾忘卻先輩的教導。長塘社區這棵大樹從先輩創造的精神財富中汲取養分,踏步新徵程。

重視文體活動 文化體育共同發展

一個地方如果一味追求經濟發展卻忽視文體建設,則猶如瘸著腿的巨人,不出百步就長倒不起。長塘村民深諳箇中道理,經濟和文體必須兩腿並行。文化和體育看上去無形無色,卻最終決定長塘從何處來、往哪裡去。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由於長塘社區對文體建設的重視,長塘文體事業已經蒸蒸日上、碩果累累。

長塘的文體設施豐富,建有長塘小學、長塘幼兒園、籃球場、文化公園、長塘花園文體活動中心、文化室、電子閱覽室、展覽館等。目前,長塘成立了社區圖書館,藏書約20000冊,定期舉行讀書節,營造書香長塘。

這些年來,長塘社區廣泛開展群眾藝術活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並深受村民的喜愛。據長塘社區宣傳委員葉建龍介紹,長塘社區秉承著傳承粵劇這顆“南國紅豆”的使命,每逢春節,長塘社區都會在花園舞臺廣場舉行為期三天的春節粵劇曲藝晚會,臺上精彩吟唱,臺下人潮湧動。每年暑假,長塘社區還有資深的武術老師舉辦武術培訓班,傳授武術的基本要領。除了粵劇、武術,長塘社區還經常舉辦乒乓球、籃球、拔河等比賽,增進了社區村民的友誼,鍛鍊他們的團隊溝通與合作能力,激發他們的體育運動熱情,更為營造和諧的社區氛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長塘社區來說,四十恰是他風華正茂的時候。年輕的他用行動賦予了長塘文化和體育事業生生不息的活力,開出了一朵朵絢爛的花。

規劃未來方向 提升社區城市品質

歷史,在這個特殊的年份給長塘村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回看四十年前,長塘社區只是一個農業小村。從1978年改革的春風拂過長塘後,長塘社區通過改革集體經濟、招商引資、村民創業等,不斷轉型升級發展成以毛紡織業、商業、零售業、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並不斷髮展壯大。社區內高樓林立,村民生活富足和諧,一改昔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景象。

四十年,一代代勤奮的長塘人辛苦奮鬥改寫命運,並將繼續前行,為更富足的生活而奮鬥。接下來,長塘社區將致力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感,提升社區城市品質環境,升級相關配套設施,提升物業管理服務質量。接下來,該社區將合理利用綠化帶、閒置地塊,解決群眾停車難問題;進一步整治社區轄區內車輛亂停亂放現象,規範停車管理,確保道路暢通,在長和街和長盛宴會中心門前路段增設禁停標識牌及路面畫禁停線,規範車輛停放,避免交通阻塞;對長塘花園大門右側停車場鋪設石粉,並做好停車場車輛類型停放規定工作,規範車輛停放;優化長塘花園居住環境,提高居民宜居環境,提高群眾滿意度。

風雨四十載,在這不到4平方公里的熱土上,長塘村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形成多箭齊發的產業發展態勢,並將奮力再寫輝煌的新篇章。

對話

打造高品質的長塘社區

近日,長塘社區宣傳委員葉建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歷年來,長塘社區深入貫切落實黨和國家的工作方針,真抓實幹、奮發圖強,以服務發展大局,和諧穩定為工作出發點,全力加快經濟、產業、民生事業優化提升,促進社區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接下來,長塘社區將會根據社區實際,盤活村集體資產,提升經濟效益,提升社區城市品質環境。

記者:長塘社區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居住著將近2萬人口。接下來,長塘社區將如何深入開展駐村工作,密切聯繫群眾?

葉建龍:歷年來,大朗鎮領導多次到長塘社區召開工作座談會,對社區部分項目和工作推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推進社區發展。6月28日,傅黨委、駐村團隊成員對社區困難老黨員開展“七一”慰問活動,瞭解老同志的身體狀況以及存在困難,並送上慰問金和節日的問候。每週二駐村團隊深入開展駐村工作,落戶社區戶籍居民、企業、個體工商戶、外來人口進行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密切聯繫群眾。據統計,截至6月底,駐村團隊和輔助團隊成員共走訪社區戶籍居民、企業、個體工商戶、外來人口共815戶。

記者:如何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社區黨建工作?

葉建龍:今年春節,長塘社區黨工委組織對社區困難群眾進行慰問,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共享社區發展成果。同時,長塘社區黨工委多次召開全體黨員會議,通報社區近期工作情況以及部分項目討論,集思廣益推進社區各項發展,並以黨課的形式共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等內容,提高全體黨員的黨性及思想覺悟。按照鎮委組織辦關於開展民主評議黨員暨紀念建黨97週年活動的部署和安排,長塘社區黨工委組織召開黨員大會,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和講主題黨課,同時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全體黨員通過不記名投票評選出優秀黨員23名,發展了一名預備黨員,為黨工委注入新鮮血液。在今年6月28日,長塘社區組織黨員幹部積極參加鎮組織舉行的“不忘初心 邁步新徵程”慶祝建黨97週年晚會。接下來,長塘社區黨工委將會繼續組織社區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市委組織部舉辦的“週日黨課”, 定期向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黨性、黨紀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

記者:圍繞大朗鎮委、鎮政府2018年重點工作安排,結合社區自身實際,長塘社區接下來有什麼工作計劃?

葉建龍:接下來,長塘社區將繼續加強民生建設。全面升級長塘花園智能化系統,實現智能化管理。包括視頻監控系統、停車場及人行通道系統、可視對講系統,提高社區群眾滿意度。促進重大項目的推進。一是按照教育大廈現狀規劃做好教育大廈立項和方案設計,並辦理相關手續。二是推動居民活動中心的建立。

繼續加強社區轄區內消防安全工作。一是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持續開展“三小”場所及各類人流密集場所的整治和監管,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二是加大消防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繼續提高企業以及群眾安全生產的基本素質,避免因麻痺大意而引起火災事故。

繼續做好社區轄區內易燃易爆品的清理整治工作,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社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長塘社區威水史

●上世紀90年代末

長塘社區基本形成了以毛紡織業、商業、零售業、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2003年

興建長塘花園;

●2003年年底

長塘社區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機構評為“廣東省衛生村”;

●2004年

長塘社區進行“村改居”工程和股份制改革;

●2005年年底

長塘社區被評為“廣東省文明社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