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之外,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再談貿易戰之國產替代

芯片之外,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再談貿易戰之國產替代

無論有無貿易戰,我們都必須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科技強國之路,貿易戰只是加速了國家、民眾對於創新發展的深刻印象,擊碎了產業鏈有序分工的幻想,既然一個芯片就可以精準的擊中中興通訊的命門,那麼還有更多的領域,我們也同樣應該奮勇圖強,打破歐美國家的技術壟斷。基於此,這裡挖掘一批各領域進口替代、工業強國、智能製造2025概念的股票。在芯片之外,國內已有一些高科技領域已經取得了與世界同步的進展,例如量子通信領域、北斗導航領域、精密汽車零配件、光通信激光器件等,這也是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潛力。

一、軍工零部件國科化是國產替代的核心,也是建設自主可控國防裝備發展核心。其中軍工信息化建設是在信息化戰爭需求的牽引下,利用信息成果使軍隊具有實時獲取、處理、傳輸、利用信息,準確攻擊目標的能力,最終建成信息化軍隊的活動。軍隊信息化與機械化是相輔相成的,信息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機械化的基礎之上。我國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處於起步階段。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美陸軍信息化裝備超過裝備總量的50%,海空軍裝備的信息化程度已達70%以上;而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總體上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國防信息化以C4ISR為載體。信息化部隊裝備體系包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雷達、指揮控制、航電、光電、紅外等。相關個股有振華科技、高德紅外、晨曦航空、安達維爾、七一二、海格通信、中光防雷、新勁剛等。

1、 振華科技。公司主營IGBT 是電力電子領域的“CPU”,是工業控制和國防領域重要的基礎器件,已成為整機系統提高性能指標和節能指標的首選產品,廣泛應用於武器裝備、航天、航空、變頻電機、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領域。近年來,振華科技積極佈局高端功率半導體產業,在IGBT芯片及模塊研發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自主研製國際主流技術水平的溝槽柵+場截止技術的IGBT芯片能力,電參數指標已達到國際知名企業同款產品水平。同時,依託振華永光五十多年來成熟的半導體分立器件封裝、測試、可靠性篩選技術,先後攻克了超大面積芯片低空洞率焊接、高可靠鍵合工藝以及無氣泡灌封等功率模塊封裝方面的關鍵技術,成功研製出600V/200A、400A、600A,1200V/450A等多種封裝外形的IGBT模塊。

芯片之外,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再談貿易戰之國產替代

2、300629新勁剛。總所周知,隱形飛機最核心的技術是隱身材料,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成熟的技術,歐洲、日本和俄羅斯都沒能入門,但中國實現超車成功研發了納米級(美國F22運用)隱身塗料,所以才有了國之重器殲20。目前大多數資金忽略或者弱化了新勁剛最大的亮點,也是歷年來A股上市公司中最牛的技術,世界領先的隱身材料,而且實實在在運用在了國之重器、中國有史以來最牛尖端武器殲二十隱形戰鬥機上。

芯片之外,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再談貿易戰之國產替代

二、光通信激光器件。光纖激光器行業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目前國內做光纖激光器的公司大約有 15 家左右,大多數是自 2010 年以後由海外回國的科研人員創建。在高功率切割焊接領域, 2012 年 11 月,華工科技與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武漢銳科 ") 共同研製成功 "4kW 全光纖激光器 ",成為繼 IPG、 SPI 之後,全球掌握此項技術的企業之一。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開始涉足光纖激光器的生產,為下一步系統集成做準備。國產工業光纖激光器的市場推廣已經到來,與國外同類產品的競爭即將展開。相關個股有華工科技、大族激光、博創科技、光庫科技等。

三、汽車核心零配件。乘用車核心零部件尤其是一些壁壘較高、具有整車動力、安全要求的領域仍是自主零部件廠商的短板,尚處於趕超階段。整體上看,汽車電子、發動機與控制系統、汽車主動安全等關鍵技術均被博世、德爾福、大陸電子、電裝等跨國巨頭壟斷。以發動機為例,傳統精加工鑄造類的部件可實現自主供應,但在電氣系統、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等高附加值零部件產品領域均由外資控制。乘用車座椅、特種軸承、輪胎等產業集成度較高領域存在產業高進入壁壘,整車廠對供應零部件廠商的認證考核時間長,傾向於品牌價值和長期信任合作關係,核心供應商集中度較高。這些產業壁壘的存在使得國內自主零部件廠商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方能形成與國際廠商競爭的能力,但產業突破所能帶來市場空間構成了下階段深度國產替代的主驅動力。汽車零配件做為全國第二大支柱產業,第一大實體制造支柱產業,正處於一個黃金髮展時期,主要的投資邏輯就是國產替代進口。特別是國產車的崛起,逐步替代進口車後,汽車零配件行業也會隨之崛起。其中毛利維持在40%以上,具有較高門欖的相關個股有中原內配、長盛軸承、華懋科技、兆豐股份、旭升股份、凱眾股份等。

3、華懋科技。公司是國內主要的安全氣囊布和安全氣袋供應商之一,已進入國內外主流車型供應鏈體系,下游客戶主要為世界知名汽車零部件廠商。公司產品均為產業用紡織品中的高端產品,具有較高的進口替代價值。公司正在研發的項目包含高性能帆船面料和高性能防彈面料。除主營產品安全氣囊布外,公司憑藉技術及產能優勢,開始向下遊安全氣袋縫製價值鏈延伸。隨著中國政府對汽車乘員保護法規的健全和對生命安全的重視促使汽車廠商追求更嚴格的汽車安全評價標準體系,及中國汽車市場的廣大,DAB(駕駛員安全氣囊),PAB(乘客安全氣囊)甚至SAB(側氣囊袋)及CAB(簾式氣囊袋)等將會成為我國汽車的標配,汽車安全氣囊的配置率得到提升,汽車被動安全系統部件產業前景向好。另一方面,汽車被動安全系統部件行業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同時,客戶也對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

芯片之外,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再談貿易戰之國產替代

四、高端裝備的進口替代。工業機器人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工程之一。隨著機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生產成本的逐年下降,下游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擴展,進入快速普及階段。由於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加上目前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僅佔約30%,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說到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關鍵的減速機部分,一直令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江湖中的各路英豪“英雄氣短”,確實在“中國智造”、“”的感召下,很多這個行業的中國企業,無論是控制成本,解決本土勞動力,提升培養本國軟實力的角度來說,都希望能夠造出一臺全部由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國產機器人。這方面的個股有RV減速機的中大力德、高精密刀具製造的恆鋒工具、繞線機和雕刻機定製的田中精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