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一定不要和父母住一起的三個原因

婚後一定不要和父母住一起的三個原因

兩個家庭矛盾重重

自古以來結婚就意味著要和父母在居住環境上的徹底分離。結婚就像一個分水嶺,意味著父母要學會得體的退出孩子的成長環境,孩子也必須脫離原生家庭去擔當起自己的新生家庭。這是一種結束,更是一種開始。

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人,在結婚後因為種種原因,還是和父母繼續住在一起,時間稍長,他們就會發現:兩個家庭矛盾重重。也許並不是彼此有多麼不好相處,而是原本性格很好的婆婆和媳婦,也會因為一些觀念上的衝突而產生生活上的矛盾。

1: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本就不同

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的家庭有千千萬,但是沒有哪兩個家庭過著一模一樣的日子,雖然過日子都是相似的,但是卻各有各的不同。

當一個人長大了,結婚了,他必須要從原生家庭內脫離出來,建立起自己的新生家庭,他雖然會模仿自己父母的婚姻模式,但畢竟不盡相同,如果把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攪和在一起,兩個家庭共同過日子,必然是會有衝突的。

原生家庭的過日子理念不一定適合新生家庭,新生家庭的一些做法也不一定符合原生家庭的標準,當二者不在一個頻道上時,就無法實現共振,一起向前過著和諧的日子。

每個家庭都會被打上時代的烙印,因為屬於不同的時代,自然有不同的烙印。上一個時代的烙印,也許想消除下一個時代的烙印,下一個時代的烙印又想摒棄上一個時代的烙印,這種互相的磨合時很容易出現排斥。

婚後一定不要和父母住一起的三個原因

無法做到求同存異

2:容易引發更多矛盾

因為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本質上的不同,如果再加上無法做到求同存異,自然就會引發更多矛盾。

兒媳婦兒想追求生活品質,婆婆就覺得是浪費。

婆婆總吃隔夜飯,兒媳婦兒卻難以下嚥。

婆婆想早睡早起,兒媳婦兒去開著夜車,有時候是為了工作,有時候僅僅只是刷劇,一到週末睡到日上三竿,兩人因為吃早點的問題也會有分歧。

婆婆愛乾淨,每天將地擦得乾乾淨淨,兒媳婦兒卻奉行啥時候有時間啥時候再收拾家,老公夾在中間有些為難,總覺得活都讓母親幹了,媳婦坐享其成。

婆婆忍受不了兒媳婦兒一吃完飯先幹其他,不刷碗,直到下一頓之前才刷。

兒媳婦兒接受不了婆婆將內褲襪子和衣服都通通扔到洗衣機裡一起洗。

諸如此類的生活小細節,太多太多了,日久天長,小摩擦,小矛盾,就會攢成大矛盾,說不定哪天一根導火索就會引爆。

其實婆婆和兒媳如果不在一起生活,也許也可以相處的很融洽,只是,在生活裡應該有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因為互相看不慣才產生了矛盾。

婚後一定不要和父母住一起的三個原因

對孩子的教育不利

3:對孩子的教育不利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還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老人的愛是沒有原則和界限感的,是由著孩子的性子來的,父母剛剛建立起的規則,老人一帶就立馬打破。這些是令很多初為父母的人頭大的事情。

小兩口對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規定的很嚴格,可老人卻變著法子給孩子看,甚至會趁父母不在偷偷給孩子看。

父母不想讓孩子多吃糖,老人卻有時候拗不過孩子,趁父母不在偷偷將它藏起來。

父母不介意孩子總吃零食,老人去在孩子的眼淚汪汪中敗下陣來。

父母因為孩子哭鬧而說他幾句,老人卻心疼的抱起孩子就走。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父母建立規則,老人打破規則,他們就像是敵我雙方,因為孩子而摩擦不斷。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被寵壞的概率直線上升。

所以新生家庭就應該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

也許你的條件不好,暫時買不起房,但是即便是去租房,也不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無論是從小家庭的建設上,還是對孩子的成長上,亦或是和父母的關係上,和父母分開住都是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