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證券時報要聞匯總

習近平: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4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佈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要加強監管,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記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重大責任,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組織領導,儘快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綜合國力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前,面對新常態、新形勢,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遵循市場規律,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淘汰過剩落後產能,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發展新經濟,依託“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斷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提高主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按照突出重點、規範有序、量力而行、防範風險的要求,更加紮實有效地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各地區、各部門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監管制度,積極為國有企業改革營造良好環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馬凱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務委員、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勇宣讀了習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強批示並主持會議。會議指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堅持市場取向,突出問題導向,服務發展大局,緊緊圍繞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優化國有經濟佈局、提高國有資本效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創新,主動作為,因企施策,持續攻堅,不斷把國企國資改革引向深入,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能源局確定16個提升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項目

據國家能源局7月4日消息,為加快能源技術創新,挖掘燃煤機組調峰潛力,提升我國火電運行靈活性,全面提高系統調峰和新能源消納能力,確定丹東電廠等16個項目為提升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項目。這16個試點項目的地域分佈情況為:遼寧7個,吉林2個,黑龍江、甘肅、廣西、河北各1個,內蒙古3個。

7月資金寬鬆 央行重回淨回籠

6月結束後,資金面緊張波動的局面也得到扭轉。昨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在公開市場開展了900億7天期逆回購,利率持平於上期的2.25%。減去逆回購到期資金2700億元,昨日相當於總計淨回籠1800億元。

這是進入7月以來的第二次公開市場操作,也是連續第二天實現資金淨回籠,此前7月1日,央行在公開市場發行500億,當日到期1700億,淨回籠1100億。

在此之前,跨季考核、月末繳稅以及英國脫歐公投等事件的綜合影響,市場資金面一度十分緊張,央行加大火力向市場投放,6月20日之後,逆回購資金投放量不斷創下近期新高,且6月下旬始終處於資金淨投放態勢。

進入7月以後,這種情況得到逆轉。據資金交易人士反映,7月1日之後,機構大多一致掉頭出錢,資金價格也隨之而下。從昨日的情況來看,線下資金面很寬鬆,從價格看,同業存出和存入較上週五各下降10~20個基點,其中包括半年至一年期的價格。

上述人士表示,跨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短期資金上,但是現在不僅是短期資金,各期限資金的價格都有下降。因此不只是跨季和月末因素消除而已,還有其他因素——目前市場流動性本身很寬鬆。

方案到期失效 寶能緣何折戟南玻A定增

由於未能獲得證監會的書面核准文件,南玻A(000012)醞釀一年有餘的定增方案於7月2日自動失效。寶能通過此次定增進一步提升南玻A的控股權的計劃也隨之泡湯了。

是證監會以“不置可否”的態度讓該方案自動流產?抑或是寶能已奪得南玻控股地位使得該方案淪為雞肋?當初蹊蹺“和議”已成謎,或許這又將成為另一個謎團。

商品預期悄然逆轉 大漲背後另有隱情

從農產品到化工品、從黑色金屬到有色金屬,還有始終表現不俗的金銀貴金屬,大宗商品市場最近再度迎來狂歡。這股旋風甚至刮至股市,有色板塊拉動整個A股上漲。

週一,國內商品期貨整體走強,活躍品種中,滬銀、滬鎳、鄭棉、PP、塑料聯袂漲停,不少品種近期都出現了連續暴漲的逼空行情。從行情演變來看,商品市場的預期已經悄然逆轉,進入正反饋階段。

始於6月下旬的本輪商品大漲,來得有些突然。很多人表示看不懂,甚至一些產業內人士也摸不著頭腦。大宗商品強勢反彈,是資金推動還是實體改善?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也關乎行情的未來發展。

任何一輪行情都離不開資金,本輪也不例外。從數據看,近期國內商品期貨持倉明顯增加,海外有色金屬、貴金屬等市場的基金淨多持倉也大幅攀升。有分析人士認為,本輪商品反彈僅是資金的投機行為。以近期漲幅最大的白銀為例,證券時報記者和業內人士交流後發現,白銀現貨市場供需短期未見明顯變化,整體庫存仍舊較高,產業資金很早就進行了保值佈局,眼下的大漲讓很多參與者非常被動,投機資金對產業空頭完成了精準狙擊。

資金對於商品資產的追逐有其內在邏輯:國內流動性寬鬆背景下,存量資金尋找投資標的,商品經歷多年持續下跌後價格處於低位,對於資金具備較強吸引力。然而,在記者看來,將本輪商品僅定性為資金推動多少有些片面,用宏觀驅動表述可能更為確切。從實體層面看,不少品種的供需面也正在發生變化,大漲背後其實另有隱情。

首先,不得不提人民幣貶值。海外定價的大宗商品很多都是以美元標價。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連續貶值,以人民幣標價的進口商品價格本身就有上漲需求,一定程度看,進口成本的提升帶動了商品市場的整體上漲。此外,人民幣貶值對於國內出口將形成提振,提升紡織等行業的價格競爭力,雖然效果未必很快顯現,但有助於形成向好預期。

其次,上半年房地產、基建市場的階段性改善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一季度以來,國內經濟數據有所好轉,大宗商品需求逐步穩定,供給側改革壓縮過剩產能,帶來供需結構階段性改善,煤炭、鋼鐵的大漲就受到這方面影響。而農產品市場還受到極端天氣的炒作,國內外市場出現共振。

最後,從中觀產業和微觀企業的角度分析,中下游長期低庫存後的集中補庫也是本輪商品大漲的重要誘發因素,原料環節的去庫存正在提速。這在棉花上反應得最為充分,雖然國儲囤積大量庫存,但近期貿易商和紡織廠集中重建庫存,造成了現貨市場供應緊張,因此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市場政策環境變化達意隆終止重組

達意隆(002209)今日公告,公司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按照公司6月7日公告的預案,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劉春河等12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赤子城移動100%股份,交易價格為25億元,其中,支付現金1.63億元,發行股份1.52億股。此外,公司還擬分別向樂豐投資、鳳凰祥瑞等多名投資者發行不超過8237.23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5億元,用於支付赤子城移動募投項目所需資金。

但公司指出,由於本次交易預案公告後證券市場環境、政策等客觀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交易各方認為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不夠成熟。為保護上市公司和廣大投資者利益,經各方協商同意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並協議解除或終止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與相關各方簽訂的有關合同。

公司表示,本次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終止,對生產經營活動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未來經營中,公司將積極通過內生式增長和外延式併購相結合的方式尋求更多的行業發展機會。此外,公司還將於2016年7月8日以網絡遠程互動方式召開投資者說明會。

標的資產涉訴被凍結股權 慧球科技終止重大重組

慧球科技(600556)今日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顧國平及標的資產上海斐訊作為共同被告或被申請人涉及四起民事糾紛。對方同時亦向相關人民法院申請對顧國平所持有上海斐訊股權進行財產保全。考慮到繼續停牌期限即將屆滿,且顧國平持有的上海斐訊股權預計短期無法滿足權屬清晰、轉讓不存在限制等要求,有關股東是否能就重組方案達成一致意見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ST吉恩擬募資40億投新材料新能源項目

*ST吉恩(600432)7月4日晚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發行股票不超過6.6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1億元。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其中4.91億元用於羰基金屬功能材料建設項目(一期);12.66億元用於年產2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0.77億元用於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12億元用於償還借款。公司股票將於7月5日開盤起復牌。

天海投資逾390億收購全球500強企業美國英邁

繼今年2月首次透露擬60億美元併購全球最大的IT分銷商美國英邁公司後,天海投資(600751)7月4日晚間終於揭曉了這筆鉅額海外收購方案。本次交易成交金額約為60.09億美元,而劉益謙控制的國華人壽將作為聯合投資方提供40億元的收購資金。

根據交易方案,本次交易將通過GCL和IMI(即“英邁公司”)合併的方式實施,GCL系天海投資為本次收購而設立的子公司,合併後GCL停止存續,IMI作為合併後的存續主體成為天海投資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16年5月18日,IMI原發行在外的1.49億股普通股將全部註銷,原股權激勵計劃相應終止和取消。IMI原普通股股東將獲得38.9美元/股現金對價,原股權激勵計劃的持有人獲得相應償付。本次交易的成交金額約為60.09億美元,其中IMI全部普通股價值約為57.78億美元,公司股權激勵計劃部分的償付對價約為2.31億美元。

此次收購的資金來源為天海投資自有資金、聯合投資和銀行借款。按2016年2月17日天海投資簽訂附生效條件的《合併協議及計劃》時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計算,本次收購合計約為392億元,其中,天海投資自有資金87億元,聯合投資方國華人壽投資金額為40億元,剩餘部分為銀行借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