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回鍋肉炒出新味道

 擔當主角亮相熒屏 未來還要申遺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6月16日,為響應我省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川菜招牌菜回鍋肉品鑑會暨回鍋肉民間申遺行動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會上宣佈,以回鍋肉為主題的影視劇《川菜在廣島》即將開拍,同時,回鍋肉也將作為一項飲食文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報記者鄭茂瑜

回鍋肉亮相熒屏 展現獨特的川菜文化

“這部電視劇與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劇百菜入戲,盤盤精彩。”電視劇《川菜在廣島》和火鍋電視劇《激戰紅海》的出品人兼編劇姚席平表示。

近年來,主流影視平臺紛紛聚焦中國飲食文化,出現了一批諸如《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新疆味道》等優秀影視文化產品,收穫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喜愛。

“但是以川菜為題材的作品甚少,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儀式當天,主辦方負責人透露,為向更多的消費者推廣回鍋肉所代表的川菜精神和文化,近期,108道回鍋肉將亮相影視劇《川菜在廣島》,展現川菜當家“花旦”的獨特魅力。

“每個喜愛川菜的人,基本都會做這一道菜。”姚席平表示,想把這道流行的川菜做出新意卻不簡單,“但是,舒回鍋能將回鍋肉做出如此類型繁多,入口化渣,美味獨到,這與其30多年來的刻苦鑽研分不開。”據悉,這部三十集電視劇《川菜在廣島》的劇中原型就是“舒回鍋肉”。

“我希望,通過講述川菜師傅在日本廣島打拼的故事,生動展現川菜的歷史、人物和文化。通過這些可愛的人和可看的故事,能夠培育消費者對川菜的全新認知。”姚席平說。

  回鍋肉啟動民間“申遺”推動川菜走出去

“單單這一道回鍋肉,可以有100多種不同的做法!這其中孕育著我們的歷史和文明。為此,我特別倡議‘回鍋肉’民間申遺行動從今天開始!”“舒回鍋肉”傳人舒守見表示。

2013年,日本“和食”入選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繼法國、地中海、墨西哥和土耳其傳統美食之後的第五項食文化世界遺產,一起申遺成功的還有韓國的“醃製越冬泡菜文化”。

“我覺得非常遺憾,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卻沒有一項申報。”舒守見說。“入川不吃回鍋肉,等於沒來。”川菜資深廚政劉偉林說:“川菜走出去,走向世界,就要從第一菜回鍋肉開始!”

畫家蕭維光表示,為了讓回鍋肉在視覺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國首屆回鍋肉繪畫大獎賽組委會,也將參與申遺過程,共同推動回鍋肉的申遺成功。

目前,回鍋肉申遺已逐漸成為川菜行業共識。下一步,“舒回鍋肉”作為倡議和發起單位,將聯合各大川菜餐飲企業推動申遺進程。

延伸閱讀

回鍋肉的前世今生

回鍋肉起源民間,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北宋。到了明代,菜品基本定型。明人宋翊《竹嶼房雜部》這樣記載:“油爆豬,取熟肉細切膾(切片),投熱油中爆香,以少醬油、酒澆,加花椒、蔥,宜和生竹筍絲、茭白絲同爆之。”清末豆瓣的創制,則大大提升了回鍋肉的口感和品質,使其成為川菜中的當家花旦。

“舒回鍋肉”傳人舒守見將回鍋肉的歷史娓娓道來:回鍋肉是川菜家常菜中一道烹調豬肉的傳統菜式,也稱之為熬鍋肉。四川家家戶戶基本都能製作。回鍋肉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作為一道傳統川菜,回鍋肉是川菜考級的首選菜餚,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

但是,近年來,健康、綠色、時尚的飲食文化日益佔據主流,川菜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重油、重鹽、太辣,容易引起高血壓、高血脂,是消費者對川菜的固有印象。”省衛計委情報所研究員劉德齊表示,經檢驗發現,經過烹飪的川菜富含多種營養元素,以回鍋肉為例,裡面的飽和脂肪酸經烹飪,已經被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如何將以回鍋肉為代表的川菜推廣出去,樹立川菜的全新形象?今年3月,《四川省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創新工程,通過川菜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和創新,形成川菜“美食故事”,樹立川菜良好市場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