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憑什麼日賺1500萬?

范冰冰憑什麼日賺1500萬?

與其關心天價片酬,不如徹查明星偷稅漏稅

最近,前央視名嘴崔永元手撕《手機》劇組,順便把范冰冰的薪酬曝光了:4天6000萬天價片酬。

簡單算一下,每日的片酬就是1500萬,但是范冰冰的收入絕對不止片酬,如果算上他名下的公司,收入可能更多。

這幾年,一直就有媒體報道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崔永元這次直接亮出合同,算是把這件事做實了,明星片酬不是高,而是太高了!

更過分的是,明星掙這麼多還籤“陰陽合同”逃稅,這可不是小事,現在稅務部門已經開始去調查了,如果嚴重的話是要吃官司的。

“陰陽合同”是娛樂圈的一個內幕,小合同是可以示人的,上面寫的演出酬勞合理,但大合同上的酬勞高到嚇人,這才是這個演員實際要拿的費用大頭。

這個內幕被曝光後,相關調查可能不侷限於范冰冰一個人,“陰陽合同”極有可能是業界普遍的潛規則。

這個事情有多嚴重,看看昨天影視上市公司的股價就知道了,開盤幾乎是一片綠,還有幾家和范冰冰關係密切的上市公司,股價直接跌停。

01

其實,明星天價片酬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這算是影視行業的一個頑疾,很多人都知道,但不知道怎麼治。

2016年央視一檔“演員天價片酬”的專題節目,首次將“天價片酬”這個話題推入了大眾的視野。

節目指出,圈內很多當紅明星一部戲的片酬動輒8000萬元到1.5億元,使得製作經費嚴重被佔用,是國內影視劇質量急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據報道,目前國內一二線演員出演一部40集左右的電視劇片酬大概在20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單集片酬一般在50萬元至120萬元左右。

以孫儷為例,2011年拍攝《甄嬛傳》時,她單集片酬為30萬,之後拍攝《羋月傳》時單集片酬87萬。

再看看日本,一集製作成本1億日元的電視劇,演員總片酬為2000萬日元到3000萬日元左右,其中主演的片酬一般不會超過300萬日元,按最新匯率計算,約為17.6萬。

崔永元曝范冰冰四天6000萬天價片酬,並起底疑似大小合同、陰陽合同等偷漏稅等潛規則,把明星天價片酬又翻炒了一遍。

下面是2017年名人收入榜單揭曉,榜單前10位名人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范冰冰以2.44億的年收入搶得榜首寶座。

范冰冰憑什麼日賺1500萬?

2016年,范冰冰出演了電視劇《贏天下》,片酬約3000萬,《我不是潘金蓮》、《爵跡》,片酬約800萬、《封神傳奇》片酬約500萬、《絕地逃亡》片酬約800萬。

02

最近幾年,有關演員高收入的話題時常引起爭議,一部電影的投資,有一大半被大腕兒明星拿走,甚至有些在真人秀展示自我的“小鮮肉”,報酬都高得驚人。

針對這種現象,去年的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會議,中宣部副部長聶辰席就曾表示,會出臺相關政策來扼制明星天價片酬。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鵬舉曾表示:“畸形的片酬制度,已經引發了惡性競爭,同時壓低了影視產品的製作成本,必須通過制度來加以規範,來保障市場的良性運作。”

他還表示,通過行業來對片酬問題加以限制,是國外通行的一種方式,即便是40%這樣一個限制,也要比韓國等國家的限制要寬鬆得多。

這些官員表態不久,去年9月份,《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發佈,引起熱議,就連《新聞聯播》等都對此進行了報道和評價。

《意見》最核心的一條是,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演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

03

對於這個《意見》,很多人並不看好,因為明顯的片酬不是一份文件能夠決定的。

專家認為,市場環境是決定“誰比較貴”的重要原因,一個流量演員,一個非流量演員,後者什麼都好,就是有個坎,片子放那沒有人去看。

視頻網站買一個片子,目的很明確,第一個是點擊率,來消化CPM,為廣告商服務,第二個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付費用戶。而一線明顯就是最好的“流量演員”。

影視圈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曾有一部孫紅雷不太喜歡的戲找上他,為了拒絕孫紅雷將片酬報高了一倍,沒想到對方居然很爽快地答應了。

在中國,影視行業現在是典型的粉絲經濟,粉絲也會看中作品質量,但很多觀眾是奔著名導演、一線明星去的。

中國藝術研究院孫佳山去年撰文稱,大牌明星片酬為什麼會飆漲到如此離譜的境地?主要有兩個原因。

最為直接的原因是,當前中國的影視領域,正面臨著已危若累卵般的產能過剩,每年有半數以上的作品壓根不能出現在熒幕、熒屏上,只有知名演員參與的劇集和綜藝節目才會有相對穩定的收視率。

這樣的結果是,製片方對知名演員的嚴重依賴。同時,進一步使大量三四線和未成名演員喪失成名機會,讓作為文化工業關鍵要素的演員基礎,出現結構性塌方。

另外,在現有的電影、電視渠道不可能明顯拓展的情況下,廣電行業還對以視頻網站為代表的新興媒介持抵制態度,過剩的影視產能不能流向新媒體,又導致視頻網站開始自制內容,這又讓天價片酬問題雪上加霜。

因此,儘管廣電總局一再下發文件,限制知名演員的過高薪酬,但在這種行業樣態下,總是難以奏效。

另外,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站在觀眾的角度,公眾對明星的精神需求不斷增大。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所述,公眾對這類處於相對優勢地位的人群具有一定程度的關注,甚至達到信賴及崇拜。

為能看到高水平的體育或影視表演,得到一種良好的享受,公眾願意為得到這種精神享受出高價。因此,明星收取高價是公眾基於自身需求自願給付的,導致其勞動力價格不斷增長。

站在影視公司的角度,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有一位擁有良好公眾形象的明星出演,會產生更大的收視或票房效果,使企業獲得更多利潤。

所以,對於明星天價片酬我覺得沒必要過度炮轟,公眾應該關心的是,他們這些收入是不是合法收入?有沒有偷稅漏稅?

另外,監管部門完全可以設置一套更合理的調節收入的方法,比如,進一步提高明星收入的個稅徵收比例,並且嚴格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