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巧妹子」薛巧雲 從養豬場走進人民大會堂

“水鄉巧妹子”薛巧雲 從養豬場走進人民大會堂

講述嘉賓:薛巧雲●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創業之星、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十大農民女狀元

掃一掃觀看揚州發佈同步推出的“人物訪談微型紀錄片”。

記者 林倩雯

清晨5點,天矇矇亮,高郵市漢留鎮曾珏村巧妹子科技養殖園裡一片靜謐,只有荷塘裡不時傳出幾聲蛙鳴。

養殖園的豬舍裡養著一萬多頭小豬,一個女人的身影穿梭在豬舍間,看著活潑的小豬奔跑跳躍,她的臉上泛起了微笑。她是這家養殖園的女主人——“水鄉巧妹子”薛巧雲,也是當地家喻戶曉的“創業之星”。

從1980年懷揣借來的800元錢赴上海養豬,到回鄉創業辦起現代化的科技養殖園,再到帶領父老鄉親走上共同致富之路,改革開放讓薛巧雲有機會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與價值。2012年,她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一個平凡的水鄉農家女,從養豬場走進人民大會堂領獎,這不僅是薛巧雲個人的榮光,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高度重視和對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創業者的褒獎。

開空調、聽音樂、自動投餵飼料,“巧妹子”養豬不一樣

“你是我的小啊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養豬場裡怎麼突然響起了動感的音樂?循著音樂聲前行,左手邊是一片荷塘,層層荷葉中點綴著粉白的荷花,清新淡雅;右手邊的稻田中時不時傳來幾聲蛙鳴,稻葉隨風飄動。“這都是屬於我們養殖園的,稻穀可以給豬做飼料。不光如此,我們還自己發電,整個園內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薛巧雲指著不遠處一座類似水塔的建築介紹道,那是用來發電的沼氣池,發電量能夠滿足園內一切用電需求,沼渣則用來給農作物施肥。

一路向前,來到豬舍門口,薛巧雲打開門,原以為撲面而來的會是溼熱空氣夾雜著難聞氣味,沒想到卻是一陣清涼,“我們的豬舍有空調,冬暖夏涼,還經常放音樂,不能讓小豬崽遭罪,讓他們身心愉悅才能長得好!”豬舍內不僅配備了空調,還有自動飼餵系統。小豬崽們隨著音樂跑動、跳躍,豬舍內一片歡騰景象。不一會,自動飼餵系統將精心調配的飼料投放進槽,小豬崽們熱鬧地吃了起來。一頓飽餐後,《小蘋果》的音樂戛然而止,轉而換成了悠揚的薩克斯音樂,婉轉低沉,“現在吃飽了,放點舒緩的音樂幫他們消消食。”

荷塘、菜圃、豬舍……小橋流水,夕陽炊煙,園區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千畝養殖園是薛巧雲在2013年一手打造起來的,她憑藉自己踏實肯幹的精神與不服輸的衝勁,打造出養殖園“豬+沼+菜”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推動高郵生態化、規模化生豬養殖步伐。

改革開放初期遠赴上海養豬,八年賺了40萬元回鄉創業

翻看薛巧雲年輕時的照片,20歲的她留著一頭披肩長髮,身著紅色碎花的吊帶裙,完全是時髦女郎的形象。這麼一個時髦女郎,為什麼會想到養豬呢?“當時父親搞水上運輸,不慎被騙了一大筆錢,我就想要是養幾百頭豬來賣,不就可以幫忙把錢還掉嗎?”薛巧雲是家中幼女,卻理所當然地將責任攬在了自己肩上。

1980年,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就已顯露出海納百川的胸懷。薛巧雲懷揣著向親友借來的800元錢,義無反顧到上海郊區養豬。在之後的8年裡,她撿過垃圾、住過窩棚,硬是憑著與生俱來的一股倔勁,通過養豬賺了40萬元,“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我一個從農村走出去的女孩子,能夠憑藉養豬賺這麼錢,這是不得了的事情啊!”

2008年10月,情繫家鄉的薛巧雲毅然返鄉創業,在高郵卸甲建起了第一批豬舍。豬舍進第一批小豬時沒把好關,混進了帶病的苗豬,造成了疫情暴發,400多頭小豬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專程從南京請來的專家在檢查了小豬的情況後,長嘆一聲,對薛巧雲搖了搖頭,這等於給所有的小豬都宣判了死刑。薛巧雲的心一下子涼了。

滿腔熱情回鄉創業,這麼多心血和汗水,難道就這樣付諸東流?不!薛巧雲那股不信邪的勁頭上來了。寒冬凜冽,她直接搬進了豬圈中,吃住都與豬在一起,親自給每一頭小豬打針、喂藥。憑著多年的養殖經驗和悉心照料,近400頭病豬奇蹟般地被她救活一半。疲憊的她給南京的專家打去了報喜電話,電話那頭連連驚歎:“了不起,了不起,你一個農村婦女能做到這樣,太不可思議了!”

體檢查出宮頸癌中期,戰勝病魔後她要守護“菜籃子”

養殖場越做越大,日子也越來越紅火,然而在2015年,幸福向前的腳步卻突然急剎——薛巧雲體檢查出宮頸癌中期。這個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將原本陽光的生活撕開了一道口子,陰雲籠罩在薛巧雲的家中。當全家人都神情暗淡偷偷抹眼淚的時候,薛巧雲卻始終用她那標誌性的笑聲安慰家人,同時,她的內心一直有個堅定的聲音對自己說:“活下去!活下去!”

在薛巧雲的人生道路上,有著太多的“不可思議”。通過漫長而又痛苦的治療,薛巧雲終於戰勝了病魔,當她走出醫院大門的那一刻,覺得外面的陽光這麼燦爛、空氣如此清新,那是獲得新生之後的喜悅,“住院時我想的最多的就是食品安全,出院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生產出最讓人放心的食品。”

說到做到,通過幾年的發展,巧妹子科技養殖園二期現有有機稻、有機水果蔬菜種植基地1000畝,兩期加起來年出欄生豬3萬多頭,註冊了“水鄉巧妹子”無公害綠色品牌,目前已有香腸、鹹肉、肉包子、五穀雜糧(衝飲)、藕粉等深加工產品面世。“現在‘巧妹子’已經成了一張高郵名片,我覺得是對我的一種肯定。”薛巧雲說。“巧妹子”柔卻不弱,其精神內核是一顆強大獨立的心。

前些日子,薛巧雲和另外6名揚州優秀女企業家入選省百名女企業家服務高質量發展領航計劃,她雙手捧著榮譽證書,笑得無比真誠。“其實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幹企業的艱辛都一樣。對於我而言,苦與累都不算什麼,我都能扛過來。”

“巧妹子”變“領頭羊”,帶領父老鄉親走上致富之路

有時候,眼看身邊的農村姐妹在養豬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薛巧雲總是回憶起當初的那些日子,是婦聯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現在有能力了,她覺得也應該幫幫身邊的姐妹們。她聯絡全鎮女性養殖戶,建立了“高郵市巧雲生豬專業合作社”,熱心地把自己多年以來的養豬經驗無償傳授給大家,還組織定期開展信息交流,“我們的合作社已有600多戶村民加入進來,漢留有200戶、卸甲有400戶,戶均增收1萬元,基本上形成了較大的養殖規模。”

多年的打拼勞有所獲,當薛巧雲一步步實現著自身理想與價值的同時,一個個榮譽也接踵而至,全國創業之星、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十大農民女狀元、江蘇省創業之星、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一個平凡的水鄉農家女,從普通的養豬場走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

除了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薛巧雲還積極投身愛心事業。2010年,薛巧雲從高郵市婦聯處得悉,橫涇鎮有一個名叫迎迎的女孩,父母都是聾啞人,爺爺奶奶年老體衰,家庭十分困難。得到消息的第二天,薛巧雲便帶著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來到了迎迎家中,成了迎迎第二個“媽媽”,“我去了之後沒幾天,孩子就叫我‘媽媽’,但是直到現在,我都還不好意思答應。”幾年來,迎迎的生活起居全由薛巧雲一手操辦,她將迎迎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給這個小姑娘的少年時光塗上了五彩斑斕的顏色。

人物點評

巧手織就幸福路

改革開放40年,農村發展日新月異,以薛巧云為代表的廣大農村婦女,她們本為紅妝,但腳踩田間,氣魄不輸男兒,成為農村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巾幗力量。她們勤勞勇敢、踏實肯幹,登上屬於自己的一方舞臺,巧手織就幸福路。是她們,讓金秋舞動,讓大地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