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守寧靜史飛翔

獨守寧靜

史飛翔

獨守寧靜史飛翔

我生來就是一個好靜怕動的人。世間諸多樂事惟喜讀書與冥想。近一二年情況稍有好轉,開始喜歡起旅遊。但不論是讀書、冥想還是旅遊,目的皆出於一個,那就是——獨守寧靜。

老子說,“清靜為天下正”、“致虛極、守靜篤”、“清靜無為”、“致虛守靜”;莊子說,“恬以養志”;諸葛孔明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澹泊無以明志”。這些均是智者之言。的確是這樣,“靜夜悟道”、“靜中觀心”、“靜顯本體”。試想,月明星稀之夜,或清茶一杯,或古書一卷,嫋嫋氤氳之中,思通千載,心遊萬仞,那該是何等的一番幸福景象。當然你也可以於萬籟靜寂之中,一人獨坐窗前省察內心,此時許多白日煩勞一下徹悟,妄念全消,真心流露。

古人常言:忙裡偷閒、鬧中取靜。為什麼要靜呢?因為心靜則無慾,無慾則平和,平和則順達。可惜的是,今人對此多置若罔聞。不是不知理,而是無暇顧。現代社會的最大特徵就是忙。——忙,盲,茫,成了今天的眾生相。但是憑心而論,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無不是嚮往寧靜。所謂幸福,無非就是靈魂的安寧。人生享受,享受的是茫茫碌碌的生活,而不是平庸無為的日子;是平實無華的歲月,而不是燈紅酒綠的時間;是安然平靜的時光,而不是憤懣暴怒的態度。生活的本質就是平靜。“心地平靜,青山綠水”。平靜即淡泊,淡泊即不妄,不妄就能幸福。

李太白詩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倘若說穿了,那無非也只不過是從浩瀚天地亙古宇宙間借來的一小截流光歲月而已,“曇花一現”、“南柯一夢”,轉瞬即逝,“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好之為知,好好珍惜原本就來自不易的人生旅程。珍惜人生,那就要做到,少慾念,多恬淡,少喧囂,多寧靜。

我喜歡靜。靜心,靜氣,靜坐,靜思。靜是我與生俱來的性格。為了尋找寧靜,大學畢業後我沒有走向大千世界,而是選擇了終南山下、秦嶺北麓的太乙小鎮。如今,我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校園裡散步。遠眺終南,青山綠黛;近聽太乙,河水潺潺。與我那些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朋友相比我難免抱殘守缺、孤陋寡聞,但因此也清了雙目,靜了耳根,反倒能時常聆聽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人最難得就是寧靜。人一旦入了靜,即可無妄無慾,無怨無悔,跳出名韁利鎖,任憑一生淡泊。如此說來,靜不僅是一種心理的狀態,更是一種精神的境界,是一種崇高,是一種理想,是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大徹大悟之後的一種清醒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