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婚姻考驗道德,現在婚姻考驗修行

從前的婚姻,我指的是至少是我父母的那個年代,五十年代的婚姻,或者更早一些,比如我外婆,三十年代的人,那時候的人們有著不成約定的概念“結婚就是一輩子”。

所以,即便在婚姻裡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她們的婚姻都基本還可以續存。

比如我外婆的婚姻,持續到我外公去世,自然結束了她的婚姻生涯。

我相信外婆這輩子在她婚姻裡感受到的不好大於好,雖然從沒跟她談過這個話題。

我只記得在她的婚姻裡,我曾目睹外公類似“家暴”的行為,在外公追著打人的過程裡,外婆是逃跑和躲藏的狀態,直到外公“熄火”之後,她該做飯就做飯該幹家務幹家務,怎麼一個忍字了得。

特別是外公患有氣管炎,冬天的時候外婆還是在深更半夜之時起床為他煮開水或者是藥。

我覺得外婆的日子不好過,可她從未提起離婚二字。

從前婚姻考驗道德,現在婚姻考驗修行

到了我爸媽的婚姻裡,倒是聽他們說過很多次離婚,可如今這倆人還在一起慢慢變老,越是老了越是相互依賴著。

關於媽媽的婚姻,用她自己的話來總結就是“能過就將就著過”。

可如今呢,人們腦海當中的道德觀念不是沒有,而是越來越弱了。

有人說一個社會的進步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在離婚率上升,因為人們會更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遵循應該如何。

我認為,如果說從前的婚姻考驗的是人們的道德執行力,那麼現在和以後的婚姻考研的應該是個人的修行力。

以前,在社會的輿論體系裡,人們習慣去對應地找準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與大環境違背的部分隱藏或者壓抑起來,用大家公認的道德水準來要求自己。

比如,電影《無問西東》裡的劉淑芬,她有效藉助了大環境的氛圍給未婚夫施加壓力之後就把婚給結成了。

現在,身邊的人越來越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真實感受了。

當你面對婚姻的問題時,他們會告訴你“你自己做決定就好”

而不是像從前一樣遵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親”以及“勸和不勸分”的這些概念。

所以,再看電影《無問西東》裡的劉淑芬,她這輩子實在是為難她自己,當初逼迫一個不想跟自己結婚的人結了婚,後來守著活寡不說,最後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說到底,婚姻考驗的還是人性。

從前婚姻考驗道德,現在婚姻考驗修行

曾經讀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有一段是關於選擇,林跟梁說:“我可能愛上別人了”,梁回答“我尊重你的選擇”,於是他們的婚姻繼續前行。

所以,能否擁有一段好姻緣,除了我們常說的緣分在起作用,最重要的還是跟你自己有關。

我想,保住林梁婚姻的,是他們自己的人生境界。

梁思成沒有把自己當成婚姻裡的受害者,更沒有去逼迫林徽因為他自己的感受負責,雖然我們完全可以假想倘若換了一般的男人,他們完全可能歇斯底里地喊叫“你無恥,我們都結婚了,你竟然還跟我說你可能愛上了別人……”

這就是男人跟男人的差距,正因如此他才配得上林徽因。

也正因如此,林徽因才再一次選擇梁思成。

我想如今或者以後的婚姻,會越來越多地遵循“心甘情願”的原則,而不是違心地維持。

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理解,婚姻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親密關係,倘若這門功課不及格,會直接導致我們在其他方面掛科。

而好的婚姻關係,真正考驗的是你自己的生命品質。

試想,倘若你的內心猶如冬日暖陽,你一定可以給出一份溫暖,讓身邊的人依偎。

倘若你的內在有很多刀槍,身邊的人總是被劃傷……

從前婚姻考驗道德,現在婚姻考驗修行

人的本能就是渴求溫暖和快樂,逃避痛苦的,所以,一段好的婚姻必然與自己的修行階段有關。

而一段充滿苦澀的婚姻,說到底,還是自己內在的問題,向外求終究不得。

愛情是美好的,婚姻同樣是美好的。

所以,不如意的時候,我們不必質疑愛情和婚姻。

一份好的感情,取決於你的修行到了哪個階段。

如果你的內在足夠豐盈,哪怕遇到了不匹配的人,也是歲月無傷。

倘若,你的內在就像黑暗的沙漏,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會存在對的人。

  • 香港陽光心理諮詢中心

  • 深圳楊光在線心理諮詢有限公司

  • 為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提供專業、高端心理諮詢、培訓及企業EAP服務。

  • Add:深圳市南山區名商高爾夫球會C棟4樓

從前婚姻考驗道德,現在婚姻考驗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