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房地產是一個金融屬性極強的產業,最典型的兩個特徵就是金額大,流動性低,跟很多因素息息相關,比如政策,金融,供需,人口等,現在的全國樓市走到下半場,分化已經十分嚴重。

今天櫻桃來為你做個總結性的解剖,我會用到貝殼提供的一份數據報告,因為這些數據剛好跟我之前在文章內提到的很多觀點類似。

1. 宏觀政策和金融

從政策上看,房住不炒的中央方針,現在沒有誰會再懷疑,不會放鬆!沒有調控的二線城市都會陸續調控。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但是調控是有周期和輪動機制的,像濟南,南京等二線城市,因為調控較早,力度較大,市場相對平穩,這個平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成交量,一個是成交價,並且量在價先,成交量相對平穩之後,成交價也會趨於穩定。

而像深圳,北京這些一線高壓城市,調控是最早的一批,向來是樓市的風向標和排頭兵,其走勢對全國都有借鑑意義。

比如北京,櫻桃從去年底,包括今年初屢次在文章裡明確勸大家,北京因為已經下跌20%,剛需可以考慮入手了,今年2月份發了一篇文章(央行發信號了,2018投資買房建議(乾貨),)現在回頭看依然適用,投資止步,剛需看情況出手,新房有20%價差的可以買,不要買二手房。

而實際的數據也跟我的判斷是一致的,從18年3月份開始, 特別是317調控後,北京二手房均價持續下跌了11個月之後在3月份止跌上漲,並且連續上漲。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我也明確的告訴了大家,北京不要擔心能漲多少,行情只是小幅反彈,漲5個點可以,漲10%都很難,想漲百分之二三十基本上不可能,調控這麼嚴格,換房族基本上都是非普通住宅,8成首付,喪失了金融屬性,沒有了槓桿,也就沒有那麼多的人有能力隨隨便便拿出八百萬一千萬買房的。

所以現在手頭儲蓄不多的剛需們大可安安心心的再攢兩年錢,未來兩三年調控不可能放鬆,樓市以平穩為主,大家都有機會上車。

從貨幣和金融來看,目前的基調還是去槓桿,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傳達的精神非常明確:

“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只是在操作上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

這說明政府去槓桿的決心未變,去槓桿必然導致貨幣增速大幅下降,流動性緊縮,我們的M2同比還在繼續往下走.

貨幣政策依然還是穩健為主,但是可能會繼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比如逆回購利率,這樣對我們買房的存量貸款就沒有影響,只是增量有影響。

我之前說過,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小,因為加息實在是影響太大了,而逆回購利率雖然也是加息,但意義導向還是完全不一樣的,隻影響增量,不影響存量。目前我們的經濟還處在轉型中,企業的盈利能力沒有明顯的改善,現在企業已經不堪重負,負債率又特別高,地方城投平臺更是如此,如果加息,他們的利息又高了,財務成本增加,企業更是岌岌可危,裁員下崗的問題又會嚴重,考慮到國內企業的脆弱性,我們現在是非常不願意加息的,最好是能拖就拖,能不加就不加。

同時,我們的消費數據也十分不樂觀,從出口降速以來,消費一直被寄予厚望,但是從2017年下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據一直在下滑,由於房價上漲對消費能力的透支,消費降級已經是很多家庭的選擇了。

所以從貨幣的基本面看,過緊和過鬆都不太合適, 依然穩健。


  • 2. 房貸利率和居民槓桿率

過去幾年,老百姓變了,被互聯網和金融不斷衝擊洗腦的這一代人,變得不愛儲蓄了,以前的文章老有說中國人喜歡儲蓄,現在老有人說中國人太愛用槓桿了。

但是不管怎麼樣,事實是居民槓桿率過去幾年以來,增速飛快。中國目前的房貸收入比非常高,這說明啥?

首先,我們賺的還是不夠多,賺的錢全用來還房貸了;其次,都還房貸了,哪還有錢去消費?所以才有消費降級。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貝殼數據顯示,中國的房貸收入比已經達到74%,而美國降到了71%的水平,中國比美國還高了。

從未來看,居民加槓桿十分有限,因為居民負債真的太高了!

大家都知道加槓桿的錢都去哪了?只有房地產能吸納這麼多的貨幣。

再打開看下各個典型城市的房貸收入比看,深圳一騎絕塵,我一直以來就說,深圳人民在槓桿的利用上絕對是全國人民的老師,投資炒作之風十分盛行,公司買房,投資買房佔的比重很大。

我之前也專門分析過這個問題“櫻桃:深圳重要調控文件流出,看完讓我驚呆了!”。

而在二線城市裡面,廈門是最高的,廈門島內面積小,用槓桿很容易撬動這個小球。不多說了,不然廈大教授又要來了。

再從居民的貸款額新增變化和趨勢來看,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居民貸款額是呈下降趨勢的,這跟大家的感覺應該一致:那就是從2018年以來,槓桿一直在下降,這說明整體上,樓市的確沒那麼熱了。

  • 3. 人口

關於城市化進程和人口,我之前也專門寫過人口的分析文章,結論是什麼?

首先,2018年,2019年是一個絕對的拐點,因為從1991年開始人口劇減,只有2008萬人,比1990年的人口減少了613萬,降低幅度達23.4%,接近四分之一了,簡直是斷崖式下降

從91年到99年,這部分人群到了已經畢業或者接近畢業的年齡,還沒到買房的核心時間窗,真正要體現到房價的需求上面,可能還要延遲幾年,但是至少說明了一點,人口的出生率從2018年是一個開始的拐點,這也是為什麼2018年我們的磚家要拿生育基金說事的一個原因,後面因為人口因素引起的購房需求會逐步減少,這是從人口這個大基本面來看的。

另外,現在生不起,不敢生的90後這一代的平均使用面積,隨著出生率的降低會大幅減少大戶型房子的需求,小兩口過日子只需要個小三房。

而且我還沒有考慮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其次,從結構上分析,長期從城市化進程來看,人口必然引發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在房價上的巨大反差,因為現在三四線因為棚改紅利期還沒有過去,一旦最後這波棚改驅動慢慢消失,沒有人口流入支撐的大部分三四五線城市,漲完這一波,就歇菜了,而且會迎來一個非常漫長的調整期,況且前段時間又放出消息,說棚改力度會大大減弱,這些都會加速三四線樓市紅利期的提早釋放。

也許,距離小鎮樓市蕭條的那天真的不遠了。

再次,對人口長期淨流入的一線城市,比如深圳,這幾年每年流入的人口還有五六十萬,深圳人口平均年齡是32歲,80後居多,2015-2017年,1980-1985出生的人換房特別多,未來幾年,仍是1985-1990年出生的買房換房高峰期。

特別是經過這幾年二三線也普漲後,比如廈門、杭州、武漢、成都、南京跟深圳的價差在縮小,很多人在準備入戶深圳買房。

需求是有的,但是房價短期漲幅過高了,透支了需求。

而且深圳調控升級後,市場被再次打壓,因此中短期內(兩三年),房價很難明顯上漲,剛好也給了市場累計足夠的購買力,消化泡沫。

為下次需求爆發積累能量。

這些最後一點就是城市圈的概念,三大城市圈已經形成,而且我認為人口會更加聚集,環滬,環京,環廣深三大城市圈,隨著高鐵的逐步完善將虹吸更多人口。

其次是重點城市和各個省的省會城市為核心的第二梯隊,西部的成都、重慶,中部的武漢、長沙,東部的杭州、南京其實還是環滬城市圈概念,沿海省份的福建廈門、福州,山東的濟南和青島,北部的鄭州、西安等省會城市,長遠都是具有人口吸附力的中心城市。

4. 總結

最後我來總結下樓市下半場的基本面:

從政策上看,堅持房住不炒的方針不動搖,短期內不會變。

從市場來看,2016年10月份熱點城市普遍調控以來,一線城市,北上深已經在橫盤調整,廣州慢半拍,目前陰陽合同依然盛行;二線城市中,廈門房價已經處於下跌中,福州、南京、濟南、青島、成都、杭州、鄭州這幾個熱點城市的二手房價,高點已經過了,想要成交,必須要降價。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目前只有長沙、重慶、西安、武漢、杭州,由於限價嚴格,存在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因此新房市場仍然較為火爆,甚至是一房難求。

還有一些弱二線城市,比如南寧、昆明、貴州的新房市場,由於上漲較晚,目前屬於補漲行情。

三四線城市,依舊是我所說的那個原則,翻倍的就差不多漲完了,沒有的大概率繼續漲,因為三四線城市走向很大程度取決於棚改貨幣化政策,庫存多的繼續去庫存,貨幣繼續寬鬆,想不漲都難。

我後面會持續重點關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信息比較閉塞和落後,反應也會慢幾拍,三四線城市一定要多關注一二線城市的動向,就如2015年上漲,深圳最先啟動,半年後才輪到上海,2016年北京才啟動,然後才是廣州和二線城市齊飛,到2017年三四線才有反應。

下跌也是這樣,各個城市的輪動節奏不一樣。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樓市上半場已謝幕,下半場怎麼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