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爲什麼願留楊志,卻不願留林沖?

mhj780916


古往今來水滸傳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但是人們只看到水泊梁山好漢的表面文章,卻很少了解其中的爾虞我詐,水滸人物一百單八將其實是各有千秋,這些人聚義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不一樣故事。

今天就王倫留楊志不願留林沖一事,這其中也是有因緣的。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那是朝廷的命官,雖然被奸臣高俅父子陷害,落魄到此,但是林沖畢竟是朝廷的緝拿的兇手 。收了林沖等於養虎為患,所以王倫絕不會幹這樣的傻事。

但是事與願違,林沖的一意孤行最終導致王倫不得不委曲求全,留林沖暫時待在梁山。

可萬萬沒想到,這個林沖卻是日後要他命的人。王倫的算盤沒有打好,反到引火燒身,毀了自己,最終被林沖殺死,失去了寨主的位置。


而楊志這個人與林沖卻是截然不同的,楊志出身顯貴,據說是楊家將的後代,在押送生辰綱被晁蓋等人劫了之後,被朝廷制裁,最終流落江湖,無家可歸,走投無路才想到投奔水泊梁山。

但是楊志在上梁山時居然遇到了林沖下山,林沖因王倫一紙“投名狀”被逼無奈才下山索取,可沒想到遇到的卻是楊志。不打不相識,二人彼此認識後,楊志卻不願在上梁山,而是選擇了與魯智深一起收復了二龍山。

其實說白了,王倫不願留林沖也是怕日後林沖有所作為,就林沖的名氣和地位想超過他那是綽綽有餘,所以王倫怕日後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對林沖是百般刁難。

而對於楊志,王倫就有點肆無忌憚啦,楊志雖然也是朝廷的一個小吏,但不至於功高蓋主,更何況楊志的想法只是尋個出路罷了。因此王倫想留楊志也不會留林沖。

當然了這只是王倫的個人看法,其實林沖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偉大。

當然了,就算王倫留楊志在山上,楊志也不可能願意留下來。這其中多少也與林沖有點關係吧。

但生活卻又戲弄了楊志一回,當初王倫一心想留住楊志,給他一個位置,但是楊志卻選擇了離開。後來轉了一圈,楊志又回到了梁山,這也許就是命。

這就是“青面獸”楊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楊志。

總之,王倫這個白面書生,他在林沖與楊志之間的抉擇,怎麼說也阻擋不了他的末日到來,就算留下楊志,日後也必然是這樣的結局,因為後來上梁山的是晁蓋,吳用等人。



這夥人一旦上了梁山,自然沒有王倫好果子吃,天要滅你再怎麼破解也是徒勞,這就是人的宿命,不認命都不行,因此王倫不被林沖火併也遲早要送命。


任馳贏天下


水泊梁山最早佔山為王的不是宋江和晁蓋,而是白衣秀士王倫,王倫是落第秀才,是柴進扶植起來的,想做賊頭,沒有靠山是不行的。

當林沖和楊志因緣巧合的聚在了梁山之後,王倫笑迎楊志卻黑臉攆林沖,這是為什麼呢?就讓(秉燭讀春秋)為你一一解密吧。


話說林沖的娘子被高俅之子看中後,高衙內一直想調戲林娘子,但林娘子誓死不從。為這事,林沖攤上大事了,被高俅陷害,火燒草料場,林沖被逼雪夜上梁山。

林沖上梁山後,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倫百般刁難林沖,讓林沖三天之內交出“投名狀”。所謂的投名狀,就是讓林沖在山下殺一個人,表示入夥。

林沖無奈,但接連三天都不忍下手傷害無辜。後來,在山下巧遇青面獸楊志,二人打鬥多時,通名報姓後相識相知,英雄惜英雄,攜手去見王寨主。

王倫見林沖三天期限已過,仍然交不出“投名狀”

,不由分說,就要趕林沖下山。對楊志卻熱情挽留。原來這其中有貓膩。

王倫目光短淺,不是做大事業的人,他之所以佔山為王,無非就是臨時餬口飯吃。等以後有了和朝廷攤牌的資本後,投降朝廷是必然的事情。

熱情挽留楊志,是為自己留條門路,因為楊志京城有門路,這次丟失了生辰綱,楊志就是打算去東京汴梁活動一下,看是否能官復原職,打點些銀兩,讓朝廷不再追究自己的責任,正好路過這裡,被林沖請到了山上來了。

王倫挽留楊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楊志是五侯楊令公之孫、武舉人、曾做制使的楊志身份也不低。

按說林沖曾經也是宋朝體制中人,身份不比楊志低,武功比楊志高不少,林沖才是無家可歸之人。

說實話,楊志不一定看得上小小的梁山賊人這個頭銜呢。王倫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想留的極力挽留,而對於極力想找個安身之所的林沖卻狠心趕走,世界有時真的不公平。


其實說白了,王倫是怕惹禍上身,我們知道,王倫和後來的宋江有得一拼,就是時時刻刻想著詔安,林沖是高太尉的死對頭,高俅對林沖是除之而後快,同樣林沖對高俅也有不共戴天之仇,王倫害怕以後無法面對高太尉,這就是白衣秀士擔心的地方。

林沖“殺人放火帶刀入堂”的罪過太大了,留下林沖,惹怒高俅,一但大軍殺來,王倫怕帶不起這個責任。

王倫的眼中楊志是屬於親朝廷派,而林沖已經成為了反賊,與朝廷對著幹了。王倫的面前林沖與楊志不論武力和身份是天然的對手,後來,由於晁蓋和宋江吳用的到來,都為林沖說情,既然林沖趕不走,留下楊志正好制衡林沖。

說到底,王倫就是忌憚林沖,林沖是朝廷要犯,加之武功高強,王倫怕壓制不住林沖。


再說杜遷、宋萬、朱貴都反對趕走林沖,畢竟林沖是他們的恩人柴進寫親筆信介紹的。行走江湖,講的就是義。

後來,出於義憤,也出於對排座次的不滿,林沖手刃了王倫,但自己沒有做寨主,反而讓給了晁蓋,其實這就是林沖沒有遠大理想的表現,王倫好歹留下了走投無路的林沖,要麼手刃王倫自己做寨主,要麼忍氣吞聲,殺了王倫,成全了晁蓋,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林沖何苦啊!



秉燭讀春秋


林沖儘管懷揣著柴進的推薦信而上得梁山請求入夥,卻受盡了王倫的百般冷遇,後雖被勉強接受,但也沒有少受王倫的窩囊氣。但是楊志卻有兩次拒上梁山,第一次是王倫讓林沖去納投名狀時,林沖遇上了楊志,兩人大戰五十餘回合而不分勝敗。王倫見楊志一身好武藝,便相請楊志入夥。其時,楊志還志在仕途,便回絕了王倫。第二次是楊志丟了生辰綱,而走投無路時,同樣還是沒有上梁山。那為何林沖一定要纏上王倫呢?這主要有以下的幾方面原因。

其一,林沖犯得罪重,而楊志犯得罪輕,尋常山頭容不了身。林沖殺死差撥、陸虞候、富安等三人,又火燒大軍草料場,乃是犯了軍中大罪,官府絕對不會輕饒。王倫不接受林沖入夥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敢得罪官府。而楊志雖丟了生辰綱,但最多也是失職之過,再則,這生辰綱是梁中書送給蔡京的賀禮,屬於私活。所以,楊志丟了生辰綱,其實並不能算大罪。

其二,林沖雖武藝高強,但比較慫,活得窩囊,容易遷就。林沖在妻子遭到調戲時以及被刺配滄州的途中,其表現都很窩窩囊囊,這並非是對林沖的苛求。林沖自認是位好漢,如果說高衙內調戲林沖妻子,但並沒有得手,說林沖該忍也就算了。但是,林沖在野豬林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其時,董超、薛霸欲結果了林沖的性命。書中寫道:...林沖見說,淚如雨下,便道:“上下,我與你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說甚麼?門前救你不得。

但凡是江湖好漢,絕不會在臨死前哭哭啼啼,而乞求活命的。再則,都如此境地了,還向董超、薛霸乞求活命,能管用嗎?換上魯智深、武松等人也都絕不會如林沖這般。就連阿Q在被處斬時,都想大喊一聲: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所以,在臨危時乞命,這或許是普通人的本能,但絕不是“好漢”該有的作風。

楊志在丟失生辰綱後,對曹正等說道:王倫當初苦苦相留,俺卻不曾落草,如今臉上又添了“金印”,卻去投奔他時,好沒志氣。因此躊躇未決,進退兩難。” 兩相比較,可以說林沖雖武藝不輸於楊志,甚至還有可能略高於楊志,但在志氣上卻輸了楊志一籌。

其三,林沖在體制內待得太久,而缺乏江湖生存的能力。像魯智深與宋江等,這些官場體制的人,都糊里糊塗地進了黑店,中了蒙汗藥,而差點成了包子餡。但是,武松在路過孫二孃的黑店時,卻可以逃過蒙汗藥,這就是江湖草莽與官場體制內的人,在江湖上生存能力的差別。林沖就缺乏江湖獨自生存的能力,所以一旦柴進給了林沖“上梁山”的這根救命草,其便就賴上了王倫。

而楊志雖也曾是官場體制內的人,但其長相不受人待見,其仕途也不會平坦,應該是碰過不少次壁,從而練就了一些江湖謀生的手段。再則,楊志之前失陷過花石綱,也有了江湖逃亡的經驗。


歷史聞知社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王倫趕走林沖是正確的,因為這傢伙不是好人。

林沖是個卑鄙小人。

他為了自保,怕被高太尉追殺,被髮配之前寫了一個休書。這樣一來,林沖自己就安全了,反而高太尉就會去逼迫他的老婆。萬一他老婆同意了,林沖性命就保住了。

萬一不同意,這也不管林沖的事情,高太尉一般不會繼續弄死他。

最終,林沖沒死,他老婆受逼迫不過自殺了!

就這種人。

另外,魯智深冒死救了他,並沒有暴露身份。林沖卻把魯智深的底細,告訴押解的公差。為什麼?

其實也不復雜。

林沖知道魯智深在老家居住,以他的脾氣一定會去照顧林沖的老婆。但要是讓魯智深不要管他老婆,這種話林沖可說不出口。就算說了,魯智深也不見得會聽。

所以,洩露給公差,高太尉必然去對付魯智深,魯智深只能跑路。

這樣一來,林沖老婆就沒人罩著,十有八九會屈服嫁給高衙內,這樣林沖小命就安全了。

為什麼魯智深上山以後,很快就不理睬林沖,和他保持距離?

就是魯智深看清楚這傢伙是什麼人!

這樣一個卑鄙又頗有武功,又有野心的人,如何能夠留下來?豈不是養虎遺患!

相反,楊志確實一個性子直爽的漢子。因為生辰綱被搶劫,激動之下差點自盡。後來遇到惡霸牛二欺負人,寧可坐牢也不受氣,將他殺了。

所以,寧可留下楊志,也不能留下林沖。


薩沙


話說,落第秀才王倫仕途之路不通,幸得小旋風柴進資助,遂棄筆從戎,在水泊梁山落草安家。

有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旱地忽律朱貴幾名得力助手的輔助,佔據梁山寶地,好不快活。

日子倒也相安無事,直到這一天來了林沖。

一個人走起背字來,當真是破屋偏遭連夜雨。林沖家破人亡之後,被刺配滄州。雖然看守草料場的差事差了些,但安於現狀倒也還好。無奈火燒草料場、風雪山神廟場,最後的寄託化為泡影,迫不得已夜奔梁山。

王倫瞭解到這些之後,對林沖產生了拒意。假設,林沖不落魄還好些,王倫需另眼相待;或者,林沖本事小些也好,王倫可以管制他。

這些都不具備,林沖的武力值太高了,權衡之下,他發現制衡不了林沖。更何況林沖已經背上了反叛的罪名,高太尉一直欲除之而後快。

這樣的人是個定時炸彈啊,奈何直接攆他走,又礙於柴大官人的面子,只好用了投名狀這個主意。

無巧不成書,納投名狀時,林沖碰到了楊志。二人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山上一聚,王倫瞭解了楊志的來去。楊志是名門之後,雖有失職之錯,卻正逢恩赦,此時正去東京謀求復職。

王倫心生一計,這是一名人才啊,把楊志招上來吧。楊志有背景,可以給自己多備一條出路,楊志有武力,留下可以制約林沖。

相比較與林沖,楊志這樣的人正是王倫所需要的,王倫也是真想留下楊志。這就是王倫願留楊志,卻不願留林沖的解釋吧。

可惜世事多無奈,並不是想怎樣就怎樣,最後的結局是:想留下的不留,不想留的卻留下了。


化雨春風沐光影


如果單單來看王倫和宋江,兩人做個比較,武功才幹眼光,宋江就比王倫厲害多少?還真不見得,可是兩人的人生經歷怎麼就差距那麼大呢。我覺得根本就在於舍與得上面。

這個宋江就是一個押司小吏,相貌醜陋,地位不高,為什麼就在江湖上博下了那麼大的名頭,其實說白了就是四個字:樂善好施。這裡暫且不管宋江是真心還是有目的,你看宋江見了人就送銀子,他給人銀子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表現的十分誠懇,真心實意的要給你錢花,難怪受過他恩惠的人無不交口稱讚,感激涕零。宋江當了頭領之後,碰到個能人上山就會做出個樣子要讓出老大位子,顯然,他這只是做做樣子,因為沒有哪個老實人真會去坐這個位子。可是他每次都這樣,見人就拜,動不動就哭,姿態低的不能再低,好像這一切都是發自肺腑的,人家就算看透了,心裡也覺得舒坦啊。所以就算好多好漢都是被宋江坑蒙拐騙上山的,最後也都對宋江心悅誠服。



說了這麼多宋江,就是想說說王倫。王倫好歹也是個讀書人,這讀書人裡面的胸襟氣度一點學不到,那酸腐氣息卻學了一大堆。這個王倫作為一個文化人,一個土匪老前輩,又有柴大官人當靠山,似乎前途光明,但實際上呢。當時的他有啥呢,除了自己和小嘍囉,就兩個手下,這兩個手下綽號很厲害,一個摸著天,一個雲裡金剛,名頭很響,人高馬大,但卻是銀樣蠟槍頭,本事平常,更悲催的是這兩人壓根也不是他心腹。這就足以說明王倫不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御人本事,都不咋地。

這樣的一個山頭,雖然算是個老資格,但是毫無人才,毫無發展前途。往上說,隨便一個知州派個兵就剿滅了,往下說,隨便來個強人就可以乾死這三個頭領,自己獨霸山頭。這時候的王倫無論是說自保還是發展,都要一樣東西,那就是人才。

後來林沖來了,後面還有柴大官人的關係,如果王倫是個心胸開闊有見識的人,應該大大歡迎才對,如果他跟宋江一樣,林沖來了主動讓位,林沖孤身一人,還真的會去坐那把交椅,肯定不會,反而會對他感激十分。就算王倫沒有心胸,有點手段的話,他明面上也應該交好林沖,實際上去架空他,為他所用。可是他乾的是啥呢,各種刁難啊,還非要林沖殺個人,立個軍令狀,目的就是趕林沖走,怕他威脅自己地位。林沖本來媳婦保不住,自己被陷害,鬱悶的不得了,王倫這麼一搞,他更是氣死了,就等著機會要收拾王倫呢。

林沖為了這個軍令狀,遇到了楊志,兩人幹了起來。王倫看兩人打了許久,跳出來裝好人,極力拉攏楊志,林沖如何看的不明白,王倫這是憋壞要對付我呢,對王倫的怨恨到了極點。王倫拉攏楊志想牽制林沖,他自以為很高明,實際上愚蠢至極。首先林沖來了這麼久了,他作為一個寨主,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卻無法另一個林沖折服,他又憑什麼就認為自己可以另一個與林沖本事差不多的楊志折服呢,王倫哪裡來的自信?其次林沖好歹認識久了,性格脾氣都清楚了,楊志以前從沒見過,你王倫如何知道這楊志是什麼人,沒摸清狀況就胡亂拉攏,實在可笑。再有一點,王倫之前統共就管兩人,加上林沖不過三個,需要搞得那麼複雜嘛。


綜上,王倫想留楊志而不喜歡林沖,只是他一廂情願自己的幼稚想法而已,他覺得既然趕不走林沖,那就留下楊志牽制他,但他也不想想他能控制得了楊志嗎?結果楊志志不在落草,他也沒留住,卻更惹得林沖怨恨。後來呢,晁蓋一夥人來了,那可是有文有武,還加個大法師,個頂個比他們自己強,人家略施小計就讓本來怨念頗深的林沖爆發了,最後王倫被林沖乾死了,可憐可悲。


一覽眾河小


首先,這裡的林沖是原著裡的林沖。不是影視劇裡的那個,對朋友講恩義,對家人講情義,不肯傷害老幼,不肯殘害無辜的林沖。無論是97版還是11版,還是梁朝偉版的林沖都非常讓人同情,讓人敬佩。

然而,原著裡的林沖呢。魯智深要救他,他轉頭把魯智深賣了。李小二冒著全家人的生命危險,為他刺探消息,他為了不跟陸虞侯正面衝突,拿刀大搖大擺地在街上示威,讓陸謙知道“我已經知道你們的秘密了,你們別想害我”,嚇得李小二〖捏了兩把汗〗。王倫讓他殺個無辜路人當投名狀,林沖說〖這事也不難。林沖便下山去等,

只怕沒人過〗。殺戮無辜,毫無心理負擔,怕的只是沒人來讓他殺。

誰也看得出來,林沖絕對是個翻臉無情,不翻臉也無情的狠角色。

楊志呢,你可曾見過他殺過無辜?牛二那麼無賴地欺侮他,他也是忍無可忍了才殺了他。並且,牛二欺負他,他就殺牛二。高衙內欺負林沖,林沖可是從不敢讓他不快的。

楊志,你只要不惹他就是了,林沖卻不行,遠比楊志難馴的多。

楊志曾經沒錢吃了人的炒肉,人給他要錢。換了李逵等人,早就拿板斧砍過去了。楊志卻一邊說〖下次還錢〗,一邊跑出去,因為他實在沒錢啊。可以看出,楊志的人品還是相當好的。

反觀林沖,在大風雪夜裡,他要去人家屋裡烤火,別人很熱心地給他說〖你自烘便了,何妨事〗。他卻把人打走了,把老莊客的鬍子都燎了。

這樣的人品,實在不讓人安心啊。

只能挑一個的話,讓誰也得願意挑楊志啊。

更重要的是,讓楊志上山有制衡作用。

楊志是在林沖上山之後來的。林沖本事很大,王倫根本不是對手,朱貴、宋萬等加在一起才能對他有點威脅,但作用實在有限。如果哪天林沖決定孤注一擲,他們也沒辦法。

而楊志跟林沖本事相當,誰也壓服不了誰,能形成二虎相持的局面。王倫可以居中搞平衡,拉一派打一派,誰強就削弱一下,誰弱就扶持一下,讓他們永遠相爭,王倫作個總裁判。誰也不敢輕易對王倫下手,因為誰也不知道對方怎麼想的,一旦自己想火拼王倫,而對方跟王倫一聯手,自己只有死無葬身之地。

這就是古老的分化制衡術。

因此,王倫見到楊志,就像見到救命稻草一樣,迫切希望他上山。


待我施為地煞變


【月夜論水滸】
在水滸傳的人情世故中,林沖其人的儒雅表現為清高而自私的一面。而王倫同樣為落榜的秀才,同樣孤傲而清高,又是梁山的第一任龍頭老大。無論從老大的性格及權力來講,無人願留一個自命不凡又略顯清高自詡的人在手下。



那麼,林沖與楊志同為軍中英豪,軍人世家出身,但楊志確是徹底武夫的性格,卻沒有林沖儒雅清高的秉性修為。楊志滿臉絡腮鬍,手提大刀,一怒之下可以殺掉休辱自己的大蟲,殺氣中有股無拘無束的豪氣。王倫可以容得下楊志,但卻絲毫容不下林沖。這裡面的種種矛盾,已然為後來林沖火併王倫埋下了惡種。今日之果必有當初之因。昔日之朋友必然淪為刀兵相見之局面。 縱觀整個梁山泊人物中,內部惡鬥的也只有這麼一起事件。林沖有其過人之處,也有其與人文環境不對付的地方。王倫有其精打細算的細膩或稱小心眼兒,正如王倫對晁蓋所說,本處廟小,無法容留諸位大神。


風行君帶你從細微處解讀不一樣的文史,歡迎欣賞


四面風行


不邀自來,這個問題有意思。

梁山在《水滸傳》中,其實是分為三個時期的。分別是:王倫時期,晁蓋時期,和宋江時期,這個應該沒人反對吧。

王倫拒絕林沖,盛邀楊志,這件事是發生在王倫時期,即梁山初期。當時,梁山也就是一個尋常草寇窩,遠沒有後來,成為宋徽宗筆下的“四大寇”。

而王倫這位首領,本質上是個不得志的秀才,中國有句古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自然梁山在王倫時期,是一位“安靜的小草寇”。這不但是秀才王倫的本質決定的,更是王倫身後的投資人決定的。

梁山也有投資人?當然!在林沖遭到王倫拒絕入夥時,杜千和宋萬說過:老大喂,這不等於不給柴大官人面子嗎?而《水滸傳》裡也多次寫道柴進最喜歡“專一招集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常常囑付我們酒店裡: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所以,王倫時期的梁山,本質上等於是柴進的“暗勢力”。柴進,周世宗柴榮之後,屬於“場面人”,一旦“場面上解決不了問題”,那麼該誰出手了?當然是“暗勢力”。不然都以為柴進傻啊?花錢養閒人?

明白這個背景,再看林沖,他被柴進推薦上山,首領王倫清楚武功敵不過林沖,又有柴進推薦,此刻林沖在王倫眼裡,等於是一個隨時能取得自己的“備選”。

面對這樣的強悍競爭對手,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走您,我們廟小留不住真神。第二個就是,必須讓林沖懂規矩。

王倫其實本意是選擇了第一條,但以他讀書人的頭腦,明白林沖其實是趕不走的,所以通過設置一系列的障礙等,讓林沖懂規矩,是龍給我潛著,是虎給我臥著。

效果如何?果然非常好!若沒有晁蓋等人前來攪局,林沖保證會老老實實的在王倫手下。

明白了林沖,楊志其實也就簡單了,其一,拉楊志以制衡林沖。其二,由於林沖的存在,增加了王倫的不安,讓王倫有了危機感,想增強實力,擺脫柴進幕後掌控,或能跟柴進能討價還價的籌碼。

其中,制衡林沖的意思,是最強。因為林沖對王倫來言,就是一顆不知何時爆炸的炸彈,而楊志則是拆除這個炸彈的人選。


靜者為王的江湖


王倫留人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能管住,要聽話,二是能幫忙,別惹禍。

先看林沖,首先管不住,京城出來的軍官,武藝高,見識多,治軍統兵一定遠勝他人,時間長了,隊伍姓王還是姓林就不好說了,此一。林沖有柴大官人的推薦信,梁山說到底是柴大官人在官府眼皮底下設置的惡人谷,大官人是真後臺,王倫是前臺職業經理人,林沖雖然在山上沒有人脈,但是日後萬一柴進要換高管,也是一句話的事,王倫不擔心才怪,此二。然後看惹禍,林沖身犯重罪,得罪的是太尉高俅,倘若此時,不用節度,一兩個董平張清那樣的兵馬都監,或是花榮這樣的知寨,就能給梁山帶來殺身大禍,這都不用高俅安排,下面的人自會主動,到時候柴大官人管不了,王倫得自己承擔後果。更為要命的是,林沖此人一臉苦相,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一般人這種情況,朋友也不會有幾個(魯智深是仰慕林沖武功,並天生俠義心腸,和林的交情也是一般,林也沒拿魯當生死之交)更別指望陌生人理解幫助了,王倫天性自私,對這種境遇的人自然沒有好感。

再說楊志,楊提轄官小職微,楊家將後代根本唬不了人,雖然武功不錯,但是沒有管理經驗,到處自稱楊老令公之後,明顯自信不足,能力不強。而且工作失誤之後,還想做工作再進去體制,是一個慣於被管理的優秀人才,此一。楊志不認識柴大官人,算是自主招錄的人才,上層路線沒有優勢。同時,武功也好,可以有效對抗林沖,此二。楊志最大的好處是汴京有路子,王倫如果雄心大一點,通過楊志,花錢找上樑中書等大官,就可以脫離柴大官人,另謀高就了。

最後補充一點,林沖王倫是趕不走的,王倫自己很清楚,如果堅決不要,林沖在山東別無選擇,勢必回去找柴進,柴進一怒,還得要。所以王倫實際上用了三步,一是金錢打動,林沖拿錢走人,是他自己不想來。二是投名狀要挾,逼林沖自己擺官軍架子,呆不下去。三是眾人求情,日後即便林沖上了山,大家也看不起他,他欠眾人一大堆人情,如何能行首領之事。所以王倫其實是心思縝密,城府極深,日後如果不是吳用來,恐怕沒人能治得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