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和非洲面積都很大,爲什麼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而不去進攻非洲?

@不想長大&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這麼問:美洲面積也很大,為什麼納粹德國不去進攻美洲,而要進攻蘇聯呢?

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關係到希特勒腦袋有沒有坑,所以一定要慎重。

從1939年9月1日閃擊波蘭,希特勒一直在進行瘋狂的擴張,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閃擊波蘭,那麼希特勒有什麼全盤計劃嗎?他為什麼要執著地進攻蘇聯?為什麼不去進攻面積更為廣闊的非洲大陸或者美洲大陸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三個因素:

1、德國的海軍不太強

二戰前,德國的陸軍數量達到了空前的500萬人,這和1919年凡爾賽體系限定的10萬軍隊整整超出了49倍!1941年,戰爭機器全面開動的德國擁有軍隊超過1020萬人,這是1919年凡爾賽體系限制的100多倍!

但是,雖然德軍空前強大,但是德國的主要軍種是陸軍,希特勒最拿手的戰術,是閃電戰!
這就非常尷尬了。

因為從德國到非洲,毫無疑問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登陸作戰需要大量的海軍潛艇,跟需要龐大的空軍進行掩護。因為你不能指望德軍繞到遙遠的埃及從西奈半島進入非洲,況且,那裡也有蘇伊士運河!二戰前期,德國的空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但是在絕對數量上,德國遠遠少於英法等同盟軍,這就導致德國始終無法徹底取得制空權;

海軍方面,由於傳統海上強國英國拒不投降,德國也無法完全獲得北大西洋海域的制海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德國貿然從大西洋南下,在非洲或者美洲進行登陸作戰,勢必會受到盟軍的猛烈攻擊!

再者,在海上,是完全無法發揮閃電戰優勢的,所以希特勒不會傻到放棄優勢的陸軍優勢,轉而和盟軍在海上進行交鋒。

英吉利海峽尚且無法完全越過,更不要說到數千裡之外的非洲和美洲大陸開闢新的戰場了!

2、蘇聯不是個好鄰居

二戰前,為了消除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1939年8月23日,蘇德締結《蘇德互不侵犯協定》,秘密劃分了蘇德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蘇德互不侵犯協定》使德國在不被兩線攻擊的同時,也獲得了蘇聯大量的戰爭支持,幫助德國橫掃西歐,滅亡法國。

而蘇聯也從《蘇德互不侵犯協定》中抽身出來 ,先解決遠東的日本問題。並且給自己贏得了更多的備戰時間,為後來的蘇德戰爭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但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清楚,這份協定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張廢紙,特別是斯大林,在希特勒大舉橫掃西歐的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戰略縱深,在東歐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擴張。

1939年9月17日,在德國閃擊波蘭半個月後,蘇聯出兵波蘭,奪回西白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

1939年11月發動蘇芬戰爭,武裝侵略芬蘭,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戰略芬蘭卡累利阿地峽;

1940年6月,30萬蘇聯紅軍進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將波羅的海三國強行併入蘇聯;

1940年6月30日,蘇聯出兵佔領了原屬於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這一行徑直接導致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

斯大林咄咄逼人的態勢令希特勒大為憤怒,希特勒意識到,蘇聯不僅僅是在增加戰略縱深,更是在威脅納粹德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主動挑起對德國的戰爭。到時候更加不利,所以希特勒決定先下手為強!

3、豐富資源在蘇聯

戰爭需要資源,特別是石油資源。

要知道,天生的飛機,地上的卡車,以及海里的艦船,都需要石油資源作為支撐,而二戰時期的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哪裡呢?

答案是蘇聯的黑海沿岸以及伊朗高原地區。

伊朗高原對於希特勒而言太過遙遠,而蘇聯確實實實在在的近在咫尺。

不僅如此,蘇聯在烏克蘭地區的黑土地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對於戰爭狀態下的德國而言,這是絕佳的後勤補給基地,所以希特勒不能不眼熱。

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還佔據著東歐平原等歐洲主要地形區,超過2000萬龐大的國土面積對於面積不到50萬平方公里的德國而言是一片巨大的區域。希特勒一直宣稱的要奪取斯拉夫人的土地作為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間,就是指的蘇聯的廣袤國土。

對於希特勒而言,佔據蘇聯,就可以從高加索山脈南下直接前進到中東,對英國在中東的勢力形成壓制和打擊,所以希特勒急於將主要兵力投放在蘇聯戰場!

而當時的非洲,除了能提供覆蓋著廣袤沙漠的巨大國土之外,幾乎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資源,包括地緣優勢,所以希特勒不會考慮非洲,美洲也一樣不會考慮!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希特勒的目的就是和日本,意大利共同瓜分世界。所以,面積廣闊的非洲地區肯定也是他考慮的範圍之內。

那麼為什麼納粹德國向東進攻而不去進攻非洲呢?

從希特勒在整個二戰期間,侵略各國的先後次序可以發現,他想先成為歐洲的秦始皇,然後再去征服世界。

首先,他採取的策略是遠交近攻。希特勒先是吞併了捷克和斯洛伐特,奧地利等地。這地方是德意志民族的聚居地。所以在其他各國看來,這是一次雅利安人的統一。同時希特勒對其他強國採取友好態度,讓他們放鬆對希特勒野心的洞察。

等奧地利、捷克等國被吞併後,希特勒的軍隊就開始準備入侵波蘭,波蘭是英法等國的盟國,他們簽有共同防禦條約,一國受到攻擊,其他國也要同時對敵國宣戰。

為了能夠順利吞併波蘭,1939年8月23日,德國和蘇聯之間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9月17日,蘇聯也向波蘭發起攻擊,一個月之後,波蘭被兩國瓜分。

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法國。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法國,又是一個多月就將法國南下。

當法國被佔領後,希特勒在大英帝國上空虛晃一招,表面上要攻打英國,在背地裡卻在積極準備入侵蘇聯。

1941年6月,希特勒命令早已整裝待發的550萬大軍向東突襲蘇聯。在半年時間內殲敵300萬!

可見,希特勒的戰略目標極為清楚。他就是要統一歐洲。所以,希特勒在征服蘇聯之前,是不會越過意大利和地中海投入大量的部隊征服非洲的。只有當蘇聯被完全征服,歐洲大陸沒有軍事力量可以威脅他的情況下,希特勒才會越過地中海挺進非洲大陸。實現他征服世界的野心。

所以我認為德國沒有侵略非洲大陸,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徵服蘇聯。


遊者走天下


世界是個大蛋糕,但分配關係遠沒有簡單到哪個國家有絕對實力,想“吃”哪一塊“吃”哪一塊,自大航海時代到來以來,世界早已融為一體,一兔在野,眾人逐之,一金在野,百人競之。


納粹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但他的成功是建立在愛好和平國家的忍讓之上的,如果他貿然進攻非洲,就會給蘇聯一種猜測的可能,很可能下一個目標就是蘇聯。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樣的話蘇聯肯定不會束手待斃,而是擴軍備戰,甚至是擴軍主動幫助非洲抗擊納粹德國,甚至親自披掛上陣,就像在現在的敘利亞一樣。

前蘇聯不是非洲,他手裡面掌握的軍事力量和軍事技術是可以改變戰局的,而納粹德國進攻前蘇聯,則不會產生非洲主動參戰進攻納粹德國的可能,前蘇聯是一個整體,非洲是四分五裂的一塊大陸。


不管是戰鬥實力和協調能力都比前蘇聯差了不止一個等級,這就是戰爭戰略的選擇性,這就好比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古代攻城,攻不下來或者損傷太大,不繞過去?”

戰爭的本質就是資源的掠奪,掠奪別人幸福自己,如果說你繞過了防禦力量強大或躲著實力強大的敵人,你的努力很可能給別人做嫁衣,你佔的土地,搶的資源,隨著有生力量的消亡,必然伴隨實力的衰弱。

這時候你繞過的城池躲過的強大敵人就是你的掘墓人,他們會迅速出擊,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角色,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投機者絕色,總之將你的勝利成果一網打盡。

納粹德國如果選擇進攻非洲,面臨的基本上就是這樣的窘境,這不是為什麼的問題,這是沒得商量的必然選擇!


歷史三日談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納粹德國其實進攻過非洲,而且是在閃擊蘇聯之前。當德軍在歐洲戰場勢如破竹,橫掃西歐各國的時候,德國的小弟意大利也眼紅了。1940年意大利選擇進攻北非,因為這裡是它心儀的殖民地。意大利軍隊欺負一下埃及軍隊還行,但它忘記了非洲也是英國人的地盤。結果被英埃聯軍打得潰不成軍,約10個師被殲滅。意大利捂著傷口去找大哥幫忙,大哥眼見小弟被欺負,當然得幫忙了。於是1941年2月,希特勒派遣了隆美爾帶領的非洲軍團前往北非戰場。

初到北非的隆美爾,展現出軍事上的天賦,以少量的兵力進行遠距離迂迴穿插,使得英軍遭遇重大損失。隨後,隆美爾憑藉著靈活的作戰方式巧妙用兵,漸漸將北非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隆美爾的“沙漠之狐”稱號,也正是來自於他在北非戰場的戰績。

北非戰場只是小打小鬧,德國畢竟是去幫意大利收場子,進攻蘇聯他們才真正動用了主力部隊。在蘇德戰場,德國陸續投入了幾百萬軍隊,以及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德國進攻蘇聯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德國的擴張野心,而蘇聯是德國擴張最大的阻礙,這個心腹大患必須除掉。第二是蘇聯有著德國所需的豐富資源,比如石油,糧食,礦產。德國戰車要想維繫運轉,源源不斷的資源補充是前提條件。


兵說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蘇聯和非洲面積是都很大,但光談面積是沒有進攻的慾望的,最主要的是資源和可以實現佔領的現實條件。



蘇聯有烏克蘭那個歐洲糧倉,還有外高加索的石油,各種稀有金屬,煤,鐵等戰爭資源的產量都穩居世界前列。非洲有啥?海龜和長頸鹿?這些東西對納粹德國有什麼用?在希特勒眼中,非洲是雞不拉屎鳥不下蛋的貧瘠之地,曾考慮把猶太人全都發配過去,你讓德國人去,德國人才不去。



另外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孤立,而非洲基本上都是歐洲列強的殖民地,不光是英法的,你像親德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在非洲都有不少殖民地,你的意思讓德國繞開這些地方,專打英國的殖民地,希特勒連英國本土都沒什麼興趣打,還去打他的殖民地?



從戰術上說,納粹德國和非洲隔著一個地中海,德國海軍要弱於英國海軍,大規模調兵和運輸補給都不現實,發揮不了陸軍和坦克閃擊戰的優勢,北非戰事完全由意大利發起,德國只是被隊友坑了而已。



從戰略上說,蘇美兩國才是資源大國,誰爭取到蘇美,誰就贏得世界。希特勒難道不懂?不列顛之戰德國無法取勝的關鍵不就是還有一個美國在利用租借法案源源不斷的給英國人送去各類物資補給嗎?美國進入戰爭是早晚的事,必須拿下蘇聯,才能有足夠資源去抗擊美國。



所以說納粹德國只能選擇蘇聯,不會選擇非洲。


史書上冬眠的蛇


蘇聯和麵積很大,納粹德國不光進攻了蘇聯也進攻了非洲(著名的沙漠之狐隆美爾將軍就是在非洲打出名號的)。

德國為什麼進攻蘇聯?

這是戰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納粹與蘇聯是宿敵,只是前面在打西歐等國家,沒有騰出手來進攻蘇聯,在法國投降、對英國空襲失利後,希特勒就開始計劃選擇下一個進攻目標了,在它的周圍不是同盟的就是中立國,選來選去就只有宿敵蘇聯了。其次當時希特勒認為蘇聯會向法國那樣敗在它閃電戰下,因為當時蘇聯才經過大清洗,很多高級將領被清洗掉,而且蘇聯在蘇芬戰爭中的表現很加堅定了希特勒必勝的決心,於是德國於1941年6月22日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



德國為什麼進攻非洲?

德國起初被沒有打算進攻非洲,但是後來為了拯救自己那個不爭氣的盟友——意大利,防止英國佔領意大利的北非殖民地,使地中海受英軍控制和意大利直接暴露在英軍下。於是派出非洲軍團由隆美爾指揮,隆美爾將軍初期打得很順利,德國的野心也膨脹了,希特勒打起了小算盤,他想佔領埃及,截斷蘇伊士運河,迫使英軍與遠東聯繫需繞好望角,同時,西進中東,策動本來反猶的中東國家,威脅印度,策應日本,開闢對蘇的南線戰場。



歷史證明,德軍進攻蘇聯和非洲都是錯誤的!


遊戲小神龍


這個問題需要分兩個部分來回答:首先回答德國為何一定要進攻蘇聯。雖然德國和蘇聯在1939年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且還一起瓜分了波蘭,但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心知肚明,雙方的合作都是為了日後的廝殺。

一方面,希特勒將蘇聯視為洪水猛獸,他本人是非常痛恨布爾什維克主義,痛恨工人運動,國會縱火案已經表明了他對布爾什維克的態度,因此當他在歐洲大陸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必然也會將槍口對準蘇聯;另一方面,斯大林也很清楚希特勒對蘇聯的真實態度,雖然兩者簽署了協議,但是兩個人都是想把對方置之於死地而後快的想法,因此當波蘭戰役之後,德國調轉槍口對準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實際上蘇聯也沒有坐以待斃,一方面吞併半個波蘭,入侵芬蘭,其目的就是國境線向前推,從進攻角度來說,可以貼近敵人的腹地,從防禦角度來說,可以原理自己的首都。

在這樣的態勢下,事實上蘇聯和德國都在積極準備進攻對方,當德國攻佔法國,但是對英國卻束手無策的時候,蘇聯已經察覺到了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並且積極準備搶先進攻,而德國也發覺了蘇聯的動作,於是也加快了巴巴羅薩計劃的進度——蘇聯和德國都在爭搶進攻的時間,而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德國人率先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並且在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軍隊處於進攻配置而忽略的防禦,但也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德國人為了搶時間,準備並不是很充分,首先就沒有準備好冬季作戰。

至於非洲,希特勒壓根就沒有考慮進攻那裡,因為非洲實在沒有希特勒夢寐以求的資源,而最終他派遣隆美爾和非洲軍團,是為了幫助意大利作戰——即便是蘇伊士運河,希特勒其實也沒有興趣,按照他的設想,他要進攻中東肯定是準備在奪取高加索地區後,從外高加索進入中東,那裡可以直接抵達新月沃土地帶。


迷彩派軍事


這個問題我看著為什麼這麼想笑呢?晉惠帝曾經說過:何不食肉糜?今有納粹德國何不進攻非洲?君之疑惑,且做以下幾點解答:

1、假如希特勒不去打蘇聯而集中全力去進攻非洲,有兩個路線,第一條從意呆利出發,跨越地中海,到北非作戰,然後一路南下,第二條是從德國沿海出發,穿過英吉利海峽,在大西洋上行軍數千公里然後在非洲西海岸的某一點登陸。不管是兩條中的哪一條,或者是兩條一起,都要需要強大的海軍和後勤補給能力做依靠,你覺得英國人和法國人會站著不動,看著你去攻擊他們的後花園?德國的運輸艦隊估計連英吉利海峽都過不去就已經被團滅了,你把兵力都抽調到非洲去,英國和蘇聯還不把你德國老家都掀翻了,這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啊!這還是在沒有考慮美國的情況下,美國再一來,德國人估計褲頭子都會被打脫了。

2、進攻蘇聯是德國的既定國策,他們和日本那群二貨商量,東西合圍蘇聯,日本人諾門坎被打懵逼後,就想著在印度或者中東與德國人匯合,可是連中國都啃不下來,德國人只能一個勁的往東邊衝,想要佔領高加索地區的油田,繼而將中東這個世界的中心收入囊中,歐洲和亞洲都廢了,非洲這塊殖民地還不是早晚的事?當然了這也是西方企圖禍水東引的惡果,綏靖政策和靜坐戰爭讓德國人的實力不斷膨脹,野心也一步步加大,柏林空戰失敗後,只能放棄海獅計劃去執行攻打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什麼英國人和美國人等到蘇聯都快打到柏林了才在諾曼底登陸?就是想要他們狗咬狗,因為蘇聯和德國在他們眼中都是一類貨色,而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人的海軍基本都被圍困在沿海出不去,只能使用潛艇的狼群戰術去欺負欺負運輸船,等到聲吶被廣泛運用了,德國潛艇也廢了,接著希特勒就自殺了。

3、打仗需要的是資源,而非洲啥也沒有,打蘇聯最主要還是為了石油,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在誘惑著他們,可惜的是希特勒執迷於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無法自拔,最終只能被拖死,如果當時換個進攻方向,說不定蘇聯真就垮了。而非洲有什麼?有大象、有長頸鹿、有蚊子、有瘧疾,難道讓希特勒去俘虜大象作戰?希特勒也不是傻子,你看法國都投降了,它非洲殖民地德國人也沒去佔領,既是沒實力,也是沒意義。

這就是希特勒不去攻打非洲的原因,諸君且做參考,寫的急,還望批評指正!


軍史吐槽君


首先要明白德國納粹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搶奪領土,而是要領導世界,從這個出發點來看,一切就很明瞭。

當時德國經歷過一戰之後,實力大大削弱,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當德國國力日漸強大的時候,卻發現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都是歸屬於其他國家的,留給自己的殖民空間所剩無幾,這也就是課本上常用的解釋二戰爆發的原因,即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而至於德國為什麼先進攻蘇聯,而沒有攻打非洲。首先解釋打蘇聯的原因,因為蘇聯在當時歐洲中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已經打敗了法國和波蘭,歐洲大路上兩個最強大的陸地國家被大敗,打英國這個島國相對費力,所以轉頭去攻打蘇聯,因為蘇聯在當時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世界地位,如果能夠一舉攻下蘇聯,想必全世界都不敢小覷希特勒的實力,同時蘇聯的主要經濟發展地帶也在西部,距離德國不算太遠,德國計劃運用閃電戰戰術能夠快速大敗蘇聯,迫使其投降。

而至於不打非洲的問題,實質上德國也參與了攻打非洲,雖然非洲戰場主要由意大利主導,但是意大利的軍隊的弱是眾人皆知的,要知道當時攻打誒塞俄比亞,意大利全軍事化的部隊,竟然整整打了六個月才攻佔武器裝備落後的誒塞俄比亞,正因為意大利在非洲戰場連連失利,希特勒也派遣了一些德國軍隊去協助意大利,所以其實德國也參與了攻打非洲的軍事行動。

為什麼先攻打蘇聯,主要是結合戰場難度和戰後影響決定的。

歡迎關注“如此歷史”,每天更新歷史趣聞。


霧失高閣


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而不去進攻非洲,主要是因為在納粹看來非洲的戰略地位遠遜於蘇聯地區。

納粹的戰略構想並不是全世界沒有計劃的亂用武力,相反二戰中的德國的戰略目標大體和一戰的類似,就是擺脫德國四戰之地的戰略困境。德國自統一後一直被法俄兩國所包夾,並且兩國和德國都有矛盾,二戰隨時會結盟共同打擊德國,到時德國必然被兩國包夾,處於交差的戰略地位。為此德國必須打破這種包圍環境,具體來說就是打服法國,使其不再具備挑戰德國的條件;佔領東歐將俄羅斯勢力排擠出歐洲政治牌局,這樣既能保障德國安全,也可以穩定歐洲的穩定。如果基於這個目標,那麼德國必然選擇的戰爭重點就是東西兩線,而這恰恰是佔領非洲得不到的。

此外,當時的非洲還是英法殖民地,德國一向希望同英國停戰,沒有動力再進攻英國殖民地;而當時的法國則已經投降,進攻維西法國的殖民地也已經沒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