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角逐危廢風口 東方園林獨執牛耳

民企市場化債轉股第一單花落東方園林的消息傳出,意外地讓危廢這個風口曝光。一時間,危廢行業這個人們知之甚少的治汙先鋒走上前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分析師稱,這是一個尚未充分開發的、價值上萬億元的市場。

偷排3噸入刑 危廢行業迎來黃金時代

危廢是危險廢物的簡稱,指的是那些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和感染性,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危害的廢棄物,工業危廢超過70%,通常採用填埋、焚燒、物化等方法處置。就危害性和防治難度而言,窄小的危廢行業卻是防治汙染攻堅戰的“咽喉”。

我國高度重視包括危廢處置在內的環境汙染治理,以免重蹈“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但由於環境意識不強,防控措施不強,執法不嚴,再加上少數人一味逐利,鋌而走險,偷排、亂排、漏排等現象屢禁不止,環境汙染犯罪時有發生,灰濛濛的霧霾、惡臭的河流、富含重金屬的土壤,不僅深度影響環境質量,而且嚴重危害人們健康。

2013年是個關鍵時刻。那一年,“兩高”發佈了《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即可根據《刑法》等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3噸入刑”,在很大程度上威懾了偷排亂排漏排者。此後,我國持續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2015年環保督查風暴席捲全國,2016年新危廢名錄發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佈、環境稅實施,都在倒逼企業合法合規處置危廢,促進市場需求釋放。危廢處置的剛性需求上升,危廢行業的黃金時代悄然而至。

機遇雖至,發展卻無法一蹴而就。迎來黃金時代,危廢行業至少還需要突破三重現實困境。

首先,是規模困境。目前我國具有危廢處置資質的企業近1600家,十大危廢龍頭佔比不足10%;99%的危廢企業為民營企業,平均年處理能力不足3萬噸。

其次,是技術困境。我們危廢分為46大類,近500種,但能處理25種以上危廢的公司僅佔全國總數的1%左右,處理種類小於5種的公司佔比達88%。

第三,是區域困境。危廢企業有著合理的覆蓋半徑,危廢監管採取“就近式、集中式”原則,均呈現出區域佈局的特點。各把各的關,容易出現因種類缺乏或錯位而“等米下鍋”。

1萬噸售價1億 資本競相角逐危廢行業

經過三四年的蓄能,2017年危廢行業開始迎來真正的整合時代,呈現出一廠難求的狀態。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7年共發生15起重要危廢企業併購案,其中2017年達12起,涉及的環評規模約為86萬噸,估值高達86億元,萬噸產能平均售價突破1個億。

最高紀錄出現在江蘇康博固廢。這家公司2006年成立,註冊資金1000萬,經過11年的發展,形成了年焚燒3.8萬噸危廢的能力,淨資產1.3億元,危廢處理產能利用率達95%。2017年底,被湖南永清環境斥資10.75億元收購,萬噸售價高達2.8億。

危廢蛋糕有多大?

先看產生量。據統計,2016年我國危廢產生量5437萬噸,佔固廢的比重為1.73%。行業普遍認為,這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數字。因為在發達國家,危廢佔固廢的比重為4%-10%之間。2016年,我國固廢產生量為30.9億噸,按4%的比例測算,當年危廢產生量超過1.2億噸。現實是,中國存在危廢需求冰山,除增量外,還有龐大的存量。據光大環保多模型測算,危廢存量約1.3億噸。

再看處置能力。我國危廢行業實行許可證制度,2016年持證企業2149家,核准的經營規模為6471萬噸,實際經營規模為1629萬噸,佔核准經營規模的25%。在中國,危廢工廠建設週期需要二年、達產需要二到三年,是導致產能利用低的主要原因。

尖銳的供需矛盾讓危廢行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前景。按萬噸產能價值1億計,每年1.2億噸增量加上1.3億噸存量,即便剔除現有的處置能力,中國危廢行業也是個萬億級市場。

讓人興奮的還有危廢行業的高利潤。據悉,目前市場上噸危廢處置均價在2000元-4000元,最高可達到5000元-6000元,行業平均毛利率50%。康博固廢的數據也提供了佐證:2015年、2016年該公司營收1.81億元,淨利潤9400萬元;2016年營收2億元,淨利潤1.05億元。

誘人的蛋糕引來大量的上市公司。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4家上市公司跨入危廢行業。今年上半年,一些央企也悄然佈局危廢。

千萬噸佈局完成 東方園林獨執危廢牛耳

當上市公司和央企紛紛跑馬圈地危廢行業之時,東方園林已率先完成1000萬噸的戰備佈局。

東方園林是我國園林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他們以“藝術造園,傳世千年”為追求,在中國城市建造了100座最美公園。水是公園最靈動的仙子,建公園時,他們發現公園邊總有一灘髒水,於是立下“讓200條河流清澈而美麗”的宏願,公司轉向了水環境治理。早在2014年,東方園林發現,城市黑臭水體的始作俑者是排放,最難弄的就是危廢,他們就把危廢處置當成與生態環境治理並駕齊驅的新主業進行戰略佈局。

經過5年的深耕,東方園林已經完成1000萬噸危廢的戰略佈局,獨執危廢牛耳,一騎絕塵。其中,併購和擴建了14家危廢工廠,80家新建工廠將於明年6月份前全部開工,2020年底前全部運營。截至2018年底,東方園林預計可獲環評規模593萬噸,開工建設規模累計169萬噸,運營規模累計30萬噸;預計2019年,公司可獲得得環評規模累計1546萬噸,開工建設規模累計1166萬噸,運營累計78萬噸。按常規,危廢工廠建設週期一至二年,達產期二至三年,到2020年,東方園林有望建成並穩定運營危廢1000萬噸。

據東方園林披露,這些工廠東方園林累計投入20億元。若完成1000萬噸危廢能力,總投資額150億元,按30%資本金計算,自有資金為45億元,已經投資20億元加上農銀投資提供的30億元,東方園林危廢板塊資金來源充足。

農銀投資之所以支持東方園林進行市場化債轉股,看中的是其前景廣闊的危廢板塊。按照協議,農銀控股三年內以不超過30億元的投入獲得東方園林旗下一投資標的49%股份,其主要資產即為14家危廢工廠的股權。

比規模更讓人充滿信心的,是技術和人才。5年來,東方園林已經廣攬國內危廢領域幾乎所有的頂尖人才,儲備了品類最全、工業危廢全覆蓋的130多項專利技術,這讓東方園林在危廢這個有準入壁壘和技術壁壘的領域叱吒風雲。

東方園林還把危廢處置關口前移,發明了駐廠服務。目前,他們啟動了“雙千工程”,即前移到1000家工廠和1000個產業園區提供危廢處置服務。

因為曾經參與建造出中國最美的公園,比如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上海世博園等,東方園林“藝術造園、傳世千年”的追求移植到危廢板塊,經他們手建設的工廠,即便是處置危廢的,也是講求美麗的。這一理念和實踐,深受各地歡迎,成為他們在危廢領域競爭的一大優勢。

分析師稱,若公司2020年後建成並穩定運營危廢1000萬噸,按2017年萬噸危廢價值1億估算,東方園林危廢板塊估值高達1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一級市場的估值,二級市場估值無疑更高。

“驟雨初歇,一輪紅日彩霞滿天”,這是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23日路演PPT的標題。我們相信,經歷了風雨的東方園林大局已穩,一連串利好消息說明市場對它的期待,我們相信,以“心繫地球”為使命的東方園林,將攜環境治理和危廢處置雙主業,以國際領先生態運營者的姿態,繼續向著最高峰攀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