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建成菏澤機場,2022年高鐵投運!支持「撤縣改市」

2019年底建成菏澤機場,2022年高鐵投運!支持“撤縣改市”

菏澤市近日製定出臺了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加快推動後來居上的意見。

未來幾年,菏澤市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著力補齊民生短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底建成菏澤機場,2022年高鐵投運!支持“撤縣改市”

2019年底建成菏澤牡丹機場,2022年高鐵建成投運

根據《中共菏澤市委 菏澤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加快推動菏澤後來居上的意見》(以下《意見》),菏澤市將按照“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合理佈局、優化結構”原則,加快構建外快內暢、互聯互通、舒適安全、經濟綠色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力爭2022年基本建成國家區域交通樞紐城市。

2019年底建成菏澤牡丹機場,開通部分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線,加快打造國際航空物流港。力爭2020年,牡丹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6萬人,貨郵吞吐量達到2300噸以上。力爭2018年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菏澤至蘭考段開工建設,2022年建成投運;加快推進雄商高鐵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市運營和在建鐵路里程達到400公里。

建成東新高速公路、德上高速公路鉅野至單縣段、棗菏高速公路菏澤段,開工建設濮陽至陽新高速公路、實施日蘭高速鉅野至菏澤段改擴建工程,開展德鄆高速東阿至鄆城段前期工作,全市形成“三縱兩橫兩連”的高速公路網絡。改造提升一批國、省道幹線公路,建成市區至機場、高鐵站的快速通道和到港口的連接線。到2020年,通車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達到586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與周邊市高速直達。力爭今年全市新改建農村公路2000公里,實現自然村“村村通”。

2019年底建成菏澤機場,2022年高鐵投運!支持“撤縣改市”

2020年全市城區基本消除成方連片的棚戶區

按照《意見》,菏澤市將圍繞打造“本地人留戀、外鄉人嚮往”的區域中心城市,進一步優化城市佈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不斷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力爭2020年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5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20萬,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6%;到2022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8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50萬,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9%。

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消除市區內斷頭路,持續推動棚戶區改造,2020年全市城區基本消除成方連片的棚戶區。完成具備條件的所有路口渠化改造。今後3年每年增加新能源公交車100輛,公交線路發展到50條。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實現市區供熱和生活垃圾規範化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多點供氣管網互聯互通。建設非遺展示館、曹州歷史文化名人館,完成市民文化中心、老年大學和老幹部活動中心場館建設。加強環城公園、環堤公園、趙王河和洙水河公園、萬福河溼地公園等城市綠地建設,抓好沿河、沿路和組團間綠化,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實施“水系連通”工程,開發改造“三湖七河”,形成城區萬畝水面。

2019年底建成菏澤機場,2022年高鐵投運!支持“撤縣改市”

力推縣城建設,支持條件成熟的縣撤縣設區、改市

菏澤市將堅持“多規合一”,提升縣城規劃水平,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內涵提升、彰顯特色、差異化發展。指導縣城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老城區集中連片改造,加強商業中心區、特色商業街建設。

加強縣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縣域歷史文化,豐富人文景觀,提升縣城品位。支持條件成熟的縣撤縣設區、改市,支持具備條件的鄉改鎮、鎮改街。

2019年底建成菏澤機場,2022年高鐵投運!支持“撤縣改市”

力爭到2022年,所有中小學班額符合要求

根據《意見》,菏澤市將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解決大班額規劃和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有效增加學前教育供給。力爭到2022年,所有中小學班額符合要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覆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8%、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努力建設一支“四有”教師隊伍。

加快建設市職教園區和牡丹區職教園區,推動菏澤學院籌建菏澤大學,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爭取擴大齊魯工大菏澤校區招生計劃。

2019年底建成菏澤機場,2022年高鐵投運!支持“撤縣改市”

新建社區等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菏澤市將加快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加強醫聯體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開展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到2022年基本建立起分級診療制度。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工程”,創建省級以上重點中醫專科(學科),力爭把市立醫院建成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醫院。

實施全民健身運動,積極承接國際、國內賽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力爭到2020年菏澤體育公園建成投用,2022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2平方米,新建社區和鄉鎮、行政村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