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是怎麼來的,大千世界的大千又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大千世界”是佛教語。世指時間,界指空間。“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統稱,是古印度傳說的一個廣大範圍的世界的名稱。

“大千世界”是怎麼來的,大千世界的大千又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據《長阿含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等佛教典籍記載:佛教在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時,構思了這樣一幅玄之又玄的圖畫:認為美好的生活世界,中央是須彌山,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所環繞。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鹼海,鹼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鹼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

“大千世界”是怎麼來的,大千世界的大千又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在一個日月的照耀下,像這樣九山、八海、四洲、六慾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這樣,大千世界中有大、中、小三個千世界組成,所以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簡稱為“大千世界”。用以形容世界極廣、極大、極豐富的意思。

“大千世界”是怎麼來的,大千世界的大千又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佛教傳入中國後,“大千世界”這個詞被廣泛使用。如:唐代王縉《遊悟真寺》詩:“山河窮百萬,世界滿三千。”又如:清代黃遵憲庚午中秋夜始識羅少珊》詩:“大千世界共此月,今タ只照人兩三。”說的都是廣闊無邊的世界,貼切形象,意蘊無窮,所以被一直使用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