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雄亮、楊智凱長篇報告文學《大漠長歌》有感

■李炳銀/文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是當代宣傳思想工作者的使命任務。如果說鄂爾多斯庫布其穿沙公路是一條脫貧致富、凝聚民心的路,那麼用五十萬字來描述愚公治沙精神的長篇報告文學《大漠長歌》,就是謳歌黨領導下的各族人民前進在小康大道上的豪邁長調。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需要有更多這樣的好作品。韓雄亮曾是一位工作在內蒙古高原的新聞記者,多年在這塊草原廣袤、沙漠無際的土地上行走,他對這裡的一切產生了深刻的生命觀察記憶。而在這其中,他對於鄂爾多斯人近百年間與庫布其沙漠長期糾結、抗爭、改變的情景,特別的感受深刻。如今,在庫布其沙漠因為幾代人們意志力量的堅守和巨大付出,很大地改變了往昔那種風沙肆虐,綠色稀少,環境嚴酷,荒涼貧困、“死亡之海”般的狀況,而代之以綠色廣佈、便捷的交通、肥美的草原和富裕的民族兄弟生活情形時,他終於情動於衷,他與出生在大漠邊沿、工作生活在沙漠背景下的好友楊智凱聯手,以新聞歷史鉤沉和現實的感受為基礎,編著了這部帶有一定文學報告特性的《大漠長歌》。該書副標題是:全球荒漠化防治庫布其經驗、美麗中國綠色發展生態範本。我以為,這是對作品題材內容和文學特性的準確定位表述。

讀韓雄亮、楊智凱長篇報告文學《大漠長歌》有感

作者韓雄亮近照

打開《大漠長歌》,作家首先從著名籃球運動員蒙克·巴特爾1984年頂著天昏地暗的沙塵暴、走出庫布其沙漠的真實情形入筆,暴烈的風沙將巴特爾牽著的臥在地上的駱駝被風沙埋了半截,大風走過,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竟然難以起身……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庫布其沙漠當年的兇險情景。然後,開始了對這塊沙漠的自然形貌和社會歷史曲折內容,給予了細密而又精簡的梳理敘述。這些內容,使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同這塊沙漠無法割斷的久遠聯繫和曾經的曲折經歷,也非常深刻地讓人們理解,即使如此嚴酷的沙漠環境,也依然是我們深厚惜戀的熱土。

儘管有過災難墾荒,有過艱辛惆悵,有過怨恨別離,但是,庫布其仍然像根一樣同中華民族,同這裡的人們生活生長在一起。這些看來精簡的歷史追溯文字,構成了這部作品生長存在的土壤,是在對根的回憶中的現實感受生髮。如今,庫布其沙漠的巨大改變而受到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的肯定和關注,國際沙漠論壇也成了規定動作在這裡舉辦,這裡已經事實上如同教科書般變成了人與沙漠,與荒漠環境抗爭和實現生態逆轉的一個真實對象,以“示範樣本”的方式給人們許多的啟示和力量。

讀韓雄亮、楊智凱長篇報告文學《大漠長歌》有感

作者楊智凱近照

庫布其沙漠的存在和對人們的困擾由來已久,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為害最烈。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情況開始出現了變化。在新的政治社會環境下,人們在新生活激情的催動下,產生了向沙漠抗爭的自覺行為,像早年的閆四海、圖布登喇嘛這樣的植樹模範、像蘇栓雄、張棟等這樣的基層幹部、勞動模範等努力治沙人物,都曾經以自己的勇敢挑戰沙漠而被作家尊敬和記憶。可是,在以後乃至“文化大革命”過程中,有人高喊“牧民不吃虧心糧”,出現對草原樹木“亂墾亂伐”的時候,仍然出現了像奇治民、暴彥巴圖、吳佔東、劉玉祥、陳啟厚、王玉真、夏日等這樣的冷靜思考、長遠謀劃、積極尋求對策治理沙漠的老幹部老黨員。

大規模直接與沙漠展開抗爭序幕,是從90年代初開始擔任杭錦旗旗長、書記的李鳳鳴、白玉嶺等一批領軍人物開始的。白玉嶺當年親自佈局謀劃深入沙漠,既像威猛的將軍,統帥和指揮全旗上下的各族群眾,他拿自己的工資購買樹苗、像壯工一樣投入大漠帶頭植樹,以“幹他個天翻地覆”的大無畏精神,誓言開鋪穿沙通道。書記和群眾一起創新了沙漠噴灌、氣流植樹法,興辦化工企業,市場化運作,決定性地改變了庫布其曾經的“惡名”,使綠色在這裡延伸,讓當地牧民實現了“掙票子”、“脫帽子”(貧困帽),他們總結提供的治沙經驗和他們創造的“穿沙精神”,都將具有豐富和深遠的人類社會意義。而像在治沙過程中湧現的白玉嶺、達木林、白富華這樣的帶頭領軍式的人物、還有王文彪、張喜旺等一大批大膽包沙、勇敢治沙、極具非凡意志力的人物都被載入治沙史冊。

讀韓雄亮、楊智凱長篇報告文學《大漠長歌》有感

庫布其大漠成中外遊客嚮往的聖地

韓雄亮和楊智凱也都出生在這裡,家鄉情懷、自覺擔當驅使他們在多年的工作中細心收集、勤奮積累和對當事者的採訪挖掘,把家鄉人曾經的艱難曲折,表現出超人的智慧意志、勇敢無畏和無私犧牲精神,生動真實地再現給讀者,讓人不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像在治沙過程中,兩年間磨破了6張鐵鍬、23副扁擔筐、刨平34 座大沙丘的郝文元,像擔任基層幹部,多年追求綠色夢想,與風沙鏖戰,曾推薦優秀牧民青年成了國家幹部,可自己與7個子女紮根沙漠不放鬆的農民老黨員蘇栓雄(50年代初全國勞模);還有如烏日更達賴、康滿等等,他們的動人故事,作品還沒有充分展開,可這些草根人物生動的細節、豐富的感情描述,足以使人感動。

《大漠長歌》中的民歌、民謠,富有當地民風,民俗特點,又很樸素且生動形象地表達著人們的環境生活,情愛感受,非常個性和精妙地表現了庫布其當地人們的生活經歷和樂觀豁達的現實感受,既增強了作品的靈動格調,也讓這部“長歌”帶有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悠揚舒緩和豪放特色,十分有益。

讀韓雄亮、楊智凱長篇報告文學《大漠長歌》有感

報告文學《大漠長歌》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中國的文學歷史,歷來有紀實近史的傳統。這樣的書寫選擇為文學作品參與和融合真實社會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是一個很需要認真繼承和發揚的優秀傳統。韓雄亮、楊智凱的這部《大漠長歌》,就具有這樣的特性。作品在還原庫布其沙漠狂怒不羈本性和真實記錄其在當地人民的抗爭馴服下,改變為綠色生長,新的重要戰略資源地的漫長過程中,以“史志”式的書寫,呈現了這裡的歷史改變和曾經的偉大群體精神,豐富情感,使自己的作品與這塊古老而又新生的土地,有了一個文學的記憶留存。

(作者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文學評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