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裡面有哪一些「異物」

“普洱本粗茶”這句話我忘記是誰說的了,這句話在如今的普洱愛好者咋聽起來,還是有點刺耳的。始終粗糙和精細相比,是落了下乘了。但是也正是這種工藝上的“粗糙”,造就了普洱茶無法取代的味道,那種醇厚、多變和豐富。凡事有利就有弊,普洱茶工藝上粗糙,導致了每年大多數普洱茶產品裡面有大量的“異物”。這也成為很多普洱茶愛好者對普洱茶又愛又恨的原因,試想在沖泡完一泡本身茶質不錯的普洱茶之後,在清理茶底之時忽現一些不應該出現在茶裡的東西時,心裡難免會產生一些不適的感覺。所以我經常和朋友們說,生茶我選餅茶,熟茶我選散茶。生餅方便後期轉化,熟散容易找出異物。

先說下異物的種類:常見的就是穀殼(大廠也無法避免)、掃帚須、小石頭、石灰粒、頭髮、三彎毛、板栗殼、編織袋(綠色的和紅藍的為主)、小昆蟲的屍體(大多數是甲殼蟲和夾夾蟲)、木屑。奇行種:米田共(這個有人在清心開過湯,今大福的餅子裡的,有興趣的吧友可以去找了看看)。雖然普洱茶和綠茶、烏龍茶來比較說,雜物是太多了,但是也要看到這幾年的進步,雜物也在逐步減小,個人感覺大概是09年以後的茶,相對好一些了。最近兩年的就更好了一些。部分小廠茶,相對來說優勢是原料的純度可以保證,劣勢是加工過程當中難免會混入一些雜物,這個如果選擇喝小廠了,就要接受。大廠的在這方面稍好一些,當然最好的,我之前在回帖裡面也說過了,是茶科所的,茶科所出品的茶能保證無以上我列舉的雜物,但是相對來說不容易購買,味道也不是那麼出眾。

普洱茶裡面有哪一些“異物”

有異物,就必然有異物產生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普洱茶的製作過程中,“採摘、殺青、曬青”都是必須的,沒有采摘,哪來鮮葉?當然,由於茶山都是處於偏遠地區,普洱茶本身採茶的工藝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不能像大家吃飯之前必須洗手。雖然之後的殺青過程可以保證大多數有害細菌被殺滅,但是最怕的就是腦補了,想的越多,自己越不舒服。

再說”殺青“,如果初制所條件達不到,也容易在殺青過程中掉入異物。這點依然是大廠的優勢了。

又說”曬青“,當你有幾公斤茶的時候,你可以用簸箕來曬。當你有幾百公斤茶的時候,也可以用竹蓆。當你有噸為單位的茶時,最簡單、方便的曬場,就是地面。現在除了少部分小廠建立自己的曬場,大多數小廠都是租借一些場地進行晾曬。也許那曬場之前是曬穀子的,也許是小學的操場,先不說被風吹來的異物,本來存在於地面上異物也就不少了!做什麼東西都是這樣的少的時候把它做精細了容易(就像茶科所那樣,人家根本不用擔心銷量,每年定量就是多少,做完、賣完就算了。),當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想做細就很難了,做精就難上加難!

普洱茶裡面有哪一些“異物”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大廠在製程的管控方面的確是佔據優勢的,所以我建議如果對茶葉裡面的異物難以包容的茶油可以試試大廠茶,0容忍的找熟人朋友買點茶科所的。不在乎的異物的,克服了心理障礙的,只在乎好喝不好喝的茶油,可以試試小廠的。前面我也說了,這幾年有進步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一餅茶可以找出一小把頭髮或者幾根”三彎毛“。但是偶爾發現有小石頭和1-2根頭髮,還是正常的。熟茶就更不用說了,多了”渥堆“這個環節,更是增加了異物掉入的可能……

最後說展望的話吧,隨著消費者對普洱茶的品質和衛生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有眼光的小廠已經開始緊抓製程中的衛生環節。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普洱茶的總體衛生程度會達到令大部分人滿意的標準。

在此,感謝”晃盪的下午“吧友的細心雅正。感謝吧主”82年普洱“的提醒。我是一個懶人,平時習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不是你們,我也不會在這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敲擊鍵盤,完成之時驚覺已過子時。感謝、祝福,就像我一個朋友說的,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陪伴我們走完人生的路程。晚安,明日還有工作要做。

更多普洱茶相關知識,如沖泡、品鑑、存茶、找茶等,請添加微信:puerzg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