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明朝的滅亡,大家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觀點。有的是認為明朝末年農民起義,有的是認為崇禎皇帝的剛愎自用。但是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輝煌和衰敗期,明朝後期的昏庸統治,尤其萬曆年間,為以後的滅亡就打下了禍根。崇禎皇帝雖然雄心勃勃,但無力迴天,最後死在了眉山的老歪脖樹上。明朝末年的李自成,也只不過是大明滅亡的掘墓人而已。
1.昏庸統治加上自然災害,大明王朝走到了終點
似乎任何一個王朝的滅亡,都離不開農民起義。官逼民反,似乎成了歷史的趨勢。李自成也只不過是這個趨勢下的一個產物。大明王朝後期似乎跟以前的歷朝歷代後期統治都有相同之處,土地兼併嚴重,農民無地可種,卻還要承擔高額的賦稅。再加上明朝末年的幾場自然災害。有活路的農民只好組織起來推翻大明王朝的統治。在這種嚴酷的歷史條件下,就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劉自成王自成。
2.積重難返,大明王朝想自救也很難。
表面上看,大明王朝的滅亡和李自成包圍北京,打入紫禁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也絕非如此。在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中,李自成的起義絕對不算是規模最大的,相比於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可謂差之遠矣。但是為什麼李自成就推翻了大平王朝呢?
來看看大明王朝當時面對的情況,首先是大明王朝國庫缺錢,當時的土地集中在,大地主以及一些官員手中,農民無地可種,也交不上賦稅,無法保證國家的財政運行。面對缺錢,當時的崇禎皇帝調動不了任何軍隊。當李自成包圍北京時,崇禎皇帝欲調遼東的關寧鐵騎前來護駕,可是苦於沒錢調不動兵。
其次,當時的天災非常厲害。據相關資料統計,明朝末年面臨的是小冰河時期。導致全國各地出現了在冬天極冷的天氣災害,夏天要麼是大旱,要麼是洪水氾濫。瘟疫流行,導致遍地都是災民。面對如此糟糕的自然災害,大明王朝卻無強安撫災民,導致各地農民相繼起義。
第三朋黨之爭,危害無窮
跟皇帝繼位後,首先誅殺了當時的權臣魏忠賢。就導致了當時的東林黨一家獨大,掌控當時朝政。他們普遍缺乏文人的傲骨和守國精神。當國家無錢可用,調動兵馬,使崇禎皇帝要求當時的大臣捐錢,以救國家,可他們保持了集體的緘默。當李自成圍困北京時,他們又率先逃跑。
第四,在外帶兵的將領勤王不利
處在江南地帶的明軍將領左良玉手下有精兵數十萬。當他崇禎皇帝的勤王詔書時,卻因為欺軟怕硬,以前李自成打敗後,不敢和李自成軍隊再次交戰。最後實在沒辦法,當他選擇出兵時,已經收到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消息。
縱觀明朝末年的歷史,明朝滅亡有它必然的原因。天災人禍可能都是其中之一,但誰究竟是打垮明朝的最有力一擊呢?李自成組織的農民起義也不過是順應當時大趨勢而己。
閱讀更多 年幼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