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陽農民凌晨田間抓蟋蟀 最貴10萬一只


2018年8月15日,在山東寧陽泗店鎮和周邊幾個小鎮上,立秋過後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們會成群結隊的返回家鄉寧陽泗店,夜出早歸奔波在田間地頭就為了逮一隻小小的蟋蟀。“蟲農”每天凌晨兩點下地抓蟋蟀。蟋蟀的身價少則幾十元到幾百元,多則能達到上千上萬元。家裡的主婦則用特製的工具將抓到的蟋蟀裝好拿到蟋蟀集市進行交易。

立秋前後,大部分村民就開始從事蟋蟀捕捉和交易活動,在泗店鎮蟋蟀交易市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蟲人便會聚集到此,通過一雙火眼挑選出中意的蟋蟀,在運送到上海、西安、天津等地進行銷售賺取差價,當地村民成為“二道販子”,經驗豐富的收蟲人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多則可以賺到十萬餘元,相當於外出打工者一年的收入。

據統計,目前,在泗店鎮各類集餐飲住宿遊為一體的“農家樂”達500多家;客運、蟋蟀用具經銷、商品物流和紀念品市場800多家,蟋蟀產業為當地群眾增收近2億元。


>每年立秋前後至9月中旬,期間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瀋陽等二十多個城市的近2萬名蟋蟀愛好者前來收購,據統計蟋蟀愛好者僅收購蟋蟀的花費平均每人達2-3萬元,交易總額約為5億元。去年最貴一隻賣出16萬元天價。

在外打工的人們會成群結隊的返回家鄉寧陽泗店,夜出早歸奔波在田間地頭就為了逮一隻小小的蟋蟀。“蟲農”每天凌晨兩點下地抓蟋蟀。蟋蟀的身價少則幾十元到幾百元,多則能達到上千上萬元。

通過一雙火眼挑選出中意的蟋蟀,在運送到上海、西安、天津等地進行銷售賺取差價,當地村民成為“二道販子”,經驗豐富的收蟲人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多則可以賺到十萬餘元,相當於外出打工者一年的收入。

客運、蟋蟀用具經銷、商品物流和紀念品市場800多家,蟋蟀產業為當地群眾增收近2億元。

村民仔細聆聽蟋蟀發出叫聲的方向,放慢腳步貓下身子,小心翼翼撥開層層玉米稈,右手早已舉起捕捉蟋蟀的網罩。“叫聲洪亮的蟋蟀一般都是好蟋蟀,頭大、牙好、體長、色正,也能賣出高價錢。”

每年立秋前後至9月中旬,期間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瀋陽等二十多個城市的近2萬名蟋蟀愛好者前來收購,據統計蟋蟀愛好者僅收購蟋蟀的花費平均每人達2-3萬元,交易總額約為5億元。去年最貴一隻賣出16萬元天價。

在外打工的人們會成群結隊的返回家鄉寧陽泗店,夜出早歸奔波在田間地頭就為了逮一隻小小的蟋蟀。“蟲農”每天凌晨兩點下地抓蟋蟀。蟋蟀的身價少則幾十元到幾百元,多則能達到上千上萬元。家裡的主婦則用特製的工具將抓到的蟋蟀裝好拿到蟋蟀集市進行交易。


一位農民說,他已經抓蟋蟀30餘年,平時在外地務工,每年立秋節氣後,都會請假趕回家捉蟋蟀,每晚從凌晨兩點捉到早上八點半,一直持續至白露節氣。“每年捉一個月的蟋蟀,可以為家裡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蟲農”每天凌晨兩點下地抓蟋蟀。蟋蟀的身價少則幾十元到幾百元,多則能達到上千上萬元。家裡的主婦則用特製的工具將抓到的蟋蟀裝好拿到蟋蟀集市進行交易。

據寧陽縣蟋蟀文化協會會長劉德強介紹,今年到寧陽購買蟋蟀的外地客商達20餘萬人次,帶動了當地餐飲、酒店、娛樂、交通、旅遊等行業的發展,成就了“小蟲經濟”。據統計,蟋蟀每年都會為當地帶來近7億元收入。

隨著淘寶對全國各地蟋蟀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也出於大家對他的信服。2011年,發哥招兵買馬,組建了一支10人的捕蟲小隊。每晚6點至凌晨一點他們都會全副武裝,消失在廣闊的玉米地裡。以泗店鎮為中心,方圓200公里內,80%的玉米地都有過他們的足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