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博士夫妻遮蓋觀衆對相聲的期待

這兩天,相聲界翻騰起一些不大不小的浪花。以“公式相聲”紅遍網絡的上海交大博士夫妻火了。在東方衛視推出的一檔《相聲有新人》選秀節目中,二人屢次叫板主持人郭德綱,現場表現令人驚訝。博士夫妻上臺先送三本自撰書籍,稱“您千萬別撕了,估計你能看懂這本”;被淘汰後則放話:“咱們走著瞧,今天是您不讓我們過,明天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也許就是我們。”

博士夫妻的表現迅速引發網友調侃,不少網友表示出對“公式相聲”的不解,認為這兩位博士表現出來的情商堪憂。

平心而論,這對博士夫妻的颱風不敢恭維。抱著書、用食指指人、穿著寫著公式的T恤,以及張口就是鋒芒畢露地怒懟,令人感覺他們的不紅、沒能走下去,就是因為評委對他們的歧視,“踏平坎坷成大道”,只要把把持節目的“幹掉”,那相聲界就數他倆了。

這未免是絕大的誤解。首先,即便是為了搏出位、吸引眼球,博士夫婦的現場表現也完全可以用“無禮”來概括。讀書識字,當知書達禮,有謙抑,有敬畏。讀進去的書,應該內化為修養,外化為氣質。如果上來就是一股霸凌之氣,生怕人家不知道你倆是博士,完全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就顯得淺薄了。

說起來,輿論紛紛用了怒懟這個詞。其實,這裡並不存在“懟”,自始至終,主持人郭德綱的表現都很淡定,也足夠包容。當然,博士發難的方式或許確實不雅,但這並不意味著相聲就可以“高枕無憂”,更不意味著以郭德綱為代表的相聲套路就沒有憂患。

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努力,為日漸式微的傳統相聲添了一把火,重新找回了不少觀眾。然而,一個不容忽略的現實是,缺乏原創性、幽默感的相聲,僅靠插科打諢,或者拿對方老爹、媳婦開涮,不可能行之久遠,更不可能產生什麼思想性乃至藝術感染力。

讓觀眾開口笑固然重要,但這個“笑”不應該是無聊、乏味甚至是惡俗的笑,搞一點模仿秀,拼貼一些網絡笑話,耍賤賣萌,或者佔點別人家的便宜什麼的,也可能會逗人發笑,但笑過之後卻是益覺無聊。對於一門表演藝術,“笑”不僅是值得追求的舞臺效果,也是藝術審美的特殊手段。“笑”不能止於生理層面,更該指向精神層面,應該能夠多一些愉悅、警示、啟迪、超越等,所謂謔而不虐、婉而多諷。

如果缺乏危機意識,一味強調自己有人緣,在舞臺上“行得通”,恐怕很難真正扭轉觀眾不斷流失的大勢。

同理,後起者如博士夫婦,如果沒能及時洞察觀眾的需求、審美的規律,而只想著以激烈、極端的方式尋求出人頭地,同樣沒戲。侯寶林先生曾說過:“留有餘地,恰到好處;寧可不夠,不可過頭”;馬三立先生也曾說過:“不喜歡用大喊大叫、超刺激的怪聲、怪氣、怪相找噱頭”。當觀眾的爆笑變成了調笑,還表演什麼相聲呢?

所以,博士夫妻失之風度的表現,固然是一個新聞熱點,但這個熱點,卻也不能遮蓋觀眾對相聲整體水準應有提高的期待。事實上,近年來類似的相聲節目不少,然而產生廣泛影響的作品似乎不多,而這個節目意外走紅網絡,這本身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