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斗戲:爲何部部火?

宮鬥戲:為何部部火?

主角演變:妃子取代皇帝成核心角色

曾經的國產清宮戲,走的都是歷史正劇的路子。1997年的《雍正王朝》和2001年的《康熙王朝》就是最佳例證。二者均改編自二月河同名小說,播出後廣受好評,直至今日,依然有許多電視臺重播這兩部劇。1998年《還珠格格》橫空出世,打破了清宮劇以正劇為主的局面,清宮戲開始以戲說、野史等趣味性和觀賞性共存的形式出現。大受觀眾喜愛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和《李衛當官》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但清宮戲的風向很快變了,雖然翻來覆去講的基本都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個皇帝的事兒,劇集的主人公卻不再是皇帝本身,而是後宮妃子——有多少妃子就可以有多少部電視劇,甚至同一個妃子能產生好幾部電視劇。劇評人“宋慧喬”調侃,現如今,清朝的皇家娛樂新聞取代正劇,成為資本追逐的香餑餑,而這其中最忠實的創造者當屬於正,“無論是《大清後宮》《最後的格格》《宮鎖心玉》還是《山河戀美人無淚》和最近的《延禧攻略》,都有於正的深度參與。”

宮鬥戲:為何部部火?

精神內核:宮鬥戲被演繹成職場政治

宮鬥劇的標杆《甄嬛傳》中,主人公甄嬛不是傻白甜,有過單純的階段,但在殘酷複雜的宮廷鬥爭下,她不斷成長,也不斷“黑化”,最終將惡人一一消滅。之後大多數宮鬥劇也遵循這一路數。而近期的《延禧攻略》比《甄嬛傳》走得更遠——甄嬛尚有一個被欺壓的階段,但《延禧攻略》一開始,女主角魏瓔珞就所向披靡。其實,宮鬥小說和宮鬥劇,一直是“爽文”“爽劇”的代表。後宮的鬥爭情況,就被很多觀眾認為像極了現代的辦公室政治,宮鬥劇女主角“打怪升級”的過程被形容成是一個職場菜鳥過五關斬六將併成為老闆眼前紅人的故事。女主角從宮廷底層一步一步往上進階的過程,觀眾代入的是自己,投射的是自己的慾望,因此能夠獲得情感共鳴。在劇評人吳悅眼裡,一切宮鬥戲都是現代戲,大眾對於宮鬥劇呈現出的多樣性思考,不過是用來審視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