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3(未完待續)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3(未完待續)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3(未完待續)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3(未完待續)

☞導讀

盧中南先生的文章《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發表於《中國書法·翰墨天下》2015年第4期。文章分為五部分,盧老師講述了自己從幼年至今學習書法(歐體楷書)的經歷。 講述 | 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

(三)

我應該是1967屆初中畢業生,可是從1966年下半年到1968年沒有能繼續上學。1968年11月我到河北白洋淀農村插隊落戶當農民,除了幹農活,業餘時間也偷偷地看了一些書。由於自己一直比較喜歡文史哲,又受到同村同學的影響,曾經自學俄語、畫畫、寫作,可是都一事無成。

後來,村領導讓我為村裡代課教書,這樣不用下地幹活而有了較多的時間讀書練字。插隊時,一些同學都勸我在書法上多下工夫,這也符合我的性格和興趣。

1985年上半年,林岫先生在一次活動中建議我和田英章報考北京師範學院教育所舉辦的書法大專班。正好這時剛剛結束了在北京十三中的高中文化課補習,我參加了當年的成人高考。這樣,1985年到1987年兩年間,我師從歐陽中石先生和其他老師,脫產學習兩年,開始系統地接觸和學習與書法有關的各種文化知識,對書法開始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上學期間,歐陽中石先生組織我們全班同學去山東泰安進行實地考察。在一次筆會上,我按照自己臨習《張猛龍碑》的體會寫了“神姿嶽秀”四個字,感覺甚好。正在自我欣賞之際,忽然回頭看見歐陽先生站在我身後,手拄柺杖,神情嚴肅地盯著我,我正想徵求先生的看法,他卻不看我徑直向前走去。走出幾步之後,他回過頭來對我只說了五個字:“還是學歐好。”聲音雖然不高,但是語氣之重足使我像捱了一棒似的,頓時啞口無言,站在桌子旁邊半天才醒過悶兒來。

事後,先生把我叫到一邊,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不反對你學碑,張猛龍碑是很好的,但是,你學歐要多留心歐字是哪裡來的。很多人寫歐多從魏碑裡討生意,很容易就跑到魏碑那兒去了,其實歐字主要是從二王來的。他的這一番點撥使我如夢初醒。

1986年,適逢中國書協和中央電視臺舉辦全國電視書法比賽,我試著投了一幅學歐的作品,沒想到竟獲了一等獎。後來,歐陽先生和林岫先生見到我,除了當面予以肯定之餘又指出了我的不足,認為我寫的那幅橫式楷書作品的章法處理得不太妥當,字距應該小於行距,結果我寫得都一樣了。

1987年該畢業了,兩年的學習使我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收穫。選什麼論文題目呢?我雖然心裡想法挺多,卻一時拿不定主意。還是同學建議,你一直學歐,應該選擇你最擅長的來寫,歐陽先生和王世徵、金運昌等其他老師也同意。我就結合自己的心得和收集的資料,以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及其書法藝術特色為題完成了論文。

記得先生對這篇論文給了“良”,評價是學歐有體會,但是文章欠條理,前後有些亂。我明白,這既是先生對我的鼓勵,也指出了我的軟肋所在,光會寫字還是不行的,必須要提高綜合文化素質和寫作能力。

多年來,我深知自己的弱項是理論修養不足,又缺乏刻苦毅力去深入鑽研理論,思想上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傾向。因此,雖然有較多的實踐基礎和一定功力,但是缺乏更多理論的指導,以致在書法學習過程中曾經產生了一些困惑,走了一些彎路,比如臨摹古人作品少,臨摹行草書少,不識篆書、不會篆刻等等。這些都需要以後慢慢補足。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3(未完待續)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3(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